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憲法監督不僅是憲法實施的一種手段,更是保護憲法運作的重要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國憲法監督體制仍存在著許多不足。本文從現有不足出發,在借鑒國外憲法監督模式的有益經驗之上,進一步提出完善我國憲法監督體制的舉措和構想,進而形成獨具我國特色的憲法監督文化。
【關鍵詞】 憲法監督體制 議行合一 憲法監督委員會
一、引言
我國《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一)修改憲法;(二)監督憲法的實施......”以及《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這些規定均表明了我國現行憲法監督體制指的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憲法的實施,以確保憲法有效執行的制度。與國際上典型的立法監督模式不同,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具有自身特色,人大不僅是立法機關也是權力機關,對憲法的實施行使監督權。而這一監督機制也是在充分尊重和延續我國現行的“議行合一”的權力體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雖然我國憲法監督體制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但在實踐中仍然顯露出諸多的不足。對此,必須要正確把握當前存在的不足,找出關節點并予以突破和完善,使憲法監督體制真正運轉起來。
二、我國現行憲法監督體制存在的不足
(一)人大及其常委會不能有效履行職能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行使憲法監督職權的主體。但事實上全國人大既是立法機關又是權力機關,眾多的職權,使其無法有效實施憲法監督職能。全國人大一年只召開一次會議,閉會期間由人大常委會代行其職能,但其召開會議也就每兩個月一次,且除了會期的有限之外,人大及其常委會還要在會議期間討論國家立法和進行人事任免等活動,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憲法實施進行監督。此外,全國人大作為立法機關,既有立法權又有監督權,即便是在其會議中確實發現自己頒布的法律違憲,但宣布違憲有損其自身的權威和尊嚴,因此其極有可能濫用自身的權力而不積極行使憲法監督職能,不宣布自身的法律違憲而蒙騙大眾。這也是進一步體現憲法監督體制的缺陷,全國人大實行憲法監督,卻沒有一個機關有權對其提出異議,制約其權力,違背了權力制約這一憲法基本原則。
(二)相關程序立法不完善
憲法監督在立法方面,只明確規定了監督的主體和對象,而對于程序方面有關如何行使憲法監督權、確定監督的期限和步驟等規定缺少相關的程序立法,這使得監督主體在行使監督職能的時候具有隨意性,自由裁量的空間范圍過大,沒有法律加以約束,從而導致憲法監督的不公平并引起社會公眾的不滿。從當前現狀來看,多年以來,我們從未在新聞報道中看到全國人大對違憲行為的處理,這并不是說法律法規和社會生活中不存在違憲行為,而是人大對違憲行為的忽視以及對社會公眾請求加強憲法監督呼聲的無視。面對公眾關注的諸多涉憲案件,社會呼聲高漲并且社會組織或公民已經提出了違憲審查要求的時候,憲法監督機關卻依然不做出公開的回應。而這就是程序立法上的缺失,由于沒有一個法定的統一標準,無法可依,造成了立法機關即憲法監督機構失信于人的局面。
(三)監督內容不全面,方式單一
一般來說,憲法監督的內容包括一般違憲行為和立法違憲行為,二者缺一不可。但根據我國憲法,憲法監督的內容在范圍方面只側重于對法律文件是否違憲進行監督,卻沒有對一般違憲行為進行規定。這使得現實中存在大量的一般行為違憲的情形,而現有的憲法監督體制對此卻無能為力。與此同時,當前憲法所規定的也只是著重對國家機關立法活動的憲法監督,而缺少對政黨、人民團體、群眾組織以及公民個人的行為進行憲法監督的明確規定。此外,在我國實行的事后監督方式中,依據憲法規定,憲法監督機關只是變更或撤銷違憲的法律法規,而對于違憲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卻沒有任何處理措施。這樣的監督方式并不能真正起到法律的警示、教育作用,也無法防止相類似的違憲法律法規的出現。
三、國外憲法監督體制對我國的啟示
(一)普通法院式樣的憲法監督體制
普通法院式樣的憲法監督體制,是指在法院審理具體案件的過程中,附帶性地審查適用該案件的法律法規的合憲性。這種憲法監督制度初創于美國,來源于1803年“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裁決,該案確立了“憲法至高無上”的地位,并且賦予了法官審查法律合憲性的權力,由此開啟了司法審查制的先河。這種憲法監督方式有利于強化司法權對行政和立法權的制約,啟發我們可以通過具體案件的司法程序處理違憲問題,使當事人、法官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都能夠接受憲法教育,形成良好的憲法監督氛圍。
(二)憲法委員會方式的憲法監督體制
與美國所采取的憲法監督體制不同,法國則是由憲法委員會來獨自行使憲法監督權。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權利,憲法委員會與立法權分開獨立行使監督權,監督的方式是在具體法律頒布之前,對其合憲性進行抽象性審查,如果違憲就不能通過,從而在源頭上防止了違憲現象的發生。憲法委員會成員的專業性,同時又獨立于立法權的性質,使得這獨特的監督方式能夠更好地保證憲法監督的公正性,啟示我們在公布之前使法律內容與憲法保持一致性,能夠更好地維護憲法權威和秩序。
四、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憲法監督體制
(一)建立專門的憲法監督機構
由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不能有效履行監督職能,建議可以借鑒法國的監督體制設計,設立一個專門機關履行憲法監督的職責。同時考慮到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的權力機關,以及我國獨特的“議行合一”的政治體制,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可以選擇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之下設立一個憲法監督委員會作為監督憲法實施的專門機構,獨立行使監督權。全國人大授權該機構專門解釋憲法,審查違憲行為以及裁決違憲性糾紛,但是憲法監督委員會的性質、地位與其他專門委員會相同,仍然要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受它監督,并定期向它報告工作。此外,憲法監督委員會的成員應當是具有過硬的法律專業知識的憲法學界的權威學者和專家,由人大提名,主席任免,且作為常設機構,組成人員不得再另外擔任其他工作,保證憲法監督工作的高效與公正。這樣的機構設置不但適應了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而且有效地解決了全國人大不能有效地行使監督職能,監督主體能力不足,濫用權力等問題,有利于更好地維護憲法的穩定性。
(二)完善相關程序立法
目前我國就如何行使憲法監督,違憲糾紛如何救濟等程序問題,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定,對此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程序立法。關于程序的啟動,可以采取主動和被動相結合的方式,公權力機關可以自行監督,其他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和公民個人也可以提起憲法監督程序。即可以是在法律法規生效頒布之前,由制定機關自覺提交憲法委員會接受合憲性審查的主動程序,也可以是在訴訟過程中,由當事人就所適用的法律的合憲性提出異議的被動程序。關于憲法訴訟,在此之前我國并沒有具體規定,但是可以借鑒美國司法審查的監督體制設計,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議由受理案件的法院向上一級法院遞交法律法規合憲性的異議申請,然后由上級法院審委會對異議進行初審,討論決定是否提交憲法委員會進行合憲性審查的程序立法。完善后的憲法監督程序立法,不但可以減輕憲法委員會的工作壓力,也有利于保障憲法的實施和公民的基本權利。
(三)擴大監督內容,豐富監督方式
我國對憲法監督的范圍不能僅對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憲性審查,還應當包括對一般的違憲行為進行監督,憲法監督委員會應將大量的違憲行為納入工作范圍,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違憲,監督各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和公民個人的活動是否遵憲、護憲,并對違憲性糾紛予以裁決,進而維護憲法的穩定秩序。先前,我國的憲法監督方式側重于抽象監督,隨著憲法訴訟的加入,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具體案例審查的成功經驗,加強憲法的具體監督,提高裁決個案違憲的能力,使法律法規和其他一般的具體違憲行為得到應有的糾正和制裁。
五、結語
俗話說得好“無救濟即無權利”,但比救濟更加先決的條件是監督。我國雖已建立了憲法監督體制,但由于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較短,法治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現行的憲法監督體制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進一步完善憲法監督體制對我國憲法的實施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目前,我國現行的憲法監督體制尚且處于“弱勢”階段,無法真正有效地保障憲法的實施和維護憲法秩序,只有立足我國國情,在堅持我國獨特的“議行合一”的政治體制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借鑒西方先進國家在憲法監督體制設計上的有益經驗,才能使我國的憲法監督體制變得更加成熟、科學,并轉化為“強勢”地位。
【參考文獻】
[1] 劉松山.憲法監督和司法改革[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2] 萬曙春.憲法實施須順應人大制度的根本特點——一個中外比較研究的視角[J].政治與法律,2017.01.
作者簡介:金鏑斐(1994-),女,漢族,浙江紹興。法學碩士,憲法與行政法,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杭州市,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