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采用模糊聚類分析法,針對我國10個地區的國際旅游游客接待的市場進行模糊聚類分析。結合四象限評價法,在建立模糊等價關系的基礎上,依據需求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分類結果,對各個聚類對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 模糊聚類 我國國際旅游市場 Python
引 言
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說明旅游產品在市場上都有從成長到衰退的發展過程,因而每一個旅游企業都應該注重旅游產品的市場變化,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對國家旅游管理部門而言,其宏觀調控職能要求其不僅要了解各個地區的旅游市場情況,對產品的市場營銷提供指導性意見,有利于對整體旅游產品的市場營銷。模糊聚類分析法作為一種分析具有多個數量屬性實體間相似性的方法,在工農業各個領域都應用得非常廣,本文旨在旅游領域進行應用研究。
一、研究方法介紹
1.1模糊聚類分析。模糊聚類分析是涉及事物之間的模糊界限時按一定要求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數學方法。聚類分析是數理統計中的一種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數學方法定量地確定樣本的親疏關系,從而客觀地劃分類型[1]。事物之間的界限,有些是確切的,有些則是模糊的。當聚類涉及事物之間的模糊界限時,需運用模糊聚類分析方法。模糊聚類分析廣泛應用在氣象預報、地質、農業、林業等方面。具體思路為:
(1)計算樣本或變量間的相似系數,建立模糊相似矩陣;(2)利用模糊運算對相似矩陣進行一系列的合成改造,生成模糊等價矩陣;(3)最后根據不同的截取水平λ對模糊等價矩陣進行截取分類。
1.2四象限評價法。四象限評價法亦稱“波士頓矩陣評價法”。利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增長率兩個指標對產品進行評價,并據以制定產品經營對策的方法。其應用步驟如下:
(1) 以銷售增長率為縱坐標,市場占有率為橫坐標,作四象限圖;(2) 收集企業各種產品的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資料,并在四象限圖中找到所對應的位置,即屬于哪一個象限;(3) 根據產品在四象限圖中所處的位置,分別制定各產品相應的經營對策。
本文中,在旅游領域,我們把每接待一個國際游客作為銷售一個旅游產品,而旅游產品市場營銷中的重點便是對旅游產品市場上的生命力、發展的潛力進行評價,我們本文便采用四象限評價法根據其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增長率這兩個評價因子來對旅游產品進行評價[2]。
二、實例分析
2.1數據的選取。本文在數據的選取中,考慮到我國各省市的地理空間分布情況,我們從全國31個省市中選取了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陜西、遼寧共10個地區的國際游客接待市場作為樣本進行模糊聚類分析。
從國家統計局官網拿到2008年至2017年上述10個地區的國際旅游接待人數,計算出各年各地區國際旅游接待人數占全國百分比及各地區上一年的增長率,最終取其平均值,得到2008年至2017年我國10個地區國際游客接待人數市場占有率及銷售增長率均值數據,依據該數據進行模糊聚類分析。
2.2模糊聚類結果。首先,依據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一個10*10的相似矩陣,為了得到模糊等價矩陣,采用python進行模糊聚類分析,通過計算模糊相似矩陣的傳遞t(R)閉包,使t(R)=RK得到模糊等價矩陣,最后利用截集原理,得到聚類結果,可得到如下動態聚類圖:
通過圖2.1可以看出λ為不同值時,各地區被聚為不同的類別。特別地當λ=0.70時,我們還可以看到10個地區在四象限圖中分別位于哪一象限。
三、對策及建議
從上面的的模糊聚類結果看出,選擇不同的λ值,可以得到相應的聚類結果。
從統計結果來看,我國31個地區國際游客的平均市場占有率為3.23%,年銷售平均增長率為7.49%。在旅游領域,一般認為增長率小于1%為產品的投放期,增長率大于5%為產品的成長期,增長率介于1%-5%為產品的成熟期,增長率小于0%的為產品的衰退期[3]。從而可以看出遼寧、福建和四川等全國18個地區目前都處于產品的成長期,從旅游產品的四象限圖來看,都位于Ⅰ和Ⅲ象限。
當λ=0.70時,從聚類結果和四象限圖來看,福建、四川、陜西、湖南和西藏聚為一類,這五個地區都位于第Ⅲ象限。它們在國際游客接待市場占有份額中占比較低,平均為2.12%,其中西藏僅為0.25%,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年平均增長率為12.85%,由此可以看出,這五個地區的旅游業很有發展前景,但還并沒有形成穩定的優勢,存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它們有可能向第Ⅰ發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旅游市場,或發展向第Ⅳ象限。因此這五個地區應該積極揚長避短,擴大優勢,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提高質量;建立有效的聯合宣傳機制,加強促銷環節,重點突出精品旅游路線,提高產品的知名度;西藏應選擇適當的時機采取低價策略,有效刺激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的消費等。
【參考文獻】
[1] 牛琨. 聚類分析中若干關鍵技術及其在電信領域的應用研究[D]. 北京郵電大學, 2007.
[2] 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場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255.
[3] 茍自鈞.旅游市場營銷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39.
作者簡介:龍錦華(1995--)男,漢族,湖南常德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應用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