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龍
【摘 要】 在金融專業教學中,包括一門“行為金融學”,這一學科的教學意義在于深入研究證券投資市場,研究的方式主要在于分析投資行為。具體而言,以對證券投資行為的認識、了解、深度研究等為基礎,進而進行投資風險預測,進一步合理化風險管理,從而深入了解證券市場,為實行戰略投資奠定基礎、提供參考,推動證券行業發展。本文主要介紹了該學科的重要理論知識,并結合理論知識分析當前證券投資行為,評估行為風險,綜合考慮市場現狀,提出合理的建議,為投資或者提供有用參考。
【關鍵詞】 行為金融 證券投資 行為分析 投資建議
風險管理
一、行為金融學理論概述
“行為金融學”這一學科的教學意義在于深入研究證券投資市場,研究的方式主要在于分析投資行為。行為金融學理論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融合了現代社會學、應用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觀點、知識,豐富了自身的基礎,為人們探索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及內容,為行為經濟學提供有力的支持,肯定了其在金融市場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因此,應當充分重視行為金融學,并基于此學科進行證券投資行為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升實際應用能力,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客觀、合理、正確的決策參考依據。
證券市場形成的早期階段中,就已出現一些無法通過科學知識來解釋的現象,這些現象不符合當時的市場發展規律,許多市場參與者對此百思不得其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越來越多的金融行業學者進行研究,不斷發現原因,隨之逐漸形成了行為金融學這一學科。實際上,此學科是以應用心理學為基礎展開的,融入了現代社會學、行為學等學科內容及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對各種投資行為進行深度研究,觀察行為的特點、發生環境、對外影響結果等等,多方面考慮行為發生的原因,探究行為發生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結合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由此,對證券市場進行深入分析,并對以往無法用科學知識解釋的現象進行剖析、解釋,為證券市場的未來進行合理預測,判斷投資行為風險,進而豐富證券市場。本文主要介紹了該學科的重要理論知識,并結合理論知識分析當前證券投資行為,評估行為風險,綜合考慮市場現狀,提出合理的建議,為投資或者提供有用參考。
二、行為金融理論下投資者主要的認知與行為偏差
(一)過度自信。有研究發現,部分投資者對自身的能力期待較高,認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是絕對正確的,而對其他影響因素有所忽略,投資者的投機心理較為嚴重,尤其看重機會的地位,認為機會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及主要因素。當投資者遭遇投資失敗時,他們較少進行自身原因的反省,而是將原因歸結為外部因素,對于自我認識較為欠缺,也難以進行自我省視,對自身的投資能力過分信任、信賴,導致投資行為缺乏合理性。因此,如果投資者尚未對自身投資能力進行正確且充分的認識,依舊保持高度自信,將導致投資風險不斷上升,且投資決策更容易產生錯誤。
(二)從眾心理。從眾的主要表現行為為模仿,而模仿能力是人類固有的、與生俱來的,并不需要后天刻意培養。模仿行為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常見的表現方式包括追隨時尚、跟隨大流等。這里主要研究的是從眾心理,這一心理早期由現代社會學、心理學進行探究。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通過相處、交流等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方或者自己的喜好,這種相互作用力也稱之為模仿。當人與之間存在行為、思想等內容的模仿時,這種相互影響、感染的作用力會刺激大腦皮層,使得大腦皮層興奮甚至持續興奮,最后極有可能失去理智。實際上,這種刺激大腦皮層興奮的行為,往往容易導致機體做出過激行為,且不受大腦的理性控制,有時候也有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后果。在進行證券投資時,從眾心理一直較為明顯,人們容易跟風投資,甚至在不清楚股票信息的前提下,仍然選擇跟隨大流,進行盲目決策,導致證券投資市場秩序極度混亂。
(三)啟發式偏差。當投資者面臨復雜算法或者不規范、不確定的事物時,往往會選擇啟發式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在投資者進行決策判斷時,啟發式方法能夠幫助投資者提高思維效率,在面對復雜的算法時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自身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但是,并非每個投資者都能正確使用啟發式方法解決問題。部分投資者在啟發式思維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及認識錯誤,往往容易導致決策失誤,使得投資者自身要承受嚴重的失敗后果。這種偏差并不直接取決于投資者的受教育程度,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四)框定偏差。框定這一詞匯,通常指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具體的事物來描述。在日常生活中,用具體事物描述問題,往往比較難懂,且透明度不高。具體事物雖然比較直觀,但是僅僅停留在事物表面,通過表面現象來判別事物本質,結果往往產生較大偏差。
(五)處置效應。部分投資者對于自身的投資能力高度認可,非常自信,這些投資者一旦決策出現錯誤,在面臨失敗時會極度悲觀,心理狀態容易發生極大的轉變。從本質上說,這種心理轉變是正常的,但是對投資者的影響較大,處置方式過于極端,導致投資者對自身的認知容易產生偏差。
三、從行為金融角度出發,分析證券投資策略
(一)反向投資策略。首先,反向投資是相對于正向投資而言的一種投資行為方式。通常來說,正向投資是指對市場看好的股票進行投資,而對市場不看好的股票進行拋售。反向投資剛好相反,即以不被看好的股票作為投資對象。行為金融學發展至今,反向投資是其中重要的投資戰略,且發展較為成熟,為行業廣泛關注。這一投資策略以行為分析為基礎,結合投資者對市場的敏感程度及影響程度,而做出的投資策略。核心來源主要是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及投資者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及對市場信息的敏感程度。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會影響市場環境,且容易導致市場過度發展,因此,反向投資策略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投資風險,對市場錯誤進行一定的行為糾正。必須注意的是,反向投資策略的形成,必須基于大量過往的、正確的投資行為,才能確保該策略的有效性。
若投資者采取反向投資策略,將手中原本持有的、被看好的股票賣出,而買入少人或無人看好的股票,通常也稱之為冷門股票。具體而言,冷門股票即是投資者不愿意投資的股票,對該股票的未來收入不看好,甚至“看跌”。此外,投資者對股票好壞的分析,通常基于具體的市場價值來判斷,而市場價值通常由財務或會計公司進行比例計算。財務比率的高低影響投資者的未來預期及投資預測,通常比率較高的,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預期,反之亦然。
(二)變量交易投資。變量交易投資策略主要針對變動因素。基于行為金融學而言,對于投資過程中發生的變動,投資者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應對股票價格的上下浮動,減少價格浮動帶來的影響。具體而言,交易雙方通常會事先協商、共同設定過濾準則,再進行股票操作。當滿足事先設定的條件時,即股票交易總額及收益總額達到過濾準則的要求時,雙方可進行股票的賣出和買入行為。從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角度來看,當投資者持有某一優質股票時,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通常情況下,股票的價格難以產生巨大波動,且會維持一定程度的盈利,那么,此時就可以通過變量交易投資行為來實現收益。
(三)小盤股投資。小盤股投資策略的主要對象是股本數額較低,且每股價值不高的股票,這一策略也有學者稱為小公司效益。很顯然,此投資策略關鍵在于以較低價格購入大量的小盤股,而后再選擇合適的時機高價賣出,在這一買賣過程中形成的差價,就是利潤的來源。總的來說,小盤股數量較多,且大多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使得買賣差價容易產生巨大利潤,也成為了投資者青睞的對象。與大盤股相比,在大多數情況下,小盤股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小公司的股票價格波動較大,且較為明顯,能夠形成較大的買賣差價,但是這也要求對企業的發展情況必須清楚,才能夠準確預測收益。
(四)成本平均戰略。成本平均戰略主要針對現金投資行為,現金易于進行平均及分攤。在股票投資之前,投資者根據市場環境制定分批式的投資計劃,并使用現金進行投資,以此來分散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出現較為嚴重的決策失誤。因此,這一戰略對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市場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戰略的實施效果也與其息息相關。此外,制定分散的投資計劃,還有利于形成時間優勢,將投資時間進行分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使得單位時間內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能夠有所降低。投資者的投資計劃往往與其年齡階段、對風險承擔能力等有關,不同的投資者也會選擇不同的股票組成比例,從而提升自身的投資收益。
四、結語
通過研究發現,行為金融學理論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融合了現代社會學、應用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觀點、知識,豐富了自身的基礎,為人們探索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及內容,為行為經濟學提供有力的支持,肯定了其在金融市場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因此,應當充分重視行為金融學,并基于此學科進行證券投資行為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升實際應用能力,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客觀、合理、正確的決策參考依據。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證券市場也越來越活躍,我們應當正確理解、掌握行為金融學理論知識,并且充分運用,提升投資決策的正確性,減少失誤,從而實現收益。
【參考文獻】
[1] 梁宇.行為金融視角下證券投資風險度量模型分析[J].商業時代,2014(15):95-96.
[2] 盧志輝.行為金融理論與證券投資分析[J].時代金融,2008(0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