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 合肥 230000)
紀錄片作為傳統媒體環境中的重要節目方式,是以紀錄的方式展現生活及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新媒體視域之下,傳統紀錄片的傳播方式、傳播路徑發生巨大變化,要求構建紀錄片新的傳播形態。新時期的紀錄片傳播要深化改革發展,以新的媒體思維、新的媒體視角,構建紀錄片傳播的新模式、新渠道,更好地強化紀錄片的傳播效能,本文就新媒體下如何強化紀錄片傳播做如下具體闡述。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在開放式多元化的媒體平臺之下,紀錄片傳播機制的優化與創新有待進一步推進。傳統紀錄片的傳播渠道狹窄,難以形成全覆蓋的傳播效應,而在新媒體視域之下,紀錄片的傳播路徑更加開闊,應依托新媒體的載體優勢構建新的傳播路徑,特別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運用,讓紀錄片的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提高了傳播效能。因此,從傳播環境的轉變而言,新媒體為紀錄片提供了更加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形成更好的傳播效能。
新媒體為媒介傳播創設了新的環境空間,其高效的傳播速度、廣泛的傳播空間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格局,對于紀錄片傳播而言,如何緊扣新的媒體傳播空間、強化媒體競爭力,成為新媒體時代強化紀錄片傳播效能的重要切入口。在快速傳播的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的傳播效能直接關系到紀錄片的制作成功與否,為此紀錄片要依托新媒體平臺,在高效、快速的傳播視域之下強化媒體競爭力,更好地提升傳播效能,在傳播廣度、深度等維度之中提升傳播競爭力,讓紀錄片成為聚焦百姓生活、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精細化的傳播機制成為新媒體時代紀錄片傳播的重要發展方向,不同的受眾群體對于媒體內容的需求不同,細分后的傳播市場能夠從多視角下的文化、生活及發展的展現,讓紀錄片的生命力更加飽滿,讓紀錄片的呈現形式、傳播效能更具活力。因此,紀錄片的傳播要注重精細化,面對細分的受眾,要善于從單向傳播中實現互動機制的構建,讓紀錄片更好地走進群眾生活,展現紀錄片的強大魅力。
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應堅持新的時代色彩,通過不斷優化與調整創新紀錄片的傳播機制,應確保紀錄片的寫實特征,這是提高紀錄片價值的根本要求。首先,紀錄片傳播力體現在緊扣紀錄片本質,在寫實的傳播構建中將文化效益最大化,這是新時期紀錄片品牌化構建的重要基礎;其次,紀錄片的傳播要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在主動適應、積極共存的發展視域中,以受眾為轉移,通過傳播形態的創新,更好地契合受眾需求,讓紀錄片的傳播效能更加完備,展現出新的傳播力。
相比于新媒體,電視媒體在紀錄片傳播的廣度、速度等方面缺乏先天優勢,但是新媒體時代又要求電視紀錄片應具有這兩點本質,為此紀錄片應該強化傳播的廣度,在電視節目的競爭中實現自我品牌及社會效應的構建。首先,紀錄片制作者應轉變思維,重視傳播的廣度,擴大對社會的輻射力;其次,構建媒體新陣地,正確把握社會輿論導向,強化紀錄片在民生、時事政治等領域的社會影響力,提高紀錄片的傳播廣度。
在新媒體大環境之下,以電視為載體傳播的紀錄片要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視域中尋求新的媒體傳播空間。一方面,紀錄片要基于電視媒體的自身優勢,在權威性、專業性等方面強化紀錄片的傳播力,這應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得到進一步體現;另一方面,紀錄片要依托新媒體平臺優勢,在互動式傳播的構建中形成新的傳播路徑,讓紀錄片的傳播更加廣泛,使之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之上,依托新媒體構建新的傳播方式。
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面臨傳播空間收窄的壓力,但也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渠道,在新的發展視域中提升紀錄片的傳播力,重在如何以新的思維視角,在新的傳播空間創設更具傳播力、更具社會影響力的傳播效能。在筆者看來,紀錄片的傳播構建,著力點在于以精細化的傳播方式搭建開放式的傳播路徑,在新的傳播格局中提升紀錄片的傳播效能。新媒體時代強化紀錄片傳播的措施可從以下幾點展開:
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的傳播更加細分化,要求紀錄片的制作者適應新的發展環境。首先,紀錄片傳播者應該轉變思維模式,以創新發展的視角優化紀錄片制作工作,對各環節進行精細化改革,體現在內容精細化、受眾傳播精細化,能夠在精細化的傳播中提升紀錄片的傳播力,讓紀錄片的展現力更加完備。其次,紀錄片的制作要強化各環節的協調配合,特別是記者與紀錄片制作的配合,這直接關系到紀錄片的制作效果,通過專業的采編團隊對記者采訪內容進行快速的精致化加工,可確保信息內容的完整性,完善的信息獲得之后,在專業化的制作中,便可以面向受眾傳播,這樣的媒體速度更能提高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再次,應細分紀錄片類型并成立相應的記者與編輯團隊,制作更加精細化的紀錄片,確保了紀錄片的信息價值。
新媒體與電視媒體的融合式發展,是新時期電視媒體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為了更好地提高紀錄片的傳播效應,電視媒體應依托新媒體載體對傳播方式進行優化。1)充分應用新媒體載體優化傳播方式,為紀錄片傳播提供多樣化的渠道,通過手機APP、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構建紀錄片的傳播渠道,在短且精的采編之后通過新媒體平臺對外發布信息;2)依托網絡媒體平臺,搭建紀錄片傳播的新渠道,通過官方網站、網絡電視等渠道實現紀錄片傳播的新空間。當前,從地方臺到中央電視臺都注重網絡媒體平臺的創設,讓紀錄片的傳播空間更加廣泛,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傳播環境。
電視是紀錄片的傳統載體,而電視媒體單向的傳播效能難以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應,導致紀錄片的傳播效能被弱化,為此紀錄片傳播力提升的關鍵在于:1)紀錄片要主動適應新環境,讓互動式傳播機制成為紀錄片創新發展的新方向,也讓傳播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2)紀錄片植根于群眾生活、國家社會發展等內容,構建互動式傳播,讓紀錄片更好地走進群眾,展現出紀錄片獨特的傳播力;3)挖掘信息價值,在互動式傳播的構建中,讓紀錄片的記錄形式更加多樣化。
傳統紀錄片以電視為載體,在新媒體時代應找準定位,在與新媒體的聯姻中,依托新媒體平臺優化紀錄片的傳播方式,構建互動式傳播。在筆者看來,紀錄片傳播工作的創新,著力點在于紀錄片寫實的夯實、自身媒體優勢的鞏固、傳播方式的優化,為紀錄片傳播的創新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