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次仁 德 央
(西藏電視臺,西藏 拉薩 850000)
互聯網技術催生一種全新形式的新聞——自媒體新聞。在自媒體新聞群體中,每個具有新聞傳播能力的組織、個人均可被視為自媒體。同時,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平板電腦、手機、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逐漸普及,在為自媒體新聞傳播提供路徑基礎上,可滿足人們隨時取閱新聞、了解新聞發展動態的切實需求,這種新聞取讀需求在客觀上為自媒體新聞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在自媒體新聞不斷發展過程中,傳統新聞仍然存在,這就使當今社會成為自媒體新聞和傳統新聞融合的新時代。基于此,為使二者得以有效融合,分析企融合發展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新聞傳統具有體系性、規范性、科學性、專業性、真實性與有效性,所以在自媒體時代仍然擁有極強發展實力,是許多人獲取新聞資訊重要路徑之一。相較于傳統新聞而言,自媒體新聞傳播主體過于廣泛。就算是未接受系統學習的大眾,只要有新聞資源均可成為自媒體新聞傳播主體,其非專業性可見一斑。同時,自媒體新聞缺乏一定考證,容易與事實出現偏差,使新聞缺失公正性與科學性。加之自媒體新聞更新速度相對較快,人們在紛繁復雜的新聞體系內很難找到自己所關注與持續追蹤的新聞,新聞傳播有效性與體系性降低。為此,自媒體新聞需以傳統新聞為導向,深入分析新聞內涵及相關影響,在確保新聞傳播科學、有效的基礎上,達到推動自媒體新聞良性發展的目的。[1]
傳統新聞的傳播者和接收者互相分離,可保障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定時、定量推送的新聞更具含金量。自媒體新聞時代到來后,各類新聞充斥新聞傳播領域,沒有價值、虛假信息等劣質新聞的數量不斷增加,影響人們的新聞判斷能力。新聞內容一旦出現嚴重失真情況,就容易誤導新聞受眾,影響相關事物科學穩定發展,使新聞缺失公信力,無法保障新聞傳播價值。因此,新聞傳播不僅要朝著更快、更豐富、更便捷方向發展,還要保持自身的真實性、公信力,這也是傳統新聞在新時期的發展優勢。基于此,自媒體新聞若想得以擁有穩定的新聞受眾,推動自身良性發展,需要與傳統新聞互相借鑒,并學習傳統新聞的傳播經驗,避免為求新突變頻繁向互聯網終端推出冗余新聞內容,打擊人們的新聞閱讀熱情,無法有效追逐新聞發展腳步,降低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使自媒體新聞得以保障自身真實性、凝練性、有效性,推動自媒體新聞傳播良性發展。同時,傳統新聞也應學習自媒體新聞傳播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的傳播優勢,依據傳統新聞發展實力,適當增加新聞播放次數,提高新聞更新頻次,使自身發展更具生命力。[2]
如今,傳統新聞力量逐漸降低,自媒體新聞呈現抬頭之勢。以娛樂新聞為例,在傳統新聞時代,人們只能等待電視、報紙、雜志、廣播更新娛樂新聞時,才能獲取娛樂資訊;在自媒體時代,任何人均可成為娛樂新聞傳播載體,并依據自身新聞獲取速率,更新新聞資訊,使新聞資訊更具時效性,滿足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切實需求。相較于自媒體新聞,傳統新聞更具真實性、公信力與影響力,雖然當今互聯網時代下自媒體新聞瀏覽受眾不斷增多,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仍然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路徑獲取新聞資訊。由此可見,傳統新聞與自媒體新聞均具有在當今社會存在的價值,不存在此消彼長、相互取代的發展需求。為此,二者需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凸顯各自的優勢與特點,并為忠實的新聞受眾提供新聞資訊服務。二者需協同交互、穩步同行,在新聞傳播新常態下,將自媒體新聞作為豐富傳統新聞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時代發展,人們無法預測新聞傳播新形勢,可以肯定的是,技術會不斷豐富新聞傳播方式,增強新聞傳播效果,豐富傳統新聞傳播路徑,賦予新聞行業無盡的發展動力,全新的新聞傳播形式必定擁有自身價值。為此,新聞產業需在未來做好多維度交互,充分發揮各自新聞傳播優勢,通過合作推動新聞產業良性發展,使自媒體新聞、傳統新聞及未來新型新聞傳播形式均可得到協同發展,形成各自獨立又互相聯動的互動式新聞傳播與發展模式。
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自媒體新聞已經成為當今新聞重要類型之一,用以滿足人們豐富多樣的新聞資訊獲取需求。為得以有效發展,自媒體新聞需要以傳統新聞為引導,明晰自身的新聞傳播方向,借鑒傳統新聞的傳播經驗,推動雙方協調發展,繼而達到滿足受眾的切實需求、推動新聞產業良性發展的目的。
[1] 朱丹.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融合的新方法[J].新聞研究導刊,2016(6):120.
[2] 金蕾.自媒體新聞和傳統新聞融合發展策略探討[J].新聞傳播,2017(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