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洪
(伊犁人民廣播電臺,新疆 伊寧 835000)
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推進,傳統模擬廣播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存在成本高、維護費用高、服務單一等缺陷。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廣播電臺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傳統廣播電臺存在不少弊端:第一,區域性傳播的局限性;第二,內容、形式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第三,傳統廣播電臺播放質量有待提高。
移動互聯網是社會不斷發展的產物。廣播電臺在新時期有著許多新特征。隨著智能技術的日新月異,手機功能的增加,廣播電臺為受眾參與節目互動提供了機會,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受眾可以選擇智能化設備收聽,并在收聽的過程中通過微信、微博等參與節目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眾的參與積極性。當前的技術條件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廣播電臺發展的需求,應當從質量上下功夫,擴大手機信號覆蓋范圍,不受時空的影響,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增加受眾。
當前的聽眾不再是傳統廣播時代的聽眾,已經轉變為新型媒介的用戶。技術創新是媒體融合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廣播電臺轉型的重點與難點。在《中國聲音中國年》的微信“喊紅包”活動中:第一,利用了場景特性。把中國特有的習俗搬到網絡平臺,實現了互聯網上的“現象級”,結合受眾的心理和習慣,在特定的場景和時間加入“喊紅包”活動,增強了互動性。第二,聲音特性。不僅突出了聲音,還和網絡媒介不謀而合,實現了“搖一搖”的更高境界,讓聲音在“喊紅包”中脫穎而出。第三,內容特性。節目內容交相呼應、高度融合,引起了情感共鳴,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從國家聲音上看,是精心挑選標志性聲音,實現的一次創新。從歷史聲音上看,是“關鍵詞”的統領,妥帖、準確地涵蓋了歷史聲音。讓人浮想聯翩,感受經典聲音形象,提升節目價值,喚起受眾內心的記憶,突出人文情懷。從我家聲音上看,在收聽的過程中感受了成千上萬種心情,講述了一些平凡的故事,讓節目充滿溫情,更具親和力。從我臺聲音上看,是幾代“國寶級”播音主持人,各具特色,呈現出我臺獨特的聲音。呈現出精巧、優質的內容,賦予了新技術和新手段,讓廣播電臺更具生命力。
此次節目實現了“三贏”。從傳統廣播看,“喊紅包”的口令破解了媒體融合中的難點,借助新媒體的特性實現了獨具匠心的導流和反哺作用。從新媒體的角度看,拆分了作用的同時完成了新媒體的二次傳播,讓不少年輕人回歸廣播,并利用了更為有效的“吸粉大法”。關注“央廣新聞”微信公眾號就可以收聽廣播,操作方便,聽眾逐漸增加。從廣告客戶的角度看,“喊紅包”是廣播電臺廣告的第二戰場,每次口令出來之后,就會實現品牌的贊助,信息的傳遞更加便捷、直觀。
伊犁人民廣播電臺是一家擁有漢、哈薩克、維吾爾三種語言五套自辦節目,調頻覆蓋的綜合性廣播電臺,總播出時間為175小時,受眾達200多萬。近幾年來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全面貫徹和落實國家電視事業管理規范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機制的拓展。
從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上看,應當積極借鑒國外的新技術,實現我國廣播電臺在微信、微博、QQ、博客等領域的創新融合,實現廣播電臺的新構建,拓展了廣播節目的思路。從CutFtp上傳技術的應用來看,可以把現場直播的內容以專業話筒采訪的形式傳遞給受眾。在網上下載即可上傳,并在第一時間實現現場同步報道。從移動手機4G、5G網絡的應用上看,進入了另外一種發展軌道,實現了無線網絡的與時俱進。促進了手機短信、視頻廣播等內容的構建,也給廣播電臺發展帶來了福音。從新技術應用的開拓創新上看,可以將新技術應用到現代化的節目中,提高廣播的質量,實現有效的宣傳,促進我國廣播電臺發展。
利用大數據打造智能電視平臺,發展多屏業務,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廣電大數據平臺實現雙贏。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整合資源,實現“圖文+直播+點播+原創”的形式,加強多元化創新,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網絡覆蓋平臺。廣播電臺如何運用新技術迎接新時代的挑戰,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不僅需要多方融合,還需要恰當的場景和時間。在大數據時代,廣播電臺想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就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實現自身轉型,從各個方面提高廣播的服務質量。
在《中國聲音中國年》創新性的實踐中可以發現,收音機和智能終端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僅體現了個性化的設計方案,也體現了互動性的有力補充。在內容上,利用優質的內容匹配新技術和新手段,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并把優質的內容呈現在受眾面前。
[1] 蘇冰.大數據環境下廣電網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有線電視,2015(5):567-568.
[2] 潘鶯.網絡電臺用戶特點及發展方向探討— —以蜻蜓FM調研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6(8):107-109.
[3] 陳巖.“草根”網絡廣播節目的現狀及發展策略— —以荔枝FM為例[J].新聞世界,2015(4):37-38.
[4] 趙軍.新技術助力廣播電臺創新盈利模式[J].科技傳播,2010(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