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中國圖案史的學習,目的以了解海獸葡萄紋銅鏡紋飾的流行成因、設計方法、設計構圖等設計特征。從對唐代文化審美思想、流行成因作為出發點探索其設計理念,探索其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銅鏡紋飾;紋樣構圖;銅鏡工藝
銅鏡是中國青銅工藝的一種形式載體,也是傳統紋樣載體。唐代鏡種類繁多,形制多樣,紋飾大方,鑄作精良,海獸葡萄鏡則是典型的銅鏡之一。唐代的中國疆域遼闊,經濟、政治、文化繁榮昌盛,在這種穩定環境下,唐代與四鄰國家的貿易往來頻繁,在文化藝術上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因素。西方的圖案紋樣對唐代的裝飾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唐代銅鏡的制作工藝及圖案更有著西域的韻味。瓷器的出現使得許多器物材質由銅改為瓷,銅鏡作為青銅藝術的余暉,至唐代可謂是集大成。海獸葡萄紋銅鏡的形式風格、裝飾紋樣、設計構圖更是異常獨特,因此引起了當今學者的關注以及研究。古代的海獸葡萄紋銅鏡生產數量多,流行地域廣,已知約百余面,如今的洛陽、西安兩地最為常見。
一、唐代文化審美思想
海獸葡萄紋銅鏡曾風靡唐代并流傳甚廣主要因為以下原因。在唐朝時期,曾經掀起一股風潮流行于當時社會上層人士之間,就是相互贈送銅鏡。在當時,君王會將銅鏡贈與大臣,親朋之間亦會將銅鏡作為饋贈佳品。再者,相傳盛唐時期,曾定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此時群臣會以鏡相贈,故又稱“千秋金鑒節”,取“月樣團圓水樣情,好將香閣伴閑身。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當如見故人”之意蘊。因此,在唐代,銅鏡的發展達到鼎盛。而海獸葡萄鏡最初流行于高宗時期,興盛于武則天時期,衰落于中宗至玄宗時期。在高宗時期,海獸葡萄紋銅鏡區別于瑞獸鏡的地方在于其浮雕略淺,內區為四獸以及葡萄紋,外區為葡萄紋。到武則天后期,花樣紋飾開始由從前單純的四獸紋變成獸鳥蟲等紋飾競相雀躍、神態各異。再到玄宗時期紋飾開始化繁為簡,漸漸被其他樣式的銅鏡所替代,并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海獸葡萄紋銅鏡受到當時人們的追捧以及當今學者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其紋飾花樣精致美觀且具有獨特的意義以及背景。海獸葡萄紋當中的海獸紋是對當時一些獨特獸紋的概括,例如在海獸葡萄鏡當中特別典型的似獅似馬的紋樣,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狻猊,其實可能就是獅子,而因獅子并非中國本土產物,是由西域的一些國家進貢而來,因此民間并不能觀查細致,導致形象的改變。而在古代,海是對于外來物的統稱前綴,例如海紅花、海棠,所以異域得來的野獸便被稱為海獸。而葡萄也非中國地區本土之物,是由中亞地區引進而來,在唐代葡萄酒等葡萄制品也發展興盛,所以人們對葡萄也是十分喜愛,而葡萄碩果累累的樣貌又符合中國古代人們期盼豐收以及子孫滿堂的心態,因此葡萄紋得以備受推崇。海獸葡萄紋在鼎盛時期里面包含的紋樣其實已經不僅僅是海獸以及葡萄了。里面包含的鴛鴦、蝴蝶、喜鵲等紋樣與葡萄紋的結合,意味著中國銅鏡的紋樣從唐代以前的以動物紋為主過渡到了以植物紋為主。
二、海獸葡萄紋銅鏡紋飾及裝飾手法
海獸葡萄紋銅鏡的形狀主要有圓形、方形、葵花形及菱花形等,它的裝飾紋樣由主要以動物、植物、抽象形狀以及鐫刻在鏡身上的銘文組成,有些銅鏡上還刻有一些與宗教有關的符號。
海獸葡萄紋紋飾既靈活又莊重,給人以靈動華麗富力端莊的感受,銅鏡分為內區和外區,內區以對稱分布的瑞獸構成,外區由葡萄藤和瑞鳥環繞構成(圖1)。
銅鏡的內區與外區由葡萄枝丫一樣的紋樣貫通連接,紋樣蔓延于連珠紋的高圈之上,呈翻越騎跨的形態,這叫過梁葡萄紋。葡萄紋飾的造型自由舒展,打破了圓形分割的束縛。內外的葡萄藤枝蔓交織呼應,又與外圈的瑞鳥構成升機靈動的畫面感。海獸紋樣在鏡身上呈現出了不同的姿態并攀附在葡萄藤的紋樣之上,其造型靈動、自然,而海獸的位置則位于銅鏡的中心點,作為了鏡鈕的替代品,這就使得整個銅鏡渾然天成。
海獸葡萄紋銅鏡紋樣運用環繞式構圖方式。環繞式構圖指以圓鈕為中心按一定規律環繞,將中間的圓鈕作為視覺中心點,使視覺效果由中心向外圍舒展,呈現出由重到輕,由實到虛的延展。
海獸葡萄紋鏡(圖2)運用了裝飾性強的高浮雕工藝。內區采用了環繞式的裝飾紋樣,神獸鈕為中心六只小獸順序環繞,造型各不相同,一雄獸仰面暴露性器,暗含了對生殖繁衍的崇拜,一旁小獸伏在大獸身上,呈母子嬉戲狀,鏡面圖案構成了一個“家庭”圖景,神獸鈕恰似“家族”中心。葡萄在古代寓意著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的意義,鏡面滿飾的葡萄紋樣代表著古代人民家庭觀念,代表著對幸福生活的期盼。銅鏡的內區以獸為主,外區以六禽六獸為主,中間穿插著葡萄紋樣,使得整個鏡面看起來造型豐富多樣,是韻律美和規則美的和諧統一,看起來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兼顧了實用性和裝飾性。唐代圖案結構上的特性也在海獸葡萄紋銅鏡中得以體現,例如要求平衡和對稱的布局,還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和與整體構圖之間的和諧等等。銅鏡上紋樣的主次、層級和疏密的關系構建出了很好的秩序美感,使得其空間層次更加豐富且有條理。銅鏡的圖案構成傳達出人們深層的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器以載道”的設計思想,銅鏡之形制與結構,具有物質性,是外在的、具象的;銅鏡之“器”強調的是器物的使用功能,具有實用性,是內在的、功能的;“道”即銅鏡之內涵,是隱喻的、意象的。造型多樣、內涵豐富的海獸葡萄紋銅鏡作為一種特定的構成圖案,不僅具有裝飾審美性,其圖案造型特點及其設計構圖方式所蘊含的設計理念也為現代設計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設計源泉。
三、海獸葡萄紋銅鏡工藝表現手法
海獸葡萄紋銅鏡豐富了銅鏡采用浮雕的手法。青銅匠人苦心孤詣使每一種造型姿態多樣,中心的神獸鈕被刻畫出了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的海獸呈伏臥狀,有的呈嘶吼狀、有的呈揚首狀。匠人們將其高超的鑄造技藝和豐富的造型語言加持在銅鏡之上,使神獸的造型豐富多彩、形態生動、工藝精湛,使整個銅鏡表現出了強烈的立體感與藝術感。海獸紋飾與葡萄紋飾采用了對比融合的布局與表現,粗狂與細膩、敦厚與溫婉都表現出一種兼容并蓄的節奏感。銅鏡的內外結構、組織狀態直觀地體現了傳統語匯符號的感性,是實用性、藝術性及精神性的高度統一,具有內容豐富、寓意吉祥、技藝精湛、形態美觀等的設計特征,給現代設計以巨大的啟示,是設計創意取之不盡的源泉。海獸葡萄紋銅鏡反映了深厚的宗教意義、豐富的文化性及特有的審美觀,對其的研究是理解民族文化精髓的過程,也是感受傳統審美觀的視覺盛宴。endprint
四、海獸葡萄紋銅鏡的象征意義
海獸葡萄紋銅鏡蘊含了深刻的文化藝術內涵,里邊包含了古代中國人們對生活的祈福、期盼,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和諧、繁榮,展現了東西方藝術文化的密切交流,也體現了古代中華哲學精神當中謙遜、友好、自省等優良傳統美德。
獅子是鎮宅辟邪的神獸,在銅鏡上刻畫獅子的紋飾表達了古代人們對于祛災辟邪的愿望。海獸紋當中的孔雀紋、喜鵲紋、鴛鴦紋等紋飾也表示古代人們對于幸福、喜悅、安康、愛情等美好事物的期盼。葡萄碩果累累的樣式,在古代代表了多子多福、家庭興旺、富貴吉祥的寓意。在銅鏡上刻畫葡萄紋樣對應著古代人們的家庭觀以及對家庭的美好祝愿。海獸葡萄紋銅鏡的紋樣復雜、細膩、奢華,代表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得都十分繁榮,社會穩定,藝術造詣高超,制造業鼎盛,人們生活幸福快樂。海獸葡萄紋銅鏡中共同出現的海獸紋、中國傳統瑞獸紋以及葡萄紋等紋樣說明了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深入,已經融入到了整個國家和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也可以說明當時文化藝術是百家齊放、繁榮多樣的。而中國人們對于鏡的喜愛,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有一個詞語叫做鏡鑒。而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由此可知,鏡不但是一種明身的器具,也是古人的一種精神象征。
海獸葡萄紋銅鏡是唐朝銅鏡的代表,是銅鏡的高峰,它是古代中國和古代西方的文化藝術結晶,也包含了古代中國人民對國家、對家庭、對社會等的熱烈的期盼和豐富的情感。它同樣也是中華民族多少年的智慧與哲學的凝聚,它是唐朝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深刻反映。
參考文獻:
[1]殷冀飛.淺論西域文化對唐代銅鏡紋飾的影響[J].華章,2012,(29).
[2]夏寶君.隋、唐、宋代廣告研究[D].廈門大學,2009
[3]王方良.設計的意蘊:產品的意義闡釋及語意構建[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賈亦顯,李婷.銅鏡文化與圖案[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7.
[5]郭兵.中國古代銅鏡鑒賞[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
[6]梅叢笑.以銅為鑒——中國古代銅鏡藝術[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2.
[7]張東.中國古代銅鏡[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李慧,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紡織品設計與織紋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