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嬌
【摘 要】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來說,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也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地區特征。而目前金融市場情況來看,集聚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行業發展,從而充分推動經濟的增長。縱觀我國金融業現狀,集聚發展的形勢仍然較為落后,相比起發達國家,仍然存在最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主導作用并不明顯、突出,經濟也未能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因此,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發揮政府應有的作用,建立金融互動機制,逐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積極推動金融業集聚發展。
【關鍵詞】 金融業 集聚發展 金融市場體系 金融間分割
一、金融業集聚發展現狀
目前金融市場情況來看,集聚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行業發展,從而充分推動經濟的增長。產業集聚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量存在,其中金融業的集聚現象尤為明顯,從目前世界各國金融業發展情況來看主要有三大國際金融業集聚區,分別為紐約、倫敦以及東京。金融業的集聚現象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業發展態勢迅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這些發達城市形成了我國的金融業聚集圈,但那些經濟較不發達,地理位置較偏遠的地方金融業集聚態勢表現的沒那么明顯。縱觀我國金融業現狀,集聚發展的形勢仍然較為落后,相比起發達國家,仍然存在最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主導作用并不明顯、突出,經濟也未能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因此,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發揮政府應有的作用,建立金融互動機制,逐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積極推動金融業集聚發展。
二、金融業集聚發展現存問題
(一)基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我國現階段也在努力推進金融業聚集,主要通過政府來進行。總的來說,政府通過自身作用的發揮,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及意愿,也是符合當代的時代發展潮流的。實際上,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的經濟及金融發展,在形成金融業聚集的過程中,政府政策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從本質上看,這也是為什么金融業集聚區的城市通常都傾向于獲取更多政策,從而推動當地的金融行業發展。但是從現狀來看,有些地區尚未真正意識到金融業集聚的重要性,在發展規劃時尚未考慮到金融業集聚的事項,對政策過度依賴。再加上政策的適用范圍比較局限,僅僅適用于相關業務,難以形成整體控制及影響,對規模經濟發展產生了阻礙。總之,金融業集聚區的發展相對緩慢,政府尚未發揮充分作用,后勁欠缺,導致發展受阻。
(二)調控主導作用并未突出。1.缺乏整體統一規劃。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明確提出要求,要求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包括天津、杭州等城市。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問題,國家尚未進行統一規劃,導致部分城市之間為了搶奪資源,進行強烈的資源競爭、經濟競爭等等,常見的包括廣州、成都、深圳等城市,不僅破壞城市之間、省份之間的關系及感情,還浪費了國家資源,導致效率低下,資源浪費較為明顯,因此,國家必須首先統一規劃,從整體上進行綜合考慮,統一目標,立足于發展金融業集聚區,積極推動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2.發展不協調。我國是一個歷史大國,由于多年的歷史積累,導致整個國家中各個地區、城市發展不均衡、不協調。有些地區由于歷史環境、政治環境等問題,發展程度落后,與其他城市相距甚遠。也有部分地區的由于地理環境優勢、文化程度等原因,經濟發展狀況較好,金融行業環境良好,容易形成金融業集聚現象。但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由于發展不協調,差距較大,導致不良競爭存在,金融集聚區的形成也因此遭受了困難及阻礙。對于我國總體的經濟發展來說,具有較為明顯的消極影響。
(三)市場體系不健全。除了政府基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之外,我國在發展金融業集聚區過程中還暴露出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市場體系不健全。在金融主體方面,我國與國際相比起來,數量、質量上都不占任何優勢。我國發達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都無法與紐約等發達金融地區相比。在發展金融市場的過程中,我國缺乏金融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在金融業集聚發展中尚未進行較為合理且嚴格的監管,導致金融工具種類仍然較少,規模也有待提高。在金融機構運行時,我國的治理結構也難以發揮作用,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以此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快、經濟質量較高的發達城市,包括北京、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黃金、期貨等市場大多設立于上海,北京則比較少。
(四)區域間分割局限性嚴重。首先,金融資源分布不均,是當前阻礙金融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明確提出金融業集聚區的建設要求,并且提出合理的構思和模式,積極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同時也注重金融資源的分配,實現金融資源的充分利用及有效開發。其次,部分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金融行業發展跟不上發達地區的步伐,金融傳遞面臨嚴重的脫節問題。
三、促進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發揮經濟基礎性作用。我國應當結合本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及水平,加快產業結構轉型速度,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從而帶動實體經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將低效率產業淘汰。在整體上加強我國經濟實力,并且不斷推動金融業集聚發展。部分地區由于經濟較為發達,已形成金融業聚集區,這些地區可以逐步擴大城市經濟腹地,以此帶動金融集聚區不斷向外延伸,將金融集聚現象普及到周圍地區,由發達地區帶動落后地區發展。這種促進部分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整體水平,加快工業轉型,對提高農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金融業集聚的過程中,農業、工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發展,并且不斷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從而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及金融行業發展。因此,經濟實力必須充分發揮良好的作用,才能夠為金融集聚區的形成和發展帶來重要的推動力,促進其發展。
(二)建立金融互動機制。首先,本省要積極與他省尤其是鄰省之間達成合作,加強兩地金融互動、交流,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形成互動機制。因此,各個省份要落實工作任務,加強合作意識,必須先打破傳統的地區排斥、限制和阻礙,積極主動地尋求合作,配合交流,才能更好地協調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實現地區之間金融集聚的良好發展及積極影響。
其次,各個省市要在發展規劃中明確目標,分階段完成,合理安排進度,促進金融業集聚的形成。在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相關部門要先樹立統一的發展目標,并逐步引導發展方向,將金融業集聚作為最終的方向,再結合具體地區的市場環境及經濟狀況來選擇發展類型。每個省市、地區的經濟狀態都不一樣,地理優勢等有所差異,必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發展金融業聚集區,選擇最合適的發展模式,切忌操之過急,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金融業集聚。
(三)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第一,要加快市場體制改革,改進市場運行機制。在現有的傳統的金融工具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創新金融工具及金融產品,組建金融市場體系,帶動金融業不斷繁榮發展。在組建的過程中,各地區要樹立起創新意識,加快金融產品開發,為金融業集聚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資。第二,消除區域間分割,化解區域間矛盾,積極尋求合作發展,逐步開放金融,使得金融多元化、開放化和自由化。金融業的發展必須式開放式發展,要結合經濟社會環境進行一定的風險防范及風險控制,減少對金融業集聚區發展的消極影響。第三,減少制度約束,實現自由發展。由于投資者類型及數量的逐漸增多,金融行業的行為制度約束應當有所改革,適當放松限制,逐步實現金融自由化。同時,要逐步完善、豐富市場內容,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發展,多元化市場有助于滿足多種投資者的不同需求。
(四)優化區域間分割布局。金融業集聚發展離不開各個城市、地區之間的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地區之間的差異存在,各個省份或者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正確進行自我定位,結合當地特點、優勢來進行合理布局,不同地區之間形成合作,各自發揮優勢,并且形成有機結合,從而使得體系能夠更加完善。金融集聚區的發展要打破界限和僵局,各個地區之間一起發展,成為重要的金融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總體上看,區域間可以分成城市、省份、國家等多個不同的層次進行講解,每個層次特點明顯不同,且獨具特色。
四、結語
產業集聚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量存在,其中金融業的集聚現象尤為明顯,從目前世界各國金融業發展情況來看主要有三大國際金融業集聚區,分別為紐約、倫敦以及東京。金融業的集聚現象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總而言之,在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環境下,要逐步實現金融業集聚發展的目標,正確省視當前存在的問題,政府主導作用尚未能展現,經濟基礎作用也未能充分發揮,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完善等,結合我國市場環境及經濟社會狀況,真正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及經濟基礎作用,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消除區域之間的矛盾,加強區域間合作、交流,形成互動機制,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實現金融業的集聚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榕鋒,裴傳聰.我國金融產業集聚與產業效率結合的發展模式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8(15):133-134.
[2] 吳立力.金融業集聚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動態GMM模型和空間Durbin模型的雙重檢驗[J].經濟經緯,2018,35(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