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方日報獲獎新聞作品《鳥殤》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宋嘉玉
(暨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2012年11月,南方日報記者對雷州半島的候鳥生存狀況做了長時間的調查采訪。在當地沿海村落,村民們拉起圍網并用錄音機播放鳥叫聲進行誘捕,候鳥夜間歸巢時,很容易被網眼極小的絲線纏繞住,成為捕鳥者的囊中之物,甚至還有人私藏獵槍,捕殺價值更高的鷹類猛禽。記者張由瓊通過隱性采訪,裝扮成商人向鳥販求購候鳥,在一處隱秘的屠宰場拍攝到數百只候鳥被宰殺后晾曬的驚悚畫面。2012年12月1日,南方網發表《鳥殤》系列報道,引起社會和媒體界的廣泛關注。
2012年12月30日,南方日報以“讓候鳥飛”為題再次暗訪,在“深讀·南方調查”版面大篇幅報道,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當地政府及公益組織立即行動,大規模清繳捕鳥網以及捕鳥工具,鳥販被依法拘捕,不作為的官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2017年7月24日,南方日報記者張由瓊再度回訪。雷東半島“護鳥人”梁一元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地候鳥數量已從2012年的幾百只大幅增加到如今的數千只。政府授予了當地“安鋪鎮候鳥保護區”的牌子,雷州半島的老村場也變得更加井然有序。
在南方日報的整個《鳥殤》主題新聞報道中,隱性采訪可謂是其最大的特點。那么,什么是隱性采訪呢?采用隱性采訪的原則與意義又體現在哪里?接下來一一剖析。
隱性采訪,也稱秘密采訪或暗訪,指在采訪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偷拍、偷錄等記錄方式,或者隱瞞記者的身份,以體驗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開獵取已發生或正在發生又未被披露的新聞素材的采訪形式。[1]
隱性采訪成立的判斷條件如下:
《鳥殤》系列報道中,記者裝扮成商人向鳥販求購候鳥,了解候鳥買賣行情,并通過“線人”帶領,在當地隱秘的屠宰場偷拍數百只候鳥被宰殺后晾曬的畫面。很顯然,在這一報道的新聞采寫中,記者隱藏了記者身份甚至喬裝打造了新身份出現在新聞事件的現場,符合上述條件。
通過12分鐘的紀錄片《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對話是以偷拍、偷錄當事人的方式進行的,被訪者并不知情。同年,南方日報刊發的報道《讓候鳥飛》中的大量對販鳥捕鳥行業鏈的深入披露,更是在被訪者未知情況下才獲取到了第一手真實信息。對違法行業的暗訪,記者不可能得到違法販鳥者的采訪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南方日報選取了隱性采訪的方式進行資料采集。
事先表露記者身份,往往容易影響被訪者行為,降低采訪的真實性,而對違法行為的暗訪,事先征得對方同意更是不可能的。在南方名記專題組對事件的后續報道中,采訪了《鳥殤》系列圖片的拍攝者張由瓊先生,問他:“為了達到這種拍攝效果,您花了多長時間?”張由瓊誠懇地回答說:“一下子就拍成功了,并沒有蹲守很久。因為那時候在田里,很怕被別人發現,如果讓人發現你是記者,那估計會走不了,他們不會讓我拍的。”表明了當時艱難的情況,以及在捕鳥過程中,征得被拍攝采訪者同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不管是為了新聞的真實性還是記者本身的安全,隱性采訪都是當時的不二選擇。
1.合法性原則。在《鳥殤》系列報道中,南方日報記者堅持職業操守準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法的新聞采訪。在整個新聞的發布中,南方日報刊登的內容對當事人隱私細節不做過多披露,對暗訪結果更是處理謹慎。不捕風捉影、不捏造事實,杜絕為轟動效果而做出違法行為,堅決遵循合法性原則。
2.減少道德傷害原則。從道德上看,隱性采訪是一種正當性很弱的利用欺騙獲得信息的方法,《鳥殤》系列采訪中,記者隱瞞了身份和目的,謊稱商販打入候鳥販賣鏈條,多次采取偷拍、偷錄等方式進行采訪,雖能獲得真實的新聞素材,但方式多少存在欺騙性,稍不留意就會觸犯道德底線。這時就需要記者在隱性采訪中嚴守職業道德,盡可能減少對當事人的道德傷害。對采訪中涉及的未成年人和“線人”更要有足夠的保護,如偷拍錄像中對當事人的面部進行模糊處理等,注重對被采訪對象隱私的保護,符合減少道德傷害的原則。
3.公共利益原則。隱性采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維護公眾利益,不能為滿足公眾的好奇心而采用,這也是媒體基本的價值取向。
該案中,“候鳥捕殺”這一公共事件涉及當地生態保護、經濟健康發展及社會治安穩定等公共利益,有必要進行采訪深挖。大肆捕殺候鳥導致當地蝗災頻發,獵鳥過程中的槍支管理問題同樣不利于社會治安穩定。為維護民眾的公共利益,不法捕鳥與交易必須“叫停”,對此的調查暗訪勢在必行。
4.最后選擇原則。結合當地的獵鳥背景,在雷州半島,幾乎每家人都有自己的捕鳥區域,這是上一輩人已定好的“規則”,當地自古有捕候鳥、吃候鳥的傳統,通過正常的公開采訪不可能得到當地人的同意,即使有村民愿意配合采訪也很可能迫于鄰里輿論壓力,不敢作真實表述,采訪真實性大打折扣,甚至無法進行。這時,隱性采訪便是最后的選擇了。
5.明訪與暗訪相結合原則。隱性采訪獲得的信息容易單面化和片段化,所以只要條件允許,記者在隱性采訪之外還需要公開采訪,以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鳥殤》系列報道中,南方網采用明訪與暗訪系列報道相結合的方式:2012年10月30日南方日報刊發報道《讓候鳥飛》,2013年12月1日又刊發新的圖片報道《鳥殤》,并且12分鐘的紀錄片《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也相繼推出、互相印證,盡量做到真實、負責地報道。
隱性采訪原則上只適用于某些比較特殊的場合、題材或采訪對象,以便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事實。采用這種方式必須控制在法律和新聞道德允許的范圍內,或得到有關部門的授權,切勿濫用。隱性采訪有六大禁區:在涉及國家秘密、司法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以及法庭審判這六個方面的題材時,暗訪記者更要謹慎。
1.實現社會映像的真實再現。新聞的社會功能之一就是追求社會公正,對于社會上的不公和丑惡現象,批評性報道具有強有力的抨擊和展現作用。[2]然而,在進行批評報道時,如果記者采取顯性采訪方式,亮明自己的身份,說明采訪意圖,一般很難了解到真實情況,就如同記者在采訪獵鳥、販鳥等灰色行業時所面臨的困境。這時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隱性采訪,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社會映像的最真實再現。
2.實施輿論監督作用。記者通過隱性采訪獲得的第一手材料比較真實,可信度高,客觀性強,說服力大,受大眾歡迎與關注,輿論監督作用也大。用得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輿論監督作用。《鳥殤》系列報道刊登后,社會各界引發的熱議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3.增強新聞的競爭力。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我國新聞事業面臨全新的發展環境,競爭也變得空前激烈。信息時代,內容海量,人們的注意力高度分散,想要贏得受眾就必須了解受眾的需求,盡可能發布獨家新聞。結合紀錄片《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的收看效果,我們可以發現隱性采訪的使用能一針見血地揭露事件本質,反映事件的真相,從文化層面和心理層面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知情權。優秀、精彩的隱性采訪作品往往能提升收視率和發行量,增強新聞的競爭力。
1.新聞事實周詳。相比正面報道的新聞獲取,隱性采訪主要致力于社會不良行為的事實獲取。隱性采訪抨擊社會不良現象,效果遠比公開采訪好。通過隱性采訪獲得的新聞往往比較周詳,輿論監督的力度也更大。比如,在老百姓生活中廣受熱議的每年“3·15”晚會和南方日報的《鳥殤》系列報道所取得的大量翔實的一手資料,無不說明了隱性采訪在此類新聞事件中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2.社會參與度較高。社會不良行為的線索大多來自大眾舉報,記者的能力再強,其個人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也是有限的。缺少大眾的支持,隱性采訪將失去最為重要的新聞源。《鳥殤》系列報道中多次出現“線人”與民眾的舉報內容,向記者提供了捕殺候鳥的存貯地、賣家聚居地等多條重要線索。另外,隱性采訪也是受民眾歡迎的采訪方式,通過這種采訪手段獲得的新聞,受眾往往具有較高的興趣,更能在民眾中引起關注熱議,有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
隱性采訪是對顯性采訪的一種輔助手段和補充方式,相對于顯性采訪更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進行有效的輿論監督但它也有自身固有的一些問題。到底要不要進行隱性采訪?怎么才能運用好隱性采訪?這是值得所有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深思的問題。人們常說新聞從業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當好記者,就必須忠于職守,在實施隱性采訪時自覺遵循法律原則和相關準則,采訪行動不超越法律和公眾道德的界線。在隱性采訪中不違規設圈套、布陷阱,不能有引誘別人從事違法犯罪的行為,不能侵害他人的隱私權、著作權、通信權等。隱性采訪是一把“雙刃劍”,在進行隱性采訪時,我們要堅守客觀公正的底線,把握調查分寸,看清和摸清事實的真相,從而實施公正客觀的新聞報道,發揮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的輿論監督作用。
[1]張宜軒.隱性采訪中“度”的把握[J].青年記者,2010(3):33.
[2]林浩.慎用隱性采訪[J].東南傳播,200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