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敏
(中山廣播電視臺,廣東 中山 528400)
傳統媒體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媒體運作形式,具有龐大的受眾基礎,產業規模龐大,相關法律政策體系也較為完善,這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媒體誕生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人認為“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將走向沒落和終結”。但事實證明:傳統媒體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過找到融合發展路徑,可以在新媒體時代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傳統媒體的發展優勢主要集中在版權、信息資源儲備、受眾基礎和政策法律支持等方面。特別是在我國媒體發展環境下,傳統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具有代替政府發聲、引導社會觀念價值的重要作用。這是傳統媒體發展以及與新媒體博弈的重要資本。但是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介質壁壘、主體邊界的存在,限制了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使其在與新媒體的市場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出現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的現象。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存的市場環境中,新媒體的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媒體技術和傳播渠道方面。借助互聯網和移動網絡的優勢,新媒體不僅具有極高的交互性,而且傳媒邊界不斷擴大,突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限制,運營的成本更低。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彌補自身的弱勢,并利用各種網絡平臺的滲透力,快速占有市場。因此,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逐漸成為時代的新寵兒。但也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其權威性、公信力遠遠比不上傳統媒體,各類虛假信息、同質化新聞的存在使新媒體面臨著較高的發展風險。新媒體要想繼續保持與傳統媒體的博弈優勢,就必須保證內容的質量。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主流媒體”“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一體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等,全面推進了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任何一件事情的發展,思想都具有主導的作用,所以在當前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無論是傳統媒體或者是新媒體,都應該提高思想的統一性,強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理念,以此來增強媒體融合的使命感、緊迫感,從而全面推進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實現媒體融合的目標。另外,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媒體人員還可以積極學習先進的思想、技術,掌握新媒體采編、營銷的技術方式,并積極將其與傳統媒體的技術方式結合起來,構建更加完整的信息采編、發布與營銷的體系,進而有利于全面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實際上需要媒體從業人員有長遠的目光,以此進行優化統籌。首先,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以后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對與融媒相關的市場推廣、人員變動、傳播生產、機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其次,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實現融合以后,需要調整傳統媒體的體制、機構,打破傳統的采編模式,并全面將全新的運作方式、管理模式應用在具體的工作中。簡言之,在實現媒體融合以后,傳統媒體的各個部門應該加強溝通,滿足融媒的發展需求。最后,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媒體人員需要對大環境進行分析,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分析融媒發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此來審時度勢,抓住有利的因素并規避不良影響,優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方案,滿足融媒發展的需求。[1]
在融媒時代背景下,很多媒體多進行了調整,但是由于當前媒體融合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太多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就需要加強內容的建設,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為了實現平臺之間的轉移,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并沒有在根本上實現融合,只是將渠道建設作為重點,忽略內容的建設。對此,為了能夠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傳統媒體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權威性、公信力,引領社會的輿論方向,為受眾傳播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新媒體也需要加強對內容的建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的內容,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積極轉變自身在受眾心中的形象。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優化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發展模式,進而為二者之間的融合奠定基礎。
在融合過程中,傳統媒體、新媒體均樹立了正確的融媒意識,制訂了科學的融合方案,加強了融媒內容的建設,同時打破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隔閡,為實現媒體融合的目標奠定了基礎。所以,為了解決當前媒體融合存在的問題,相關人員可以將本文的方式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1] 李勇.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0):98+137.
[2] 張蘇秋,顧江.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特征、動力與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5(1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