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廷中
(上海大學 數碼藝術學院,上海 201800)
《神秘巨星》這部影片的社會批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小方面是對家庭教育的反思與批判,大方面是對社會的批判。電影的社會批判作用和社會價值不容忽視,正確的社會批判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的武器”,能夠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三觀,傳播社會正能量。
影片用很多篇幅講述了尹希婭和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的溫情時刻,以及兩人之間的爭執和沖突,但更多是在反映尹希婭的家庭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暴力和重男輕女。尹希婭的家庭可以說是典型的印度家庭——父權至上,男人擁有絕對權威,而女性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尹希婭的母親是一個謹小慎微、任勞任怨的家庭主婦,第一次出場就不得不為了掩飾被打得青紫的眼眶而戴上墨鏡,一言不合就遭遇家暴,身心俱疲也要強顏歡笑,沒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更不能支持女兒選擇自己的人生。而尹希婭是一個渴望在璀璨的舞臺上實現自己歌唱夢想的女孩,卻也因為懼怕父親只能穿上罩袍在網絡上蒙面出鏡;因為父親的阻撓,只能摔了電腦、毀了吉他,即便是受到音樂人夏克提·庫馬爾的認可,她也只能服從父親的安排移民外國,甚至要嫁給素未謀面的男人。
在印度電影里,總是不乏展現女性地位鮮無的社會環境,《神秘巨星》以少女尹希婭的家庭為橫切面,剖析了一個被恐怖父權陰影籠罩的家庭。大多數情況下,尹希婭的母親娜吉瑪都愿意以自己逆來順受來換取這個家庭的寧靜,她以低過塵埃的順從來應對無理的丈夫,可依然無法避免不了被暴力對待,似乎娜吉瑪做得多好,丈夫都嫌不夠,她像套中人一樣難以擺脫命運的束縛,這是一種來自她內心的束縛,是印度根深蒂固的傳統父權理念讓娜吉瑪認為這是“命”,經濟上也完全受制于丈夫,丈夫的意志就是整個家庭的鐵律,絕對不容商議。
影片表達的對家庭教育的反思很深刻,其實在印度很多女性沒有任何權利,甚至連她們的出生都被視為錯誤,在家里不被重視,沒有表達觀點的機會,長大了要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甚至連做夢的機會都沒有。但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尊重女性的社會里,這樣一位自身受狹隘禮教束縛、早已自我放棄的母親,卻要在夾縫中為自己的女兒實現夢想而努力,要拼命為女兒尋求自由,找到一點自我。每次娜吉瑪都會說出“你父親不會答應的”,但每次在女兒絕望時也都是娜吉瑪為她點燃希望,偷丈夫錢包里的錢給尹希婭買冰淇淋;賣掉唯一的項鏈給尹希婭買電腦和網卡;給尹希婭出主意穿上罩袍唱歌;在機場因愛而生出莫大的勇氣,竭盡所能支持尹希婭追逐自己的夢想。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娜吉瑪像是一個戰士,守護著女兒的夢,看到女兒開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渡衩鼐扌恰吠ㄟ^對家庭父權的批判,對重男輕女教育的反思,表現出強烈的現實關懷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整部影片反映出了印度的諸多社會問題,如尹希婭的補習班,人數很多但教師卻很少,說明印度的教育水平低,硬件設施差,很多學生擠在一個小教室里面,尹希婭甚至連一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坐在桌子上。再比如,飛機上尹希婭靠窗的位置很自然地被一位男性占據了,而那位先生卻不以為然,也表現了印度社會傳統男尊女卑已習以為常的觀念。
對于整個印度社會的女性來說都是這樣,她們沒有選擇的機會。首先,印度女性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尹希婭的媽媽和姑奶奶都不是自由戀愛,而是指定婚姻。這樣的悲劇也延續到尹希婭身上,她的爸爸為了自己的事業,要把她嫁給同事的兒子,只給尹希婭一張照片就告訴她這是她未來的丈夫,而在此之前尹希婭與他從未謀面。在印度,女性是不需要有自己主見的,只需要對父親和丈夫逆來順受,她們的婚姻不是愛的升華,而是一種交易。其次,印度女性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影片中,娜吉瑪作為一個母親,為了尹希婭能吃到冰淇淋,她只能偷拿丈夫錢包里的錢;為了尹希婭能完成自己的夢想,她只能賣掉項鏈給女兒買筆記本電腦;在被丈夫暴打以后,面對尹希婭提出的離婚建議,娜吉瑪說出了“哪個男人不這樣”的感嘆,同時也說出了“離開了他,我們怎么吃飯”的無奈。經濟實力是夫妻雙方地位的一個重要參照,完全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成了弱勢的一方。而形成這種狀況一方面是丈夫不讓妻子出門,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社會因素,社會上的許多工作崗位不招收女性,這樣就逼迫女性只能在家繼續逆來順受。再次,印度女性幾乎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夢想。電影的全片都是在講尹希婭的夢想,她怎么克服重重的困難,怎么完成自己的夢想,雖然過程曲折艱辛,結果卻還是美好的,可是這畢竟是影視作品,而在現實生活中,印度還有千千萬萬個尹希婭,她們或許沒有那么好的聲音,更沒有那么好的機遇,但是她們也想唱歌,那么她們的夢想怎么辦,她們的生活又將如何?試想在一個連女性出生都是錯誤的社會中,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是件多么不可能的事,而如若反抗,結局注定悲慘。
影片中批判了很多方面,但是并不會讓觀眾感受到批判精神的嚴肅與冰冷,反而給人的是一種溫情和暖心,因為處處都充滿了愛,娜吉瑪的母愛,欽騰的喜歡與包容,夏克提·庫馬爾的關愛等,這種社會批判最具有感染力。尹希婭的母親抗爭后雖有過妥協,但尹希婭成為女性抗爭勝利的榜樣,如此一來,從個體與個體的抗爭轉化成為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幾百年、幾千年的文化風俗之間的抗爭,這格局便打開了,電影的社會批判也達到了極致。
[1] 汪許瑩.當代印度電影中的宗教表達[J].南大喜劇論叢,2015(2):149-157.
[2] 陳林俠,杜穎.當下印度電影的文本特性、世俗化及其政治功能——基于北美市場的實證研究[J].電影新作,2013(6):42-47.
[3] 周斌.電影社會學批評——在反思中重構[J].電影藝術,1989(10):3-8.
[4] 高艷鴿.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女性的覺醒和抗爭[N].中國藝術報,2018-01-19.
[5] 素心.《神秘巨星》:情感點與戲劇性[N].文藝報,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