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形態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土地不能移動、生產工具落后和生產與消費上的自給自足導致了中國人以分散的、單獨的家庭為穩定的基本生活單位。這一特征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經濟生活,也影響了中國人的社會和文化形態,面子文化自然包含其中。中國人愛面子的心理表現在:社會交往活動中,人們總是以對方給不給自己面子或給自己多少面子來判斷對方對自己的接納程度,并對彼此的關系進行認知和評價。下面具體展開論述。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句臺詞:整個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男女不過是這舞臺上的演員,他們各有自己的活動場所,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閱讀戈夫曼的著作,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上述莎翁的著名比喻,因此社會學界將戈夫曼的理論稱為“擬劇理論”或“戲劇理論”。[1]戈夫曼使用了許多戲劇術語,如劇本、舞臺、演員、觀眾、前臺、后臺、劇班等。類似于舞臺表演中由前臺和后臺以及劇班一樣,人類的行為活動中亦有。[2]
戈夫曼認為,舞臺可分為前臺和后臺。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人們為了開展“表演”活動,也將社會生活分為了“前臺”和“后臺”,而所謂的“面子功夫”是做給關系網內其他人看的“前臺行為”,像在舞臺上表演一樣。人們會故意在他人面前修飾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服裝儀態等,以求在別人心中塑造某種特定形象。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為了得到小紅花和糖果而在老師面前表現得十分乖巧;應聘者為了增加求職成功的概率,花大量的時間來精心打扮以求在考官心中留下良好印象;成功的商人會在客廳懸掛名人字畫,以彰顯自己的財力與品位等,這些都是所謂的“面子功夫”,即為了讓別人對自己產生某些特定印象而故意做給別人看的行為。
正如前文所述,當一個人的活動呈現在他人面前時,他會努力強調活動的某些方面,反之則不然。也就是說,另外一些沒有被呈現在人前的活動,即有可能有損于他所要造成的印象的那些行動會被盡力隱藏起來。因而,那些被強調的事實往往出現在“前臺區域”;而在另一區域,“后臺區域”或“后臺”(backstage)則會凸顯那些被掩蓋的事實。例如,為了保持電視節目的嚴肅性,主播在鏡頭前展示給受眾的永遠是西裝革履的形象,然而在播報臺后觀眾看不到的地方,主播會選擇舒適的穿著,我們就可以將這一區域稱為主播的“后臺”。后臺可以看到表演中最關鍵的秘密,因為他們在后臺不用再進行“印象管理”。
戈夫曼認為,我們是為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個自己所希望的形象而表演,這種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表演過程被稱為“印象管理”。宋林飛教授將戈夫曼描述和分析的印象管理策略概括為以下四種。
該策略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掩飾。“表演者極力地掩飾與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動、事實和動機”,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例如,教授上課時只表現他對題材極為熟悉,而不表現他為準備這些題材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名后的女星刻意隱瞞自己的整容經歷,用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美貌為“渾然天成”等。
使別人產生錯覺,即得到假印象的表演叫“誤解表演”。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些現象:成績優秀的學生被問到前一晚在做什么時總會回答在休息或娛樂,而掩蓋自己用功讀書的事實,為的是在同學們面前塑造出自己天資聰穎不需要努力便可以輕松取得好成績的形象,以獲取崇拜之情;戀愛中的女性會刻意扮演可愛的傻瓜,以便彰顯男人的精明,這樣一來,既讓男性天生的優越感得到滿足,也使女性的軟弱角色得到了確認,借以增強男性的保護欲,盡管她們對某些事情也許能比男人們處理得還要好。
通過讓演員與互動方保持一定距離,使對方產生一種崇敬心理的表演稱為“神秘化表演”。戈夫曼認為,對一個人越熟悉,就越容易產生輕視的感覺。所以明星等公眾人物努力隱藏自己的私生活狀態,避免自己的后臺形象與所塑造出的形象產生反差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同樣地,公司的領導和上級為了樹立他們的權威,也時常注意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限制他們進入“后臺”,辦公室里隔間的作用就在于此。角色隔離的目的是避免雙方相互能看到對方“后臺”的行為。
補救表演用于應付一些意外情況,如無意動作、不合時宜的闖入、失禮、當眾吵鬧等,這些都會導致表演的不協調。放在生活中來理解,我們可以說,面子不僅可以丟掉,而且丟掉之后還可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加以挽回。例如,海底撈衛生問題被曝出后,企業形象大打折扣,好在海底撈迅速發表了聲明向公眾誠懇道歉,挽回了形象。
在人際傳播活動中,真誠的交往其實往往是虛假的表演。我們認為的成功傳播的方法,更多地依賴于狡猾的伎倆。為了達到良好的傳播目的,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前臺表演”,而根據什么來表演,在什么樣的情境中表演,怎樣表演,需要結合恰當的印象管理策略與方法,顯然,在中國,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結合特有的面子文化來進行。
[1]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28(4):64-70.
[2]劉慧芳.淺談戈夫曼戲劇理論與印象管理[J].藝術之窗,2015(11):68.
[3]翟學偉.中國人的日常呈現:面子與人情的社會學研究[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15-21.
[4]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