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蘇州弘化社的志愿者于災后來到這里,發現很多孩子都在帳篷里哭。弘化社就組織了一批志愿者將孩子們聚集到一起,帶領他們學習《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傳統文化。活動很受當地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歡迎,于是就延續了下來,此后的每年暑假,都會有一批大學生志愿者來到這里,播撒愛心,傳播傳統文化。
2016年的暑假,又一批年輕的大學生來到魯甸縣鵲落小學支教。鵲落是一個特別美麗的地方,是喜鵲落下的地方,喜鵲總能給人帶來好運,但這里的孩子們卻多是留守兒童,主食和零食都是土豆。
到達鵲落的第一頓飯,就給江蘇鹽城工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錢夢瑤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當時是在一位老奶奶的家中,房子矮矮窄窄的,只勉強夠放兩張小桌子,屋里很黑,可是錢夢瑤卻看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22道菜,每一道菜都能看出奶奶的用心。可是,吃飯時,老奶奶卻還一個勁地說,鄉下好多菜買不到,她招待不周。錢夢瑤當時只敢低頭扒飯,怕一抬頭,自己眼中的淚水就會跑出來。她感到了老奶奶的愛,也感到了老奶奶對年輕大學生們的期望。
支教活動中,負責攝影的錢夢瑤為不能親自給孩子們授課感到很失落。她拿著相機走在路上,遇到一個穿得有些簡陋、看上去很自卑的小女孩。從眼神中,她讀到了小女孩渴望被關注、渴望被愛的心聲,當即用心跟小女孩交流,裝作不在意地肯定女孩的一些優點。當小女孩綻放出無瑕的笑容時,錢夢瑤馬上按下了相機快門。快門聲中,錢夢瑤體會到自己的工作,也是無可替代的。
梁志艷是南京審計大學財政專業的大三學生。在鵲落小學,她帶了一個被校長認為是最不聽話的班級子張班。來到這個用孔子賢人弟子名字命名的班級里,梁志艷先指著明亮的窗戶告訴孩子們:“老師希望,你們可以成為明亮的人,有一顆明亮的心。”
當她聽到孩子們說是為了家里人過得更好才來讀書時,看到孩子們紅紅的眼圈,她意識到這群十一二歲的孩子遠比她想象的成熟。她告訴他們,想要改變父母的生活,突破自己狹小的世界,幫助更多的人,在今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念書,這是一條可行的路。
孩子們疑惑,自己的夢想能實現嗎?梁志艷肯定地說:“會有很多人幫助你們的!”孩子們高興起來,熱烈地表示:老師,我想考大學!我想當老師!我想當醫生!
鐘旭鯨是杭州外國語小學的老師,因為孩子們集體住校,她每天清晨5點半就要起來和孩子們一起勞動、一起讀書。白天管理學校的事務,確保支教團隊一天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晚上9點孩子們入睡后,作為隊長,她還要負責召集團隊開會,總結當天的問題,并安排第二天的事情。
就這樣,到了第13天,她的身體和心靈都感到了一絲疲憊,突然就想問自己來到這里的意義是什么,竟然也有了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心境:“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可是當她第二天早晨帶著孩子們做早操,站在81個孩子面前,看著每個孩子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天堂,內心突然涌上久久的感動,驚覺此時此刻,她的生命竟然與這方土地上的81個生命有了緊密的聯結。想象著他們未來的樣子,她的嘴角不禁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青春原本迷茫,來支教時,原本以為是給孩子們帶來知識,帶來外面世界的訊息,后來發現,其實孩子們改變他們太多太多。
離別時,孩子們追著車子喊:“老師們明年再來啊!”他們熱淚滾滾,發現不經意間就對這里有了濃濃的牽掛。于是,2017年,他們又來了!2018年,他們還會再去!他們要將自己的青春,燃燒在這片土地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