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添高
(閩西日報社,福建 龍巖 364000)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指的就是輿論的重要作用。當前,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多樣化,輿論引導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量龐大的地方傳統媒體作為引導輿論的重要載體,在引導社會輿論、傳播正能量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對新挑戰,我們要創新思維,積極進取,不斷提高地方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切實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新時代,這段話指出了傳統媒體轉型融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和目標,對于傳統媒體走上媒體融合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我們全面提升新聞輿論引導力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作為地方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的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能夠認清形勢和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的創新性、時代性,堅持黨的領導,樹立全局的輿論引導理念,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針對社會熱點深入、主動引導,強化陣地意識,不斷提高輿論引導力。新時代,我們要針對新的歷史特點制定新的宣傳內容,真實傳播民聲民意,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遏制負面輿論的傳播,將人民群眾的注意力引導至對經濟發展、生活創新的實踐當中去。此外,要進一步強化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加強對信息來源、傳播內容的把關,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和優勢,構建新型輿論引導格局。
受眾在哪里,輿論陣地就在哪里。地方傳統媒體要充分發揮本土化優勢,注重選題策劃,將新聞欄目、新聞報道做成精品。要以接地氣、本土化為工作目標,認真解讀國家方針政策,公正、真實、全面地報道新聞,讓正確的輿論導向更加深入人心。要時刻關注群眾身邊的熱點話題,增加民生新聞報道,改變生硬、嚴肅的傳統報道形式,增強媒體的親和力,并根據輿論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還要圍繞打造精品,嚴把采、寫、編等各個環節,一旦發現好新聞,就要全面、深入、細致地采訪,就要從內容、語言、標題、篇幅、版面欄目設計等方面細心打磨,把它打造成精品。在這一流程中,要提倡文章短、實、新,語言鮮活生動、簡潔平實、通俗易懂,標題準確鮮明、言簡意賅、新穎醒目、引人入勝。
提高輿論引導力要切實加強新聞人才隊伍建設。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歸根到底要靠人、靠隊伍。地方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力的提高,離不開專業技術過硬、作風嚴謹、素質全面的新聞人才隊伍。新媒體形勢下,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新聞工作要求和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進一步嚴格新聞工作管理,完善獎懲機制,加大獎懲力度,不斷激發新聞工作者的熱情和激情。新聞工作者要有擔當,嚴格遵守新聞職業操守,杜絕以新聞采訪活動為由,謀取不正當利益。要定期培訓新聞工作者,通過集體交流、自學、實踐等多種形式,拓展新聞工作者知識、能力的深度和廣度。要塑造新聞工作者端正、嚴謹的作風和工作態度,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讓新聞工作者沉下心來,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從而打造出精品欄目、精品作品,提升新聞作品的質量,做大做強地方傳統媒體,提升地方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增強公信力,強化引導力。
進入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互聯網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面對新時代,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融合的過程中,既不能單純地將新媒體的功能和影響與傳統媒體疊加,也不能讓新媒體完全代替傳統媒體。地方傳統媒體要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和技術優勢,以受眾為中心,做好輿論傳播,實現真正意義的媒體融合發展,提升輿論引導力。要營造傳統媒體主流輿論的強勢,積極發揮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的影響和作用,主動引導輿論,創新傳播模式,建立可以和大眾暢通交流的輿論互動平臺。
受眾在哪兒,新聞媒體的宣傳陣地就在哪兒,傳播使命就在哪兒,傳播范圍就在哪兒。作為地方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要從堅定新聞理想信念出發,深思地方傳統媒體事業發展的前途命運,卸掉思想包袱,在新時代,虛心學習,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創作出更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盡最大的努力讓每篇新聞報道都能深入人心,有力提升新時代地方傳統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1] 向西.重新思考媒體的監督功能[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2(6):65.
[2] 莫蘭鳳.淺析新聞媒體的監督與責任[J].新聞傳播,2012(4):227.
[3] 姜勝洪.把握網絡輿情規律 加強正面輿論引導——以杭州飆車案的網絡輿情變動為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