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朱方圓
我們經常可以在課堂上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聽得不耐煩了,而另外有一些學生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埋怨老師還講得不夠細致;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但老師往往訓他紀律差;有的學生很認真勤奮,但學習成績就是不見較大的起色……“一刀切”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如何適應學生學習數學的個體差異,發掘學生的潛能,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教師可以在以下三個環節做足功夫。
差異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三個特點之上: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學習風格。
了解學生的實際,是進行差異教學的基礎。把握學生學前對該內容的了解程度、所存在的困難等信息,能給教學目標的確定、環節的設置、教法的使用都起到必要的指導性作用。
如果教學方法得當,不同的學生對數學課內容發生興趣時,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學習風格指個體最佳的學習方法。當教師的教學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提高學習成效的時候,教學便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如“分類”的教學中,在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一些水果卡片,說:“這些小朋友不小心走散了,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同伴嗎?……你準備怎么幫他們?……自己想也行、跟別人合作也行、動手擺一擺也行,討論討論也行,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幫它們。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想得又快又好……”各施其法,各盡其能。
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給提供恰當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如:“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差異學習目標的制定,一方面能引導教師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并依據學生的差異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學習活動、評價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因而都能從不同層次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從而強化了積極、主動學習的心向,使課堂教學過程中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要素得到合理、和諧的組織與運用。
怎樣在有限的40分鐘,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益?這就必須要根據學生知識背景所存在的客觀差異,探尋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合理地組織學習材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學習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依據學生知識經驗的差異,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學習材料:
①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硬紙片若干(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數的)。
②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做好記錄。
④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你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有的學生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方格法);有的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割補成了一個長方形再計算它的面積,割補的方法則多種多樣……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每個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獨立地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務,為進一步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儲備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分層練習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1)基礎練習題:基本概念、公式、法則、性質、規律等知識鞏固,數學基本技能的訓練的練習,作業量稍多,但內容簡單,屬應知應會,目的在于夯實基礎,提高基本技能,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2)靈活應用題:在基礎知識上進行綜合訓練,作業量適中,題目方式較靈活,目的在于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靈活應用;(3)綜合提高題:作業量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難度,需在掌握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綜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寬。
在差異教學課堂里,學生經常按照不同的速度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評估也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來進行。我們應該用什么方式來記錄,如何來展示每個學生的進步呢?
在傳統的成績匯報單的等級評分里,我們不妨給它變通一下。在成績匯報單上,我們可以在優秀、良好、及格等等級上附帶數字上標,如1表示超出班級水平,2表示符合班級水平,3表示低于班級水平。這樣,一個獲得優秀的學生雖然學習非常努力,而且進步很大,但是其成績還未達到班級水平。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后續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欲望,教師可采用非正式的評分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隨身攜帶的記錄簿快速記下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不同的學習難點和重點等。這些信息可以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依據,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以及發揮學生的優勢能力。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到不同學生的差異水平,實施分層教學,改變評價方式,我們從中會體會到如下好處:(1)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跳一跳,夠得著”的境地。(2)有利于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3)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習熱情。(4)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