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楊
【摘 要】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的武術形式,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開展太極拳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強健體魄,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但在現實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阻礙了太極拳教學的發展,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校;太極拳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852.1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2-017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82
【Abstract】Taijiquan,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form, is not only a sport,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ijiqua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help students to build strong physique, 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teaching and affe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trategy of understanding and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Universities; Taijiquan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太極拳起源于焦作市,自誕生之初就備受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并逐漸發展興盛。但是傳統的太極拳教學范圍有限,只有一部分人學習,而且隨著西方體育運動的引入,傳統的武術運動日漸式微,所以在高校中開展太極拳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太極拳本身動作比較靜、緩,很多學生對于太極拳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1 高校太極拳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很多人意識到太極拳等傳統武術形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重視程度還是不夠,并且也未在高校中普及。此外,學習太極拳耗費時間長、不易看到教學效果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忽視太極拳理論的學習
很多學生包括教師都認為太極拳只是一項體育運動,沒有深入了解太極拳背后承擔的文化內涵。太極拳不僅是一項可以強健體魄的體育活動,還蘊含著“陰陽”等傳統的中國哲學思想,很多太極拳的動作都有其隱含的意義。學生如果不了解這些意義,忽視理論的學習,對于太極拳的學習也只能得其形。但是很多學生選擇太極拳只是覺得太極拳動作“簡單”,為了拿學分,所以對待太極拳課程并不認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比較忽視太極拳理論知識的講述,沒有理論教學的意識。
1.2 教學方法單一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教學的發展,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則會阻礙教學的發展。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教學方式陳舊,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活動的開展完全以教師為中心,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方法也相對單一,主要沿用傳統的體育活動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做動作示范,然后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由于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無法透徹講解動作技法的要點,學生的很多動作也不夠規范,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動作一一指正。由于高校的體育課一般一周只有1~2課時,所以教師只能選擇一套動作技法教給學生。學生在課后很少會去鞏固練習,教師也沒有機會在課后輔導指導學生。
1.3 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很多大學生對于籃球等激烈的體育活動更感興趣,認為太極拳已經“過時”,是屬于老年人的運動。即使是選擇太極拳作為體育學習的學生也只是覺得太極拳容易掌握,更容易通過考試,對于學習太極拳的興致并不高。課上的學習也只是跟著老師做做動作,沒有仔細領會太極拳的氣韻。在完成課堂的學習后,學生也很少在課余時間鞏固練習,上一周學習的動作技法下一周完全忘記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很多學生在完成一學年的學習后也只能記住幾個簡單的動作。
1.4 缺乏專業教師指導
在太極拳的教學中,太極拳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直接影響著太極拳的教學水平。但是現在的很多高校太極拳教師并不是專業人士,因而在對太極拳的理解包括太極拳動作的掌握程度上與專業人士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高校開設太極拳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很多太極拳的教師是由其他體育科目的教師代替的。這些教師沒有經過系統完整的訓練,所以很難提供高水平的太極拳教學,更無法向學生闡述太極拳蘊含著的文化意義。
1.5 組織活動難,學習氛圍差
單單依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難以提升太極拳的教學水平的,也無法在校園中推廣太極拳,所以課外活動、課外比賽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手段。但是很多大學生更關心就業問題,所以學校和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教學和專業活動中來,不注重太極拳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即使是開展體育比賽和體育活動也多以球類運動為主,因為球類運動更受年輕人的喜愛。太極拳課程少有學生選擇、課外太極拳活動稀少使得高校的太極拳學習氛圍差,阻礙了高校太極拳教學的水平的提高。
2 提高高校太極拳教學的主要措施
2.1 重視理論學習,加強武德教育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予以足夠的重視。課前簡單介紹太極拳的起源、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講解動作時,結合太極拳的文化背景,中醫經絡學說,陰陽學說,技擊功能加以解說。重點講解手、眼、身、法、步的互相配合,如何用意識引導動作,做到用意不用力。在介紹太極拳的技擊用法時,結合推手,使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技法、攻防含義。這樣不僅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學生自己主動琢磨每一個動作,還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運動原理。
拳諺講:“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同樣謹守武德,遵循“仁、義、禮、志、信”的信條。如果在太極拳課程中加入禮儀教學,學生能更容易地懂得尊師重道。比如,上下課教師、學生互行抱拳禮。在傳統文化角度來解釋抱拳禮,右手握拳,表示五湖,左手為掌,四指并攏,表示四海,左手大拇指微曲意為虛心求教,永不自大。拳掌相交則為來自五湖四海,兩臂撐圓則為團結一心。簡單而深刻的抱拳禮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將武德教育貫穿始終,能促進素質教育在高校的不斷深化,提高學生修養。
2.2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之一。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常常使學生感到乏味,教師應該樹立現代教育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身教育理論水平、運動技能水平、科研能力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長處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采用分層次、階梯教學方法,體現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采用游戲、講解、示范、表象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建立動作表象;學生分組討論,借用學生群體的智慧對教學內容及遇到的問題開展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2.3 激發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在太極拳的教學中引進現代教學技術,培養學生對于太極拳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播放太極拳的動作分解視頻,一邊播放一邊講解動作的要領,學生可以觀察得更加清楚;也可以為學生播放太極拳名家的動作視頻,讓學生感受大家風范,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教師在學生練習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動作錄下來,然后在電腦上播放,與規范的太極拳動作做對比,讓學生自己發現動作上的不足及時更正。這些都是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太極拳興趣的有效方式。
2.4 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太極拳教學效率
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太極拳素養積淀直接影響著太極拳教學水平,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太極拳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太極拳教師的專業水平。學校要積極引進專業的太極拳教師人才,廢棄以往以其他科目體育教師代替專業教師的做法。同時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不斷完善太極拳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往信息傳播方式比較封閉,很多教師受到學習資源的限制無法繼續進修,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學習方式增多,學習資源也比較豐富。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繼續學習,或者訂閱一些太極拳課程深化自己對太極拳理論知識的理解,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的時候將動作技法與理論知識完美結合,更好地進行太極拳教學。
2.5 協助學生社團發展,開展太極拳比賽
針對太極拳學習氣氛差,太極拳組織活動難的問題,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太極拳社團的形式來營造太極拳的學習氛圍。很多高校的都開設了太極拳的學生社團,很多喜愛太極拳學生也在入學之初踴躍報名。太極拳社團要積極納新,通過展板、電腦或者播放屏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現充滿魅力的太極拳運動,吸引學生的參加。在學生加入社團之后,社團還要舉辦各種活動來深化成員對太極拳對認知,提高太極拳的運動水平。社團負責人可以與校外的太極拳協會組織取得聯系,定期邀請一些太極拳的名師名家為社團成員進行太極拳知識講座,現場指導社團成員的太極拳動作,從而不斷完善提高社團成員的太極拳動作技法。社團還要在學校的各種晚會上為社團成員積極爭取表演機會,促進太極拳運動在校內的推廣。
3 結語
太極拳練習會對人體機能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促進身體健康,防止一些慢性病的發生。對于高校引進這一教學項目而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努力來推進太極拳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使技術的傳授上準確、簡明。在引領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中,還應注重理論與文化的傳播,使太極拳的學習更加規范。
【參考文獻】
[1]馮琦.“配樂法”對高校太極拳教學質量的影響[J].陜西教育(高教),2018,(06):33,35.
[2]張龍.高校太極拳教學與社團結合的思考——論高校太極拳社團發展之路[J].農家參謀,2018,(05):173.
[3]盧伯春.“攻防內涵解讀”提升24式簡化太極拳教學效果的研究[J].武術研究,2017,(10):45-47,67.
[4]牛炎濤.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高校太極拳教學研究——以焦作市高校為例[J].焦作大學學報,2017,(03):57-61.
[5]王榮漢,劉金瑤.芻議高校太極拳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探究[J].科技風,2017,(14):48.
[6]王會儒.人本主義視角下我國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的問題與建議[J].中華武術(研究),2015,(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