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城關小學 孫 委
復習課是重要的課型之一,上好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高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養。可是,提到復習課,下意識中,首先想到試卷、想到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的檢查和背誦,想到舊知識的機械再現和重復,面面俱到的知識的鏡頭的復現、題海戰術式的訓練,給本身枯燥和乏味的數學知識更增添乏味之色。
新課改倡導我們改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環境,創設學生想學、樂學、會學的課堂氛圍,促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主動性的調動,促學生真正成為“樂之”者。下面,筆者從“趣”字入手,探討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以期共享。
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減輕壓抑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復習課堂也是如此,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的營建,把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復習課伊始,可以借助于游戲,激活課堂。如四年級的“運算律”的復習時,首先開展“搶答”游戲,比一比誰的口算能力最強。教師呈現給學生下面的口算題:16×5、14×11、28×6、160÷40、96÷12、129÷16、214+34、348-119。讓學生快速說出答案,在口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哪些運用了加法運算律,哪些運用了乘法運算律,并以搶答的形式,對加法運算律和乘法運算律進行回顧和復習,說得最為全面和正確的,獎勵一顆星。游戲的開展,競賽活動的融入,吸引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復習課不再枯燥和乏味。對于運算律的運用,純粹做練習,增加數學復習課的乏味性,教師應找到適合學生學習、滿足學生需要的“趣點”,運用靈活、富于變換的方式,使練習多樣化、趣味化,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給出一個或者幾個算式,再給出這些算式的幾種算法(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學生容易做錯的),開展“火眼金睛”游戲,讓學生將算式和正確的算法,用線連起來,如:

在復習課堂上,營建趣味性的學習環境,游戲、競賽活動的交替使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參與度,提高復習效果,學過的知識點的復習,不再是機械地知識回放,而是以玩和游戲激活了課堂氛圍,為數學復習課增添了亮點,復習課不再乏味,不再低效。
小學數學復習是一種常規課,也是常態課,讓復習課增加“趣點”和“亮點”,是打造復習課堂是否精彩的主要途徑。常規的復習課堂上,教師一般提出單元或者章節的知識點,提出概念、公式,呈現出練習題,強化鞏固。這樣的復習,知識無味、學生學得無“趣”,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問而不啟、練而不“悟”。
教育學家認為,學生學習之道在于“悟”,教學之道在于“啟”,在于“引”和“導”。教師的“教”不是全盤托出,而在于有機誘導、在于啟發、在于引領。“啟”“引”的方法很多,如問題設計、活動引領。筆者認為在眾多的導學的方法中,通過“錯題”可以點亮課堂。復習課前,通過學生的作業、《數學補充習題》等學生在本單元中曾經做錯的題,并通過分類和歸納,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學生們看到這些自己犯過的“錯誤”,看到自己的“病例”,會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讓學生隨機根據這些“病例”,找“病源”、說“病理”,再開“藥方”,這樣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學生在糾錯中掌握知識點,形成技能,也掌握數學習的方法,明確數學思想。
例如在進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復習時,筆者課前通過查找學生曾經出現的錯題,課堂上再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找出錯因、說出正確的運算方法,這樣,以“錯”為出發點,引發學生對錯題的高度重視。如筆者呈現下面的一道題以及幾個學生曾經的做法:

讓學生審視這道題,齊心協力找到錯誤所在,并說清算理: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應該是“除法——乘法——減法”,錯在運算順序的錯誤。錯題的巧妙運用,不僅幫助學生知錯、析錯、糾錯,也幫助學生從“錯”中“起”,在“錯”中“悟”,從而提高復習的效果。
除了文章中提到的提高復習課的“趣點”的方法之外,開展問題教學,以問引思,引發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探究的興趣;開展小學合作學習,在合作互動中激發興趣,促學生動起來;對學困生采用“四個點”——起點低點、速度慢點、講解細點、難度小點,“兩個優先”——優先提問、優先表揚……每一個學生在復習課堂上,綻放個性化學習,成績慢慢提高。復習課因每一個學生的參與而“活”起來。
傳統的數學復習課,缺少“趣點”,學生的興趣不夠濃厚,積極性不高,課堂學習索然無味,復習效果不佳。學生在傳統的復習課堂上,也缺乏主動性,缺少互動和創新。新課標倡導還課堂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學生參與,課堂才有效,學生互動,課堂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改變傳統復習課的態勢,創新復習課的模式,尋找復習課的“趣點”,注重方法的創新,把復習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讓復習課充滿生命力和活力,綻放精彩,也煥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