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銅版畫制作的分析,結合西方銅版畫的歷史起源與中國銅版畫的現狀,闡述理性因素是表達版畫創作中的必然需要,而非理性因素是創作中的主觀要求,因為創作人的直覺、無意識、情感和欲望等更可能成為作品中的點睛之筆。事實上,機械復制與銅版畫藝術的結合意義在于理性與非理性可以確立新型關系:對話,而不是搞對抗。技術的概念一直被視為一對矛盾的統一體。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交織在一起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統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此出發,深入了解二者在版畫發展中,從相互排斥而變為相互融合,探討版畫創作中理性與感性共存的重要性。只有正確認識理性因素,合理使用非理性因素,才能使銅版畫從單一的復制技術飛躍向自由的藝術創作。
關鍵詞:銅版畫;版畫;創作;因素
一、什么是理性因素?
我認為銅版畫的理性因素分為技術和創作構思兩個方面。
(一)技術:技術是銅版創作的必要條件
版畫屬于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所以技術在作品形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銅版畫是以版畫物質屬性分類的眾多版種組成之一,其特殊的藝術魅力讓銅版畫在版畫藝術中倍受關注,其原理上屬于凹版。銅版畫的英文為intaglio,意思是凹痕、刻痕,這也是銅版畫初期的技法的主要表達方式。創作中技術是一個必備的條件,只有掌握了足以表達內心想法的技巧,才具備創作成品的可能性。銅版畫的創作非常繁瑣,從板材的精選,打磨、刻畫、腐蝕的時間控制,特殊技法的運用,銅版機的壓力控制都需要畫家親自掌控。每道工序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一處錯誤都會對最后的畫面造成嚴重的影響,絲毫疏忽不得。而熟練的運用創作技巧是提高畫面的質感必然選擇。所以說版畫藝術創作中,技術不僅為創作提供了手段,更可以促進畫面層次的豐富。
(二)創作構思:理性創作過程
回顧銅版畫的發展史,大約在1430年銅版畫伴隨著銅版印刷術的產生、發展應運而產生。可考證最早的銅版畫《鞭打基督》是根據1441年的一個手抄本的插圖繪制而成,而現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是“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由此可見,最初的版畫制作是出于對圖畫的臨摹、復制,多數用于宗教傳播,并沒有過多的情感傾注,也只是理性的刻畫,出于對宗教寓言、宗教事跡的圖解的需要。這些作品雖然畫面優美,刻畫細膩,但這種版畫作品本身是談不上什么創造性和藝術性,只是發揮了印刷術的原始功能——信息的傳播。
二、什么是非理性因素?
把非理性分為兩個部分即創作中情感的傾入和偶然的痕跡效果。
(一)創作中的情感傾入:不精不誠,不能感人
隨著19世紀末藝術思潮的發展,銅版畫經歷了蝕版畫的復興運動,繪畫從傳統的再現性向理性的綜合和個性的表現方面轉變,使創作性的版畫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版畫完全成了畫家藝術表現的手段,成功完成了對單一復制的擺脫。19-20世紀的著名畫家蒙克,成為這一時期的標志性代表。對愛情、生命、死亡和絕望的恐懼成為他的表達的核心。蒙克的作品有著孤獨、恐懼和不屑的靈魂,他的版畫作品有著強烈、直白、簡潔的特點。“進入20世紀,版畫的表現力,被藝術家全面接受,并力求拍拖之前的版畫對自然地模仿和在再現的束縛,強調畫家自身的情感和個性,用自己的語言去開創美學的概念創造出嶄新的藝術視覺和生命?!痹诖似鸨朔乃囆g流派中,情感的傾入成為了藝術家畫面構建創作的核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藝術的情感性是藝術的生命,一個作品是否能打動欣賞者,取決于畫家在作品上是否傾注了自己的情感。米勒曾說:“要追求真正的作品,關鍵不在主題,而在他們研究把自己放了多少到畫中去?!敝嗡囆g作品的支柱是情感,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動,沒有對生命的感悟和憐憫,沒有細膩的洞察力,是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二)偶然的痕跡效果:非理性創作中變幻無常的藝術活力的來源
在銅版畫的非理性創作中,并非僅將創作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及本能沖動視為唯一的創造因素,因為人們偶然的一筆,隨機的破壞都會使畫面注入新的藝術活力。
“偶然”,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指出:“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構成的,而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里面的形式?!便~版畫的偶然性,是指在銅版畫制作中出現的“偶然性效果”。意外的“偶然性效果”使得版畫家們為之興奮,同時也強烈地激發著他們的創作欲望。很多的創作靈感都是在這些“偶然效果”的刺激下產生的,它常常突破了作者頭腦中理性的規范,造成一種十分奇特象征和隱喻的意味。它在某些方面上改變作者原有的創作形式,使畫面更為豐富、生動,更能調動觀賞者的想象和聯想,使畫面更神奇,更有韻味,提高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這些“偶然”以自己自由的方式散發著獨特的韻味,經過版畫家的認真梳理和合理利用,使作品更具有熾熱的藝術生命。
三、理性與非理性的關系:從矛盾同一性
和斗爭性來看銅版的理性與非理性
矛盾的分析法告訴我們,無論什么事物都存在著同一性和斗爭性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處在同一個體系中,相互吸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交織滲透,彼此依賴互為存在前提。而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對立。任何藝術形式,理性與非理性都無法絕對分割開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兩者的地位是均衡的),創作中相互對比下,產生了理性與非理性。只有理性存在了,才能凸顯出非理性,而兩者的目的都是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創作。
理性與非理性的區別從表現形式到存在形式上是顯而易見的,非理性是一切有別于理性的精神因素,是無所束縛的精神現象,體現為欲望、情感、直覺和無意識等認知形式及要素,它具有一種不確定性、隨機性、不穩定性。而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維結果的行為,是有序的精神現象,表現形式上則以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及其系統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理性是指人們形成概念、做出判斷并進行邏輯推理的認知能力,已經按照邏輯思維規律指導實踐的實際活動能力”?!胺抢硇允侵溉怂哂械囊环N非邏輯、非條理化的精神能力如直覺能力、意志能力、本能能力等,這種精神能力推動著人們去從事那些難以表述的和不能自己的認識和行動”[1]。endprint
在銅版畫的創作中,偶然性、非計劃性和破壞性更接近人們的非理性思維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的思維不遵循因果秩序的必然性。真實的版畫創作中,不盲目遵循程序簡化的單模式的圖式效果,而是總體上的把握,表達感情。因此,這種方式既注重非邏輯性也注重整體性。感性和整體性的有機結合則表現為非理性的創造特征。由于不受創作中理性的邏輯的限制,更能讓人們在創作中圍繞主題發散思維,使多組不同甚至相反的想法沿著不同的方向發散,并相互作用,產生意想不到的想法,以達到新的境界,從而反映到畫面中,實現突破。這樣的邏輯思維形式能夠跨越創作死板的障礙,取得突破性進展。非理性因素具有積極的創造性。這樣的蝕刻的非理性狀態過程充滿了樂趣。它的隨機性、靈活性、創造力、邏輯性、完整性,偶然因素,極大地鼓舞了作者的創造潛力。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密不可分,交織在一起,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統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發展和應用:非理性和理性的結合服務創作
理性的創作特征,它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在實踐中,只需要遵循基本的版畫原理:依據理性頭腦的規范運作,就將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很容易掌握。非理性的創作,也不是一個空的難以捉摸的范疇,同樣是一種思維和人類精神的認知,基于知覺、情緒、行為三個相互關聯的鏈,只要掌握其基本特性,是可以被認知和把握的。
事實上,機械復制與銅版畫藝術的結合意義在于,理性與非理性可以確立新型關系:對話,而不搞對抗。事實上,技術和概念一直被視為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技術占絕對的優勢時,便是炫技之風盛行之時。大家對如何制作一個獨特的技能和特殊的肌理效果趨之若鶩,誤以為這就是藝術風格。這種現象基于技術支持,在版畫藝術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非理性和情感的缺乏難以避免流俗和匠氣,跳不出技術的壁壘,就很容易進入狹窄的自我密封。最令人擔憂的技術至上的理論會破壞思維的寶貴創作靈感。相反,當人們忽視技術概念的表達,觀念的單純闡述又變得不可一世。在只有思想和觀念是版畫的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版畫概念會無限膨脹,精神專橫,飛揚跋扈卻無處可依,版畫最終只成為一個名字,成為名存實亡的空殼。但我同樣也不認為技術決定了創作理念,或是技術創新決定了觀念,而是要將兩者有機的結合為藝術創作服務。
參考文獻:
[1]何穎.非理性及其價值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賈維一,魯迅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版畫視覺語言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