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迎
【摘 要】現代大部分福利院的建造年代都比較早,內部設施設計缺乏人性化的設計,且日久失修,大大降低了兒童們心理的幸福感。文章從孤殘兒童心理特點出發,分析了現代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問題,并從生活設施、衛生潔具、基本生活用品、室外防護、休閑娛樂設施、居住環境等方面,闡述了福利院空間與生活設施的功能性設計思路,以為兒童福利院的人性化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童福利院;功能性設計;人性化理念;人機工程學
中圖分類號: U469.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2-022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106
【Abstract】Most modern welfare homes are built earlier, and the design of internal facilities is short of humanized design and disrepair, which greatly reduce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phaned and disabled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hildren welfare homes in modern society, and expounds the functional design ideas of the space and living facilities of welfare homes from the aspects of living facilities, sanitary ware, basic articles for daily use, outdoor protection,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living environment, et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umanized design of children welfare homes.
【Key words】Children welfare homes; Functional design; Humanization concept; Ergonomics
兒童福利院的建設不僅僅是國家關注的問題,逐漸也引起了國際上的注重,現代大多數福利院只能簡單的為兒童提供最基本的三餐,而對于兒童們的其他需求比較空白,未能從人性化的角度關切他們,如娛樂、休閑、身心的發展等,更不能為福利院兒童構建一個溫暖的家。
1 現代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問題
1.1 空間分配不合理
傳統福利院空間的設計主要以石頭路和草坪為主,而兒童們游玩的場所便被剝奪了,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導致現在兒童福利院要帶孩子們去附近公園游玩、做運動,但這并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會因為孩子太多導致難以管理,加大了兒童的危險性。
1.2 院內的綠化景觀單一
傳統的綠化風格一成不變的體現在大多兒童福利院內,單一的綠植,不但不會讓人得到片刻的放松,反而使大家知覺上產生枯燥感和乏味感,加大兒童思想發展的固執性、單一性。
1.3 空間場地設施陳舊
在兒童福利院的院內,大多數只在回廊里放置了座椅,其他位置很少可見,就連回廊內的座椅大部分也出現了問題,并且座椅還是很傳統的樣式和瓷磚的材質,夏熱冬涼。
2 福利院空間與生活設施的功能性設計
空間建立了遠離和關聯的特殊比例,它作為一個整體影響著建筑的復雜性[1]。空間和生活設施以及人員是構成整個福利院的元素,其中以人員作為福利院的主體,其中貫穿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核心,這也是人性化設計理念的體現。
2.1 生活設施的安全設計
設施的安全性設計是福利院中最重要的功能,兒童福利院中的無障礙設計不僅要體現在傳統的設施和建筑上,更需要滿足兒童福利院中孤殘兒童的生活需求,比如無障礙樓梯、電梯以及在院內多個場所設置扶手欄桿,欄桿的樣式、高度、具體功能都需要提前在電腦軟件上進行設計和繪制,可更大的減少不安全隱患,讓更多的兒童能夠安全的在兒童福利院中成長。
福利院建筑的基本設施由多種元素構成,如材料、形式、色彩等都是安全性設計的具象表達,其設計需要依據生活功能的需求進行配置,形成內外空間相呼應的安全性結構。此外,基礎生活設施的設計與實際使用應結合相關規范要求,如樓井寬度的安全尺寸是0.2m,超過0.2m必須加裝防攀爬防滑等基本防護性設施;窗臺的安全高度是0.9m,即窗臺與地面距離小于0.9m時,必須加裝基本的安全防護性設施等[2]。
2.2 衛生潔具的安全防護性設計
兒童衛生間的位置應該選取在兒童活動比較密集的空間,分離側位與洗手池的傳統距離,設計中要注重自然的通風需求。坐式馬桶高度的設計要符合兒童的身高,適宜高度為0.25~0.3m,同時還應具有一些便池溝槽的新穎設計,適宜尺寸為1.6~1.8m,側位和合理距離內應將安全扶手設置在兩側,以保障殘疾兒童的入廁安全。洗手池的高度設定應結合兒童的人機工程學尺寸,同時考慮護理人員的使用需求,單獨設置與成年女性身高相適應的單獨洗手池,適宜高度、寬度分別為0.40~0.45m,0.50~0.55m,水龍頭的間距為0.35~0.4m。所以,洗手臺兩側要設置扶手,下方保留供輪椅進出的距離,地面要使用專門的防滑材料,保障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的洗漱安全。
2.3 基本生活用品的功能性設計
兒童福利院內的基本生活用品中,首先功能性馬桶的設計應該從性別的角度進行區分,小便器應該從人性化的理念對其高度進行謹慎思考,以及周圍需設置便于使用的洗手槽,要考慮到方便坐輪椅、拐杖、行動不便的人群使用;其次也要設計一套專門的集尿裝置,服務于行動不便的用戶,而且一定要有鮮明的標識。以上所有設計一定要符合簡易化原則,如腳踩式、感應式等;在小便器最適宜的位置設固定的扶手,并且要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能使輪椅方便行動。洗手池的尺寸設計也應考慮到人性化的標準,盡量采用更加寬泛的尺寸,與無障礙設計相融合,包括水龍頭、洗手槽、掛鏡等設置的高度,洗手槽在結構上也可采用嵌入式設計方法,可以適應更多的助力器材,尤其是便于坐輪椅的兒童。此外,也可以配以智能性提示語音的功能,以更加便于殘疾兒童的使用。
此外,在福利院這種特殊的區域,垃圾箱的設計也要區別于以往大眾的類型,如垃圾箱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還需要考慮細節,因為它是與福利院用戶的心理特點密切相連的。首先,垃圾箱口部的設計需要略微大一些,但垃圾箱的高度不能太高。其次,把握好箱口與地面的垂直角度,同時在垃圾箱前應留出足夠的空間,以方便殘疾兒童使用,以體現人性化的功能性設計。
2.4 室外防護的功能性設計
一個視覺形式的總體平衡可以而且經常是由各個局部中心的不平衡產生的方向性的互相作用而獲得的,這些局部張力豐富著整體結構,使它充滿活力[3],可見室外區域的功能性的重要性。活動和綠化兩片區域是兒童們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結合其天性進行功能性設計,在滿足設計的前提下要順從自然環境,使兒童身心得到最徹底的放松。室外的防護性設計要以基本設施為前提和基礎,融入人性化設計理念,從福利院整體的外部環境進行思考和設計,如在兒童活動的室外區域設置盲道,道路兩側設置提示性語言,使其更容易感知自己所處的環境,減少恐懼,避免受到外部傷害,也可以在道路兩側使用塑料或者橡膠類制作的安全扶手等。
2.5 休閑娛樂設施的功能性設計
娛樂設施根據兒童的年齡階段和兒童類型主要分為自然活動和器械活動兩種,自然類的活動包括沙、石、土一類材料組成,而器械類則是跑、跳、爬各類綜合性質等。娛樂設施不僅是對身體各項機能的鍛煉,還可以培養對外的認知能力,建立兒童自信心。藝術形式與我們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形式是同構的行[4],福利院兒童的成長過程存在親情的缺失,他們容易內心產生自閉、自卑、恐懼等的心理問題,但是通過娛樂,可有效提升福利院兒童幸福指數,可降低其產生負面情緒的幾率,尤其以戶外娛樂設施效果更為明顯[5]。因此,娛樂設施方面必須要嚴格依據無障礙功能性設計理念,在設施的材料操作、結構方面都要考慮到人性化和安全性。設計時應優先考慮塑料、木材和金屬這三種優質材料,既環保安全又符合力學標準,材料本身具有超強穩定性,能適應各種環境,從而能在材料上保障兒童安全性。另外,材料主要通過顏色、造型、形式等體現親和力,因此不僅要在外形上吸引兒童,又要注重與人的親膚性,消除兒童在心理和情緒上的消極感,全面體現功能性人性化設計理念。
2.6 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設計
福利院的居室設計應該按照兒童的實際身體狀況和年齡進行劃分,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實際需求來規劃居室空間的設計與構建。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設計應注意以下方面:(1)生活安全性保障。因嬰幼兒特殊的需要,其居住空間一般都會有盥洗和配餐的區域,空間內水源與電源必不可少,因此需從空間結構上將盥洗間、配餐間與空間電路明確劃分,避免水源與電源的交叉引起安全隱患。(2)空間路線流動性。空間活動路線設計主要是劃分兒童每天的起居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區域及其相應的活動路線,在路線設計上應保證流暢性,避免曲折、障礙及狹窄的活動路線,保障兒童活動自由暢快安全的活動。(3)設施安全性。除了保證兒童每天必須使用的設施,如兒童床、櫥柜、桌椅板凳等安全性外,還應清除活動空間內存在安全隱患東西,如尖銳、帶有棱角的硬物等。
3 結語
當前,國家針對福利院出臺的各種規范較少,設計行業對其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高,通過本文對兒童福利院中空間與生活設施等多方面功能性設計思路的探討,望設計師們能遵循人性化設計理念,以提高福利院兒童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建筑形式的視覺動力[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S].2005
[3](美)阿恩海姆(Arnheim,R.)著.張維波,周彥譯.中心的力量—視覺藝術構圖研究[M].四川美術出版社,1991.
[4](美)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著,滕守堯譯.藝術問題[M].南京出版社,2006.
[5]顏文明.淺談兒童福利院休閑活動空間的人性化設計[J].中國包裝工業,2014(10):1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