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慧慧
【摘 要】 目前全球投資市場中的第二大股權市場就是我國的股權資金投資。股權投資基金起到了獨有的作用,其發展,推動了國內直接融資的發展、創新型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資本市場的擴大。國內推行了“營改增”政策后,變相的直接增加了資金成本,同時可能會導致在金融行業內發生連鎖反應,從而促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增加。想要充分的利用“營改增”的政策獲利,就需要全面掌握政策內容,利用好稅收政策發掘其中的紅利,從而實現增加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利益。
【關鍵詞】 營改增 私募股權投資 影響 應對辦法
前 言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也逐漸細化,也就使得人們發現了在增值稅抵扣中存在的問題,增值稅抵扣整個環節的不完整,使得反復征稅的情況出現,阻礙了企業轉型,同時增加了企業納稅的支出,增大了企業負擔。為了能夠改善這種情況,我國政府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手段,并于2016年3月出臺財稅〔2016〕36號《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從2016年5月1日起,在建筑、房地產等四大行業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續不斷出臺多個文件加以補充說明解決實際問題。2017年11月國務院廢止了《營業稅暫行條例》同時修改《增值稅暫行條例》,至此,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競技舞臺[1]。
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概念
1、什么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簡稱“PE”)也被稱之為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指把資金主要投資在企業還并未公開發行和交易的股權的投資[2]。其中涵蓋非公開發行和交易的普通股、優先股以及可轉換債券。從投資方式出發,是說經過私募的形式購買非上市企業的股權,進行股權投資,在實施交易時,同時老驢將來如何退出市場,通俗來說,就是用上市等方式進行出售所持股份進行獲利。
國內的私募股權投資起步較晚,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期開始發展,直到2005年開始了高速發展。在2013年正式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納入監管,為了能夠更加合理有效的對私募股權投資進行統一監管,證監會在14年的8月份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3]。
現如今我國的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是全球第二大的股權投資市場,國內的投資市場也轉變成為以市場為主體的主導模式,加快了資本市場的發展速度,也同時推動諸如互聯網此類的新模式產業的發展。從資本流動層面上看,資本首先從投資方流入私募股權投資,再由基金管理人經手決定流入哪個企業。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基金管理人起到對被投資企業管理的作用,讓被投資企業能夠即使從市場退出,把基金投入下一輪的資本流動循環中去。
2、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特點
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大多數用權益型的投資方式進行投資,在債權方面的投資很少涉及;大多的投資對象都為非上市公司;基金大多投向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屬于中長期投資,一般投資時長為三到五年或者更長;流動不不佳;投資方企業類型廣泛;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多數為合伙制;從市場退出的渠道多種多樣。
二、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受“營改增”的影響
1、稅率變動產生的影響
“營改增”中,金融業從原本的繳納營業稅5%,變為繳納一般納稅人的6%還有小規模納稅人的3%[4]。首先就稅率方面來看,由原來的5%變為現在的6%,看似是平移稅收(增值稅是價外稅,實際稅率約為5.66%),由于增值稅的稅收條款嚴格實施、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嚴格管理,促使了買賣雙方能夠起到監督、約束對方繳納增值稅的作用。在以往沒有進行“營改增”的時期,有某些金融企業,因為政策的不完全性和地域特殊性不及時繳納稅款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2、抵扣環節帶來的影響
私募股權投資的收入主要來源與股權投資的分紅,還有部分收入來源與提供基金管理所收取的管理費,屬于“輕資產”行業。政府推出“營改增”后,打破了金融業的進項稅額不許抵扣的局面,至此,金融業也開始了新的發展。但是因為私募股權投資的實際操作受到具體實際情況的影響,其中的貸款業務相關,如貸款利息進項稅額不可以抵扣,被動的造成了銷項稅不能轉嫁,進項稅額額度不夠、抵扣不足的問題產生,影響到了企業的營業成本。
3、對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對財務核算的影響主要是會計核算與財務報表列示兩方面影響,一是增值稅的會計核算較營業稅復雜很多,“營改增”增加了企業會計核算的科目明細及復雜程度;二是企業日常購買的固定資產、機械設備、打印機和低值易耗品產生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了。在資產負債表中,由于進項稅額的抵扣,固定資產原值賬面價值將減少,累計折舊也將隨之減少。負債類應交稅金項應增加“應交增值稅”這一科目。應交營業稅也將不再列報,"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也隨著變成了稅金及附加,成本費用有所減少,企業利潤有所增加。同時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這一科目也會有所增加。在現金流量表上由于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從而使金融企業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于上升趨勢。取締營業稅之后會使金融企業的成本費用下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會有所增加。
三、應對方法
(一)充分研究政策、合理利用條例
自2016年5月以來稅務總局下達了多個與私募股權投資企業有關的增值稅文件,企業應及時透徹研究與資管計劃、信托等這一系列相關細則,以合理安排投資方式和退出模式,避免因形式不當產生不必要的增值稅稅負,減少利益。因此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應注重稅收籌劃和管理人員的配備,也可以聘請財稅顧問。
(二)充分利用可抵扣項目
目前增值稅進項稅可抵扣的范圍較大,例如與企業經營有關的辦公用品、固定資產等的購置,日常經營所需水電費、物業費等,投資公司涉及較多還有員工的差旅費、咨詢顧問等服務費支出的進項稅額也較大。企業日常運營中應盡可能獲得符合抵扣規定的正規的抵扣憑證,全方位增加增值稅進項稅額減輕稅負,如宣傳全員在發生費用時應及時獲得并保留增值稅專用抵扣憑證;在與合作方簽訂合同時應考慮增值稅負由誰承擔問題等。
(二)加強增值稅核算與管理
企業可制定增值稅管理制度,考慮投資公司一般多為輕資產少人員的公司,為提高增值稅核算的準確性,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管理工作,公司可聘請比較專業的財務人員做好核算與票據的開具與保管工作;有財力的也可開發稅票管理系統,對稅票進行歸納管理。
(四)保持與相關機關的溝通
“營改增”以來,國家對于金融試點行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出臺了一系列補充規定,將風險控制在最小,達到了制度的公平,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但在私募股權投資各形式實際操作過程中,部份環節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以及如何繳納誰繳納等,仍未能直觀地從所出臺的政策中得到明確指示。為了避免多交漏交問題的出現,私募投資企業需及時與所屬稅務部門保持交流便于獲取最直接準確的信息。
另外基金投資決策后,一般都需要通過一段時間完成,會形成了未投資本,未投資本即投資方實繳資本中還未投資出去的基金部分。很多股權投資基金會對此部分閑置資金規定只能投資低風險、高流動性項目。而后發布的金融業機構同業資金往來等關于增值稅的補充通知政策中有提到,要盡可能地增大金融業內各企業的往來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范圍,政策對企業的“量化寬松”,可為企業減輕了負擔。
結 語
從經濟學角度看,與改革前的“基期”比較,試點推行一年后,全都開始實行新的稅收制度;從統計學角度看,和“基期”相比,減稅效果依舊存在,但同比減稅的因素少了很多。“營改增”有減稅的目標,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對稅收的改變,完善稅收制度、促進行業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由于相關政策與其他因素,在國家進行“營改增”的過程中,減稅效果不明顯;也因為私募股權投資在市場中的特殊性,其對其他市場主體的轉移可以通過用提高資金利率和增加服務費用的方式完成,達到提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海棠. 營改增對金融業的影響[J]. 財經界(學術版),2016(14):331.
[2] 魏志華,夏永哲. 金融業“營改增”的稅負影響及政策選擇——基于兩種征稅模式的對比研究[J]. 經濟學動態,2015(08):71-83.
[3] 袁業虎,耿海利. 營改增對金融業的影響及其發展機遇分析[J]. 稅務研究,2017(07):30-33.
[4] 李銘威. “營改增”對證券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