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英
【摘 要】“學習困難生”在班級中是一個必然的存在,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仔細分析學習困難的原因,教師要有包容心,理解和尊重“學習困難生”;教師要有慧眼,善于發現“學習困難生”的閃光點;教師要有愛心,關心“學習困難生”的身心健康;教師要有耐心,注意轉化策略,采取針對性的多元化措施,使“學習困難生”取得進步。
【關鍵詞】“學習困難生”;轉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3-012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59
【Abstract】“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an inevitable existence in the class. Teacher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students and careful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Teachers should be tolerant, understand and respec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eachers should have wisdom and be good at discovering the shining point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eachers should be loving and concerned abou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eachers should be patient, pay attention to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take targeted and diversified measures to make progres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Key word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高職院校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經過高考后進入高職院校的某個專業進行系統性學習,畢業后從事相應的技術工作。從我擔任教學的本院歷屆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情況分析結果顯示,基本上每個班級都有數量不等的“學習困難生”,也就是過去人們常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稱為的“差生”,但是他們一般都是由于教育學習方法不當導致的,并非是不可塑的。只要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和關懷,因材施教,鼓勵他們產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將會取得很快的進步[1]。下面談談自己的做法和一些感想。
1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仔細分析學習困難的原因
我擔任二年級學生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的教學,新學期開始時,我會主動與任課班級的班主任溝通交流,了解班級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成績、班級活動、紀律等情況,并把不及格的學生名單進行標注,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源地、家庭情況等。總體而言“學習困難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1 壓力缺失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部分學生由于進入高職院后,高中緊張的復習高考壓力突然消失,自認為進入保險箱,一度放松自己,沉迷網絡游戲,上課不認真聽講,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掛科嚴重,猛然覺得當頭一棒,但需要掌握的知識沒打好基礎,隨著課程的深入,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感到學習越來越吃力,心情越來越消沉,導致成為班上成績差的學生。
1.2 家庭因素導致學習專心不夠
有的學生家長工作太忙,無暇關心子女的學習;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百依百順甚至不忍心責怪子女;也有的父母離異導致子女心情抑郁,無心思學習等等,尤其有家長認為到了高職院,教育教學只是老師的事,和家長無關。導致學生離開父母后學習自主性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不積極不主動。
1.3 地域差異導致學習成績不佳
由于我院近幾年招生除了江蘇省之外,還面向其他16個省招生,有貴州、西藏、甘肅等。進入我院的江蘇考生分數相對較高,而外省的部分學生分數相對較低,他們的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也相對弱一些,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
1.4 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高中時期老師會對一個知識點會舉一反三,經常布置作業,進行單元測驗等。而進入高職院后,課堂上信息量較大,課前需要預習,課后需要自己進行梳理鞏固,很多時間需要自己合理安排,有的學生過分依賴老師,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導致知識學得不扎實,學習效率低下。
2 教師要注意轉化方式和策略,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
2.1 教師要有包容心,處處體現對“學習困難生”的理解和尊重
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8-21歲,已經具有強烈的獨立自主、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作為老師,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給學生造成難以接觸的感覺,要真正的走進他們心坎,拉近彼此的距離,找機會與他們談心,重新樹立他們的自信心。[2]只有與學生的心拉近了,他才會喜歡你,聽你的話。特別是在其他人面前,對“學習困難生”不能表現出來特殊關照,面對面時也應注意說話的口吻,不歧視、不訓斥。我的孩子與學生年齡相差不多,我會經常以家長的角度,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個“學習困難生”上課遲到,上課了也不認真聽,課后我就單獨留下他了解具體情況,他說因為晚上上網玩游戲睡過頭了,我知道他與父母關系很好,我只說了一句話“作為學生,認真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后來他再也沒有遲到過,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改觀。理解和尊重也是一種教育力量,它能帶給學生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積極要求上進。
2.2 教師要有雙慧眼,善于發現“學習困難生”的閃光點
“學習困難生”從來不乏自卑感,甚至自卑感貫穿他們的學習生涯。一次次的失敗,已經讓他們自己都覺得被打上了“差生”的標簽。他們缺少的往往是自信心尤其是向上的自信心。教師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動作的指導,會讓學生增強自信心[3]。如何喚起他們的信心,就需要我們拿著放大鏡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抓住他們的閃光點。我們平時上課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課上理論實訓交錯進行,有一次的實訓操作是血膜片制備,我發現一名“學習困難生”初次制作的血膜片還不錯,我就拿他制作的血片展示給其他同學看,并當眾表揚了他,沒想到在后來的操作中他還主動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后來學習成績也有明顯進步。因此我們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采用各種形式或途徑靠近他、溫暖他們,使他們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喚起她們的興趣。樹立信心,培養好的習慣,使他們學有目標、趕有方向。
2.3 教師要有愛心,關心“學習困難生”的身心健康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這充分說明愛心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很多老師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對這些“學習困難生”就是愛不起來,甚至看到他們就心煩。所以,轉化他們的前提,是教師本人先“轉化”自己,尤其是轉化自己的心態。作為老師,不但要教育好那些已經很好的學生,更要教育那些不好的學生[2]。要認真分析原因,做到有針對性的對策。有一次,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血膜片中的細胞,沒多久,一個學生就趴在桌上,我沒有訓斥他,我反而安慰他,我說看顯微鏡時間長了確實很累,頭會暈,你休息會。結果一會兒他就重新再看顯微鏡了,我過去問他好點了嗎?他點點頭,眼里滿是喜悅,我知道我的關心起作用了。我與他的距離也拉近了,后來的學習中他明顯比以前認真了。
2.4 教師要有耐心,針對性地幫助學生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搞好“學習困難生”的轉化 ,要允許他們不斷反復,并暫時降低要求。由于受習慣因素的影響,思想常常會發生波動,也就是所謂的“反復”。我會與他們相互之間留聯系方式,手機號、微信或QQ,我的每堂課結束后,課后都會在藍墨云班上發布在線測試,在截止期馬上要到了,我會關注這些同學有沒有及時完成,如果沒有完成,我會微信或QQ提醒他們“馬上到截止期了”并配上一個笑臉表情,基本上他們在我提醒之后能及時完成,幾次之后,我發現他們能主動自覺地提前完成測試。平時我也會主動問他們有沒有什么我可以幫上忙的,讓他們感到我是真正地想幫他們。我也會經常舉一些他們學姐學長的先落后然后奮進趕超的例子,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將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如部分外省的學生,與成績好的熱心的學生結對幫助,平時也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所想,了解他們的困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關愛“學習困難生”,轉化“學習困難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學生要嚴而有理,要求學生遵守規則,敬畏規則,對他們的批評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能被他們所理解,真正使學生真正意識到錯在哪里,心服口服。但是我們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允許學生有反復。如果要求“學習困難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會喪失信心的,因此,在允許反復的同時,還必須讓他們暫時降低要求,循序漸進,做到每天有點小進步,最后效果會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王小偉,羅文怡,童鑫等.高職特差生的產生原因及教育方法研究.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63-64.
[2]孫建.論職業院校“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教育現代化.2018.7(31):332-334.
[3]林毅培.淺析加強與差生的溝通.內江科技.2016.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