蘇鵬娟

【摘 要】 “營改增”會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提出新的挑戰,本文通過研究央地財政關系特征及制度需求,建立激勵相容機制模型,分析傳到機制,提出對策。
【關鍵詞】 財政關系 激勵相容機制
一、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特征及內生的制度需求
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有三個著力點:通過建立具有中央與地方共享性質的增值稅,按照75:25分成比例來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利益;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劃分稅種,包括中央稅種、地方稅種與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種;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分設地方稅務局與國家稅務局兩套征稅機構 。
在現行分稅制體制下地方政府面臨最大的考驗是不斷增長的財政壓力。地方政府面對持續財政壓力亟需尋求釋放的出口。財政壓力的釋放出口主要有兩個一是財政政策的調整;二是財政制度的調整。從目前的矛盾點分析,我國需要通過制度變遷來解決已有財政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而營稅改征增值稅為這種財政制度變遷的實現提供了突破口。
二、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激勵相容機制
假設中央政府是委托人,為風險中性者,地方政府為代理人,為風險規避者。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在開放條件下實現本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強區域間直接和間接的技術經濟聯系來縮小地區差距,即區域協調發展。具體而言,中央政府的目標是追求全體社會成員總福利水平的最大化,達到激勵相容的效果,從而使得地方政府所獲得的確定性等價和其他社會成員所獲得的確定性等價之和最大。
(一)模型設定
令某地方政府的努力嚴格為正努力產生的可觀測的信息為R,R1= 其中:為努力所產生的收益,取決于努力水平和隨機變量,~N (0,),主要取決于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其中:為努力所產生的收益,取決于努力水平和隨機變量,~N (0,),主要取決于縮小地區差距過程中影響區域協調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
地方政府的努力水平e和自然狀態ε共同決定總收益即為財政收入,中央只能觀測到收益而不能直接觀測到地方政府的努力水平和自然狀態本身。這樣,地方政府關于自己努力水平的私人信息,就會誘使其通過隱匿行動來降低自己的努力水平。中央政府面對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形,就需要設計一個最優契約,以使地方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中央政府有利的努力水平,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
假設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數為u(w)=-,r 表示代理人的風險規避程度,w地方代表努力所獲得的獎勵(轉移支付)。令w取線性形式 =,即中央政府為地方政府設計的獎勵方案,地方政府的確定性等價可表示為:
當某一地方政府從事第一類活動時,與其他地方政府之間的相互關系會影響努力成本函數的性狀。具體來說,可能存在三種情形:第一,由于成本約束或自身利益訴求,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或難以將相關活動擴展到中央政府規定的區域協調發展領域。同時 ,由于中央政府規制中的信息不對稱,許多地方政府極可能隱匿行動從事明為區域協調發展實為產業升級的活動。此時,兩種努力的成本函數就互相替代,即 C12 = C21>0。第二,通過中央政府的組織和治理來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譬如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項目等。由于兩類活動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機制完成 ,并且往往是第一類活動在先、第二類活動在后,那么,其中一類活動努力水平的變化就不會影響另一類活動努力水平的邊際成本,因而第一類活動和第二類活動在努力成本上可以視為相互獨立,即 C12 = C21 = 0。第三,若該地方政府通過與其他地方政府的協作循環為自己的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市場和要素等方面的支持,那么第一類活動和第二類活動在努力成本上就出現了互補現象,即 C12 = C21<0。
地方政府之間的策略性互動會影響努力函數的性狀,而努力函數的性狀又會對地方政府雙重任務的努力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來說,當努力函數相互替代時,第一類活動所產生收益的增加會弱化對第二類活動的激勵;當努力函數相互獨立時,第二類活動變異性的增加在弱化對該類活動激勵的同時 ,第一類活動則沒有影響;當努力函數互補時,第二類活動收益的增加可以強化對第一類活動的激勵。可見,雙重任務的順利完成依賴于地方政府努力函數的性質,而這又取決于地方政府之間的策略性互動行為。
三、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處理的制度策略
第一,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應遵守的核心理念 :要建立民眾偏好為核心的財政制度,中央要賦予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優先權,要保持地方財政運行的自主權。第二、努力打造相稱于事權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 :營改增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更大,解決途徑有:一是重塑地方稅收入體系。地方稅收體系應該是富有 活 力。二是建立全地方公債體系,賦予地方舉債權。 第三,建立健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良性激勵機制。 一是采取“顯性激勵機制 ”手段,即行政任免權, 二是采取“錦標激勵機制”手段。即指標化的獎懲。筆者認為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激勵機制不僅包括上述的行政考核標準,更應融入民眾考評標準。同時應該注重政府間的良性互動,促進相互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志剛《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劃分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版
[2] 劉云龍《民主機制與民主-財政政府間財政分工及分工方式》.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