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子
(新鄉廣播電視臺,河南 新鄉 453000)
科技帶動了廣播新聞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傳統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廣播新聞傳播的需要。新形勢下,媒介融合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廣播新聞要認識到現階段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然后在媒介融合的基礎之上,解決問題并提高自身的傳播力,擴大廣播新聞的影響力。
媒介融合不是新概念。20世紀70年代,尼古拉·尼葛洛龐蒂就曾表明高新技術的發展會將新聞業、印刷業和計算機行業融合在一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蔡雯對媒介融合也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應該從新聞傳媒的發展角度來看待這一概念。因此,對于媒介融合概念,業界至今沒有明確的表述,目前的研究可以將其概括為不同媒體形態在高新網絡技術下的融合過程。
第一,媒介技術的融合。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化,媒體技術的升級使得數字化媒體平臺的建設成為可能,媒體節目的制作將更加便捷。第二,媒介所有權的融合。多個媒體集團的合并,雖然可能使媒體集團媒體掌握過多的話語權,但是合并后將優勢互補,提高媒體效率和節目質量。第三,媒介業務融合。媒介融合后依托于網絡技術,媒體的表現形式將更加豐富,不再單一。
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使信息泛濫。為了獲得受眾的關注,廣播新聞盲目跟風。一方面,傳播娛樂性較強的新聞,甚至在傳播的過程中忽視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將一些網絡用語加入廣播新聞中,表面上是創新,實際上降低了廣播新聞的嚴肅性,導致廣播新聞喪失了自身的影響力和可信度,進而導致受眾對廣播新聞的好感度下降。
網絡以及各類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廣播新聞的時效性略顯不足。廣播新聞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沿襲了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模式,導致受眾逐漸失去興趣。有些廣播新聞雖然創新了自己的節目模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相似節目相繼出現,導致廣播新聞節目同質化嚴重,受眾逐漸失去興趣,影響力逐漸降低。
媒介融合對廣播新聞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絡技術發達的當下進行媒介融合,廣播新聞人員需要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的網絡傳播技術,并將這些技術更好地應用到媒介融合過程中。但從目前來看,廣播新聞行業仍然缺乏專業人才,廣播新聞從業人員缺乏相關的廣播新聞媒體知識,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可以通過豐富廣播新聞的內容來提升廣播新聞的傳播力,結合現代新型媒體技術,吸收和融合多種節目的形式,創作不同的欄目。例如,在2017年兩會期間,央視以獨家微視頻打頭陣、依靠《新聞聯播》再傳播、“央視快評”即時跟進,使得廣播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渠道更加多元,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行業多種新技術也在不斷融合,這要求媒體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媒體行業離不開優秀的媒體人才,以往新聞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僅限于搜集、撰寫新聞的能力;如今,互聯網新技術下的媒體行業,需要掌握更多互聯網技術的高素質人才,這不僅要求廣播新聞從業人員具備新聞專業能力,還要具備網絡以及運營、推廣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人才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
廣播新聞節目要想在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首先,要不斷創新節目形式,在豐富節目內容和提升節目質量的基礎上,對廣播新聞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其次,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避免同質化競爭;最后,廣播新聞節目和媒體的傳播、受眾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在制作新聞節目前,要充分了解受眾的需求。
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電視、廣播等媒體的不斷創新,新聞的傳播將變得更加高效、便捷,新聞內容的表現形式也將更加多樣化,受眾也將獲得更好的體驗。對于廣播、電視來說,只有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中不斷創新,找準自身的定位,才能緊跟時代不被淘汰,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受眾。
[1]劉逸帆,莫玉玲,肖婧為.媒體融合:思路、方略和趨勢——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實踐透視[J].中國廣播,2014(12):8.
[2]吳艷.社交媒體時代廣播新聞文化競爭力的打造——以上海電臺990新聞頻率為例[D].復旦大學,2014.
[3]劉霄云.媒介融合趨勢下深耕報紙主業策略探析——以大眾報業集團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趙晶晶.全媒體時代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創新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