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文化工業”這個術語首先在《啟蒙辯證法》這本書中出現。而一開始使用的是“大眾文化”,后用“文化工業”代替了它。大眾傳媒,特別是文化產業,已經把重心轉到了無害的領域。它不是公眾的第一關注點,也不是傳播技術的問題。這是精神的問題,大眾自我膨脹,是他們主人的聲音的問題。文化工業錯誤地利用群眾的關心來復制和加強他們的精神,認為精神是被賦予的,是不能改變的。
近幾年來,各大衛視為提高收視率費盡了心思,而真人秀節目的崛起似乎避免了這些擔憂,有些衛視引進韓國或其他國家成功的真人秀綜藝節目,在初期獲得了觀眾喜愛以及成功提高收視率后,各個衛視互相競爭,推出自己認為能夠保證收視率的真人秀節目。為了爭奪受眾,真人秀節目從生產到復制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傳播過程,又有什么樣的傳播目的以及經濟效益呢?
從產生的角度來看,真人秀節目的產生必然符合當下傳播的思想主流,如親子類節目向人們傳遞的都是親情的重要性;而競技類的真人秀節目則通過游戲不斷地激發人們不折不撓的精神。諸如此類,真人秀節目都有其弘揚的主要思想,并且是符合主流思想的。而這種節目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通過大量的復制、模仿,節目類型、內容大體一致,真人秀節目越來越多,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檔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可以獲得高昂的廣告代理費甚至更多的其他經濟收益。為此,阿多諾曾指出:“文化工業只承認效益,它破壞了文藝作品的反叛性,而從屬于替代作品的格式。文化工業已經歷史地形成并以最大的覆蓋籠罩全社會。整個世界都得通過文化工業這個過濾器。”它是科學技術在政治和經濟交合領域的一個產物;它的技術既受制于經濟又受制于政治。因此,它的特點就是它所制造的“文化”具有統一性或普遍性。“在壟斷下的所有群眾文化都是一致的,它們的結構都是工廠生產出來的框架結構,這一點已開始明顯地表現出來。”顯然,這種統一性不僅有利于贏利,而且也有利于統治,因為“文化工業的完全統一,會形成政治上內聚的統一性”。而正是這種把一切都用同一模式的“格式化”機制,使文化工業的產品非藝術化;這種非藝術的“藝術”,就是虛偽和欺騙。
從受眾的角度來看,受眾觀看真人秀節目是為了減壓、放松或娛樂,甚至是從中尋找自己理想的一面或者在其中獲得參與感,以及在生活中對其會出現部分模仿。而電視展現給我們的是擬態的世界,是節目制作者對其進行處理后呈現的效果,久而久之,觀眾會在舒服享樂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受這種擬態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而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卻指出它要的恰恰是虛偽的統一、實質的雷同;“復制”在很多層面上表現為“模仿”性能——機器復制產品在絕對模仿、工作風格相似的個性中消失,模仿結果作為一般目的,明星包裝的結果基本一致,從而揭示了人與人之間固有的相互模仿。文化工業還進一步地把這種復制或模仿的機制確定為統一的“格式”,文化工業最終使模仿絕對化了。因此實現了它的第一個目的——提供“享樂”。觀看這些節目,受眾是自愿接受的,這樣就出現了他們不選擇地接受了統治者的意識形態。文化工業的第二個目的是“許諾”,通過不斷向受眾傳遞美好愿望,改變享樂的活動來向觀眾許諾,呈現了豐富多彩的表達,而其實根本不改變受眾自己的真實生活和生活中的問題。藝術品不會是消極的表現形式,因此其不斷刺激人們的欲望,卻又得不到,使人們樂此不疲地接受這種想得到的愿望。
以上從批判的角度分析了真人秀節目,拋開真人秀節目的優點,從阿多諾文化工業的角度探討了其缺點。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人們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嫻熟,出現了互聯網草根文化與草根人群。所謂的網絡草根,是指草根與互聯網是聯姻的關系,網絡搭臺、草根唱戲是互惠互利的成功模式。這無疑表達了互聯網對于草根群體的重要性,催生了草根文化的產生。草根在網絡上活動的平臺有很多,如博客等。之所以草根在網絡上崛起,一方面是由于CDN與P2P等技術的革新;另一方面則是有相對寬松的版權環境。
從草根的原創視頻來看,其作品是自己的原創,并沒有規律,也沒有相應的規則,它表現的就是阿多諾所要追求的“無調性”的藝術烏托邦。它反對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的邏輯,是對所謂的文化產業體系的全面反叛。在社會化、機械化的時代,現實令人失望地打破了文化工業對藝術品大量復制的原則以及追求的一致性。阿多諾的文化批判聚焦于以印刷機為代表的機械復制時代。印刷機已經實現了工業標準化的大規模生產,但自那時起,藝術就失去了自律。草根制作的視頻都反映了自己現下的真實情況,也許是靈光一現的那一瞬間,整蠱搞怪的逗趣視頻,又或者是真實生活的寫照,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是來自自己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就出現了與復制技術并行的網絡自媒體。
從草根文化的產生和突圍,一個個草根文化的產生,我們看到了一種體制外思想的萌芽;從原文化的文化和產業特征的反叛來看,傳媒時代以來,文化產業的邏輯逐漸被打破,即使它曾經是一個對人的感性有約束力的系統。現在的我們究竟是在享受文化多元化的華麗展示,還是在文化工業中徘徊猶豫?到底是什么樣的文化在和我們交流,是文化管理者對我們的言傳身教,還是離我們更近的生活文化?我們依然在思考。對于草根文化的崛起,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草根文化為文化的多元性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其中又夾雜很多低俗的內容,應該加以限制。而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客觀地看待,草根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文化發展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它所提供的那部分體制外的思想。傳播技術是負載價值的,長期以來,技術統治者掌握著技術,擁有巨大的力量和權力,技術成為他們規訓大眾的武器,但如今日常性技術的壟斷性已經不復存在,它的流行正被草根們用來打破文化發展的二元對立。這是面對草根的關鍵。應抓住主流,支持發展,規范缺失體系,為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以便未來能夠看到更有深度、更加成熟的草根文化。
通過對電視真人秀和網絡草根的分析,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待了文化工業,一方面是它確實存在于我們的傳播體制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另一方面,隨著新技術的產生,也有打破牢籠日漸明朗的趨勢。在傳播方式上,新技術也在不斷填補現狀;在傳播內容上,更加多元化。而在接受方面,受眾的思維也在不斷拓寬,雖不能完全顛覆我們潛移默化接受的內容,但可以更加客觀、多層次地看待問題,甚至自己也可以作為傳播者傳達自己想傳遞的符號,展現自己想展示的思想和內容。我們應認真分析和對待現存的困難與挑戰,對現代媒介進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技術水平,尋找解決辦法,充分利用好這把雙刃劍。
[1]秦孝儀.革命文獻:第96輯[M].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15-18.
[2]凌海衡.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思想[J].外國文學評論,2003(02):123-124.
[3]阿多諾(德).文化工業再思考[A].文化研究(第一輯)[M].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