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濤盈
(西北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7)
有關部門調查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年中,全球的移動用戶高達32億,約占全球總人數的44%。第4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僅我國的網民就達到了7.24億人,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增加了1992萬的新網民,而這些網民絕大部分都使用手機上網,其占比高達96.3%。我國已經成為擁有全球最大手機消費群體的國家。
手機媒體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傳播方式,是一種兼容了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傳播模式的新媒介。當手機僅有通話、短信功能時,手機僅僅被當作一種通信工具,并不具備媒體特征;但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手機自身的技術的更新,手機的功能日漸增強,從只能打電話到能夠收發短信、彩信,增加了上網等多種功能與各類增值服務。手機媒體應用技術的不斷更新一方面使信息更加便于儲存,還可使信息無限量地復制發送給不同的用戶,手機得以從人際傳播轉向公共信息傳播的區域。
組織傳播可以簡單理解為以組織為主體的信息傳播活動,手機媒體的普遍應用使得社會信息傳播變得異常便捷。信息產業部統計,2006年,我國手機短信發送量為3000億,而2012年全年我國短信發送量為4296億條,僅在春節期間,國內短信發送量即達到200億條,環比增長143%。
在2017年,關于黨的十九大的報道中就有相當數量的人使用手機作為信息接收平臺,僅人民日報在微博上發布了“你好,十九大”的動態消息之初,就得到了100多位娛樂明星、知名運動員的主動轉發,由此帶來了大量的粉絲參與互動,僅7天時間里,這條動態的閱讀量已達2.41億次。黨的十九大期間,新華網發布的“十九大手機報”,每期發行數量達5000萬份,累計播出2億多份。手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最有效的傳達民意的互動媒介。
傳統媒體占據大眾視野的時間較長,以致人們普遍認為其可靠程度遠高于手機新媒體,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只是受到了人們的權威思想和權威話語的影響而已。對認為權威的話語無條件的信任是權威思維的主要特征,因為權威話語一般都是與傳統媒體的話語相互吻合的,所以人們完全認同了權威話語通過傳統媒體展現的形式,從而使傳統媒體的信息公信力達到了絕對的高度。
人們通常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一條資訊如果來源于傳統媒體,就會輕易地接受;而同樣一條資訊來源于手機媒體,則會產生半信半疑的態度。實際上兩種媒體發言者的身份、地位、媒介、行為及其結果的不同,都可以造成話語機會的多少與社會音量的大小。想要弄清楚媒體話語的可信程度,不僅要考量發言者與受眾者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話語效果、心理預期,還要清楚兩種話語在受眾者內心占據地位及引起的反響,從而對兩種媒體信息的公信度和可信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對手機媒體作為組織傳播的話語機會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使其話語權逐漸得到了加強。手機媒體結合了報紙、廣播、電視及互聯網四大媒體的優勢,將傳統媒體中文字、圖片、音效、視頻等技術發揮得更加徹底。手機媒體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全球流動性和便捷性是四大傳統媒體遙不可及的,正是這些特點吸引了數以億計的網民投入其中。
手機作為一種高質量的多媒體信息傳遞平臺,已經成為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注重信息內容的時效性是最關鍵的一點,必須及時把受眾關心的問題的最新新聞及時傳送到受眾手中。同時,手機媒體可以作為公共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一些公共服務部門,如公安、電力、交通、民航、金融等行業可以在政府的帶領下大力推廣移動信息的應用,帶動手機媒體的發展。
不同人群對手機的需求大不相同,手機媒體信息具有交互性,不僅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還可以強化手機媒體信息服務系統。交互式信息可以使人們獲得雙向選擇的機會,傳播者和受眾能夠實現互動與交流。尤其是對于一些熱點信息,如體育、娛樂、財經、影視、音樂等新聞信息,隨著手機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者可以完全根據受眾的需求對新聞信息進行分類,并自動發送信息,實現與用戶的交流。
如同互聯網的騰空出世一般令人難以想象,一部小小的手機幾乎能夠涵蓋傳統媒體的所有功能。并且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手機媒體將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承載著更大的功能和意義。對手機媒體展開系統性的深入研究不僅對新媒體傳播的研究具有開拓性的意義,而且為手機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理論支持。
[1] 范玥.手機媒體傳播功能研究[D].新疆大學,2011.
[2] 仲夏.手機媒介的傳播社會學分析[J].環境與生活,2014(1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