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李柔瑾
【摘 要】地下建筑與工程系是2014年才新成立的方向,且都是在原有方向基礎之上改造而成,缺乏穩固的根基、專業面相對較窄、不具有系統性、比較死板不利于學科的長遠發展。從課程建設上來看,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都是依托在力學和土木其他兩個方向的課程基礎上,很少有自己的特色課程。通過課程的充實,尤其是專業課程的充實,來達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效果。
【關鍵詞】特色課程;專業素養及技能;教學模式;技術型;科研型
中圖分類號: G712;TN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2-014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66
【Abstract】The department of 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was established in 2014, and it was transformed on the basis of other direction. I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lower solid foundation, narrow professional scope, unsystematic and inflexibl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ourse and main course are based on the courses in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and they rarely have their own special course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s must be enriched, especially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Specialty course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Teaching mode; Technical types; Scientific research type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時代發展趨勢來的需求
隨著國家土木戰略的調整和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求,建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地下建筑與工程方向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革新巖土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是適應我國土建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1.2 學科發展的需求
湘潭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中土木工程現分為三個方向: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地下建筑與工程。其中,地下建筑與工程系是2014年才新成立的方向,且都是在原有方向基礎之上改造而成,缺乏穩固的根基、專業面相對較窄、不具有系統性、比較死板不利于學科的長遠發展。就目前這一方向的發展來說,遠遠不能滿足學科要求,與省內同水平院校的發展也不一致,必然造成土木工程一級碩士點的支撐作用減弱,對我院申請土木工程一級博士點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學科發展受限,且影響學生擇業。
2 專業教學現狀
湘潭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土木工程(地下建筑與工程方向)目前專任教師8人,學生主要課程有《土木工程概論》、《土力學》等十門學科基礎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材料力學》等六門等學科基礎課,《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地震工程學導論》等九門專業主干課,《巖石力學》《隧道工程》等七門專業選修課。
3 改革的初步想法
3.1 充實課程
從課程建設上來看,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都是依托在力學和土木其他兩個方向的課程基礎上,少有自己的特色課程。即使是專業選修課,也僅僅只有巖石力學等少數幾門課程。課程的不充實性造成學生對這個方向的興趣寥寥,進而造成選擇此方向的學生遠比選擇建筑、路橋這兩個方向的學生要少得多。以同濟大學的地下建筑與工程專業為例,有土力學、地下混凝土結構設計、地下建筑結構、巖體力學、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建筑施工、地下結構工程測試與監測、隧道工程、地鐵與輕軌、地下結構災害與防護、地下結構CAD、擋土結構與基坑工程、地基處理等二十幾門專業課程。東南大學、中南大學甚至湖南科技大學的專業課程也不在少數。這些學校的地下建筑與工程這個方向在土木工程專業里面的發展優勢是很明顯的。相比之下,湘潭大學的地下建筑與工程的專業課程遠遠不足,不足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及技能,不利于學科的發展。
3.2 加強實踐課程
(1)加強實驗室的建設。目前地下建筑與工程系在土木院并沒有專門的實驗室,而建工系以及路橋系都有自己專門的實驗室。加強對實驗經費的投入、加速專門實驗室的建成、完善學生的實驗條件,讓學生通過實驗對課程有更直觀、更深刻的領悟,也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舉措。
(2)實習基地的建設。地下建筑與工程系目前有湘潭市勘測設計院、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等兩個實習基地,就目前此方向的生源來說,實習基地尚能滿足需求。隨著日后學科的發展,學生的數量勢必會增加,屆時就需要利用社會資源,建立更多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來滿足需求。
(3)戶外實習。地下建筑與工程系目前有專業特色的實習為《工程地質》的地質實習,為時兩周。地質實習對學生有一定的裨益,為加強專業的實用性,應該增加像地質實習這樣具有專業特色的實習,才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專業知識。
3.3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1)嘗試自學—精講—課后練習的教學模式。
自學即授課老師在上課前告知學生講授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提前進行預習、劃出重點難點;精講即將基礎知識用較短時間講完,而后抽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讓學生提出通過預習難以自己弄清楚的內容,進而對學生的困惑進行講解,達到講難點、講重點、使學生被動變為主動,提高課堂效率的效果;課后練習即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可以考慮建群讓學生互相討論難點加深印象,老師也可在群內有時可以答疑解惑。
(2)建立屬于自己學科的精品課程。
像湘潭大學數學院的生物統計、高等數學那樣,地下建筑與工程系也應該努力建設自己的精品課程。中南大學的《隧道工程》就是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通過精品課程,可以讓教學課件模式完全對學生公開開,學生再課堂上沒有聽清楚的,可以自行再網站上進行自學,實現教學手段和模式多樣化、網絡化,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讓課程與學生日后的發展緊密結合。
培養技術型學生。通過課程的充實,尤其是專業課程的充實,來達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效果。專業的畢業生適合在城市地下鐵道、地下隧道與管線、基礎工程、地下商業與工業空間、城市人防、地下儲庫等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研究、教育、管理、投資、開發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在完成必備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擇業時能突顯自己的專業優勢。
培養科研型學生。這就需要教師把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報考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工程等學科的研究生,老師可帶領有繼續深造意向的學生一起研究相關的課題,通過做實驗,指導論文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4 結束語
加強專業的教學改革對于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挖掘學生科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高效實用的學習模式,滿足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發展需求。湘潭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至今已有十幾年,學科建設已漸具規模、成效顯著,為土建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為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了基本條件。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現已具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學生管理制度條例,有土木工程一級碩士點、巖土力學與工程安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還承擔了與土木工程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大量的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橫向項目,為本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撐條件。
【參考文獻】
[1]崔玉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巖土工程勘察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1):211-212.
[2]丁明濤.“雙一流”建設中高校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地質教育,2018,1:25-29.
[3]陳飛.地質工程專業“巖土工程勘察”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1):48-51。
[4]謝承煜.采礦工程本科專業巖土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山西建筑,2017,43(16):236-237
[5]程文瑜.基于從業能力培養的“巖土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6,98(2):40-43
[6]陳勇.研究生巖土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6,30(7):106-108.
[7]許福美.地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龍巖學院學報,2014,32(2):80-83.
[8]曾勇.地質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