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長湖苑小學 蔡彩婷
單元復習是提高學與教效率的重要環節,復習是否有效直接制約著教學的有效性。但復習課又是一直困擾教師的課型,很多教師都覺得復習課難上,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課堂上經常暴露出“復習味缺乏,有效性缺失”等眾多問題。學生認為是自己學過的知識,學得沒勁,老師上得累,學生上得膩。效果往往不理想。怎樣精心設計單元復習課,才能真正達到復習的目標,讓復習課充滿鮮動靈活,饒有趣味呢?
沒有問題產生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所以數學教學首先應使學生產生問題,復習課教學同樣不能例外。倍數和因數的整理與復習,這一塊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概念多,復習時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進行。在復習課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積極的狀態進入課堂,我設計了“自我介紹”的活動: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結合這單元的知識來做一次特殊的自我介紹,比如我的數字代號是5,它是一個奇數,不是偶數;是質數,不是合數;5是10的因數,10是5的倍數。你能做這樣的自我介紹嗎?同桌兩人準備一下,請左邊的同學先介紹給右邊的同學聽,再交換一下,請注意仔細聽同桌有沒有說錯。通過“自我介紹”這一生動有趣的形式調動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積極性,我并相繼引出了本節課要復習的概念: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偶)數等。
學生平時獲取的知識以碎片的形式存于腦中,通過復習把分散的知識加以整理、使之系統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收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的效果。
如何整理使倍數與因數這單元的概念變得簡潔、有序、更加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呢?我在課前要求學生獨立整理,完成作業:請閱讀教材“倍數與因數”單元,回憶在這單元里學了哪些知識和方法,這些知識間有什么聯系,用你喜歡的方法整理出來。通過學生課前的整理,然后引導學生展開分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整理結果。課堂上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師生共同整理出如下知識網絡: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親身實踐梳理、建構知識網絡。通過自主復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我對話,理解建構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結構梳理和邏輯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學生不僅能夠建構單元知識重點,還能抓住單元的關鍵問題,將知識和問題有機融合起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錯題管理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它是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錯題能讓學生在反思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復習充滿“生長”的力量,實現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
課前,我布置學生完成作業:查閱“倍數與因數”單元做過的習題,選出3道易錯題。要求:抄出題目,找出易錯點,做出正確答案。課上,同桌交流易錯題,然后同桌互相出題考對方,教師巡視指導。課堂上不時有學生間的爭論,有學生舉手請教老師、有同學之間的互助,每個學生都學得很積極主動,全然沒有復習課的單調枯燥之感。這樣的復習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舉一反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求習題的多樣繁雜,但求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傾聽中學會理解、在討論中學會思辨。
練習是復習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手段。在“精練”的原則下,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有目的性地推敲練習,有層次性地安排練習,同時注意練習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做到“逐層深入”,促使學生認知結構的融會貫通和思維能力的拓展提升。
在練習環節中,我設計了猜數游戲,規則:有一疊寫有1~15的數字卡片,①被猜的數的范圍在15以內。②游戲者面向全班同學,問被猜數的特征或范圍,(如問它是一位數還是兩位數?奇數還是偶數?它是質數還是合數?它是2的倍數嗎?是3的倍數?根據全班學生回答的結論猜數。我做了示范,指明方法:每問一次要盡可能把范圍縮得越小越好。如果記不住,可以在紙上寫下來,但速度要快。此游戲環節的設計綜合性強,涉及本單元的大多數知識點,寓練于樂,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使被動的練習變得主動,充滿著挑戰和快樂。在突出趣味性與情境性外,還關注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結合板書,師生一起進行小結,使學生從簡潔的板書中明確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和學習方法,達到鞏固的作用。為了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得以進一步發揮,興趣體驗得以進一步延續,良好學習習慣得以進一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課尾我布置了一道探究性的題目:有三個人,他們今年的年齡(不超過20歲)都是質數,加上2后既是奇數又是合數,他們今年分別是幾歲?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知識得以在課后延伸。
“數學是枯燥的,但也是鮮活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只是聽數學、看數學、練數學,而是更多地做數學、玩數學。”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采用高效的教學策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的全過程,做到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問題讓學生解決,這樣才能讓復習課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