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燦
【摘 要】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金融機構的風險監管隨著經濟的下滑而日益嚴格,因而風險偏好管理受到了銀行業的高度重視。隨著《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銀行業所面臨的監管環境更加嚴峻,盈利空間也進一步變窄。這使得商業銀行對風險的態度從被動防范向主動經營轉變。因此,構建良好的風險偏好管理框架對于銀行的穩健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 風險偏好管理 整體發展戰略 穩健持續經營
一、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內涵及設定
風險偏好作為大型金融機構普遍采用的一種風險控制手段,不同機構對其定義不盡相同。國際標準化組織將風險偏好定義為“一個企業愿意接受的風險大小及類型”;國際金融協會認為“為實現該公司的經營目標其愿意同時有能力承擔什么類型的風險及接受風險的程度叫做風險偏好”;而高級監管者集團則認為風險偏好是“一個公司在考慮項目目標、股東相關利益、極端條件以及事件,并反映其對收入、資金供給和流動性的潛在影響后,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達出其愿意承擔的風險水平及類型”。
針對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是指以持續經營為目標,商業銀行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和愿意承擔的風險類型、風險大小,以確保可以達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
常用的風險偏好指標可以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其中,定量指標根據類別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收益類、風險類、資本類等,具體指標有不良貸款率、股權收益率、資本充足率、杠桿率、風險調整收益率等。
二、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管理的必要性
1、風險偏好是銀行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
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實施風險管理戰略的重要工具,而風險管理戰略是銀行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銀行在進行各種業務發展過程中都必須對其所承擔的風險進行有效防控,因而風險偏好對商業銀行整體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銀行的發展戰略由戰略目標、風險偏好、當下市場環境三因素決定。銀行的戰略目標體現在股東收益最大化。風險偏好的設定主要是給銀行經營管理層提供一個收益與風險之間相平衡的指標要求,從而使其層能及時調整業務發展方向避免承擔非預期損失,進而能夠實現銀行業務經營風險管理的協調發展。
2、風險偏好是銀行穩健持續經營的重要條件
銀行發展戰略過程中的風險偏好為銀行各個業務單元提供了發展的總體原則。在明確的風險偏好原則下,管理層可以對針對各類業務風險敞口進行主動安排。若銀行風險偏好模糊,管理層容易在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之間出現差錯,偏離戰略發展方向。可見,銀行的穩健持續發展離不開風險偏好的指引。
從銀行治理角度來看,風險偏好是傳達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意志的重要載體。銀行經營行為的風險性與收益性需要充分考慮到股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資本回報要求。管理層會以股東的風險偏好水平作為制定業務發展戰略的基礎。因此,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經營活動和進行風險管理的起點。商業銀行積極實施風險偏好管理政策,是滿足商業銀行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的重要過程。
從銀行的發展戰略來看,風險偏好的設定是銀行最重要的戰略管理行為。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設定并不僅是其風險管理活動的內容,更會影響其總體發展戰略。風險偏好的設定會給銀行管理層提供風險限額的必要參數,可以從宏觀層面約束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從而實現業務發展與風險管控的良性互動。同時,不同的風險偏好水平體現著銀行不同的戰略路徑選擇。如果風險偏好的設定不合理,銀行業務發展就會受限或者偏離科學的戰略目標。可見風險偏好政策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能否實現穩健持續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構建風險偏好管理框架的建議
銀行風險管理框架的構建需要銀行各個層面人員的參與,特別是銀行的董事會、高級管理層以及風險管理人員。銀行的風險管理框架需要滿足董事會的風險偏好水平,由高層管理人員有效推動和風險管理人員積極實施。
對董事會而言,他們需要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積極了解各類業務與風險的關系,與銀行管理層以及風險管理專家溝通交流,明確表達出一個清晰的風險偏好陳述。董事會應確保風險偏好機制的動態性與循環性。同時,董事會成員應進行壓力測試,除此,應不斷提高自身對低頻高危情景的反應和應對能力。
對高級管理層而言,他們應主動引導銀行內部進行有關風險偏好的討論,在推動風險偏好框架實施過程中發揮領導者作用。管理者應針對各個業務自身特點制定業務發展戰略,使風險偏好管理框架可以充分考慮并恰當反映銀行的經營戰略。高管層應理解和接受風險偏好管理框架下各種活動以及其子活動的應用發展,以確保銀行各項業務經營行為不超越風險偏好的約束范圍。
對風險管理人員而言,他們需要參與到風險偏好管理框架發展的各個方面。銀行構建風險偏好管理框架是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風險管理部門不僅需要為不斷發展的風險偏好陳述和風險偏好指標提供清晰的概念和支持,還需要提供恰當的基礎設施和控制手段,以支持風險偏好框架的持續維護。同時,風險管理部門應做好董事會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及時有效溝通,并應不斷對內部人員的風險意識進行定期培訓,確保所有關鍵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度與提高其風險意識。
總體而言,在風險偏好管理框架的構建與實施過程中,董事會應在一個較高層面上起到主導作用,高級管理層及業務負責人應在各個具體的業務單元貫徹執行風險偏好管理框架,而風險管理人員則應對于風險偏好管理框架的有效實施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橋梁作用,保證風險管理報告的及時有效,并保證風險管理政策的有效制定,進而確保高層的風險偏好能夠順暢分解到各個具體的業務單元。在銀行各層級管理者的普遍支持下,在整個銀行范圍內切實推行風險偏好管理框架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張守川,任宇寧,鄧庭. 商業銀行風險偏好設置與傳導——基于巴塞爾協議視角的研究[J]. 國際金融研究,2012.
[2] 張旭艷. 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及風險容忍度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