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南寧)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臻完善,使得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應運而生的電子商務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儼然成了當下人們主要的消費,甚至生活方式之一。商家們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打下了諸如“雙十一”等電商節日,并讓這些節日深入人心,期待在下一年創造更瘋狂的業績。在這些瘋狂購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電子商務從無到有,從瘋狂到理性的階段性發展過程。
2000年左右,伴隨著全國性的城市化發展道路,電商用戶們或剛剛到達大城市,或剛剛站穩腳跟,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面對電商這一新的生活方式,大多數用戶也只是進行嘗試,這個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平臺是淘寶。
此時,消費者關注的主要指標就是功能和價格。商品必須滿足消費者的功能性需求,是生產或生活的必需品。價格方面,越便宜的東西越受歡迎,廉價優先,質量其次。數量多、體積大、價格低,是這一階段消費心理的主要驅動力。
這一階段出現在2010年代,在生猛的價格戰之后,人們對于電商的認識逐漸成熟,發現永遠沒有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品牌意識逐漸蘇醒,廣告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驅動力。越來越多的商家,在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后,短期之內的流水增加被證明這種模式是有效的。因此,商家們越來越依賴投資、廣告和促銷。很多商家會不斷增加團購、買廣告位,找明星代言來拉動銷售。
第二階段,主導消費者心理變化的是虛榮心。邁克爾所羅門在《消費者行為學》里提到,從消費行為學上來看,由于社會階層的不一樣,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相差很大。一方面是社會階層的特征會固化這一階層的消費方式。另一方面,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購買反映其社會階層的物品,從而使物品成為其社會地位的象征。這種現象尤其是電商品牌戰和廣告戰時,表現得特別明顯,炫耀性消費成為購買的動力甚至是主要動力之一。
第三階段,現在,經過價格戰和大投放、廣告戰之后,市場給消費者們上了一課,告誡人們最敏感的不是價格或名氣,歸根結底,人們追求的還是產品本身的設計和品質。消費者強調的是產品體驗、品質體驗,以滿足新的生活方式。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在一二線城市基本完成,大城市的新生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群體,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消費需求,也相對務實。
這一階段,人們的消費心理主要是愉悅。花錢消費,享受產品的品質帶來生活上的享受和愉悅,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消費也完成了從物到人的回歸,通過消費展示自己的品位和審美。強調品質跟服務,回歸到用戶本身,關注人和人性的底層需求,而不是一味地鼓勵用戶花錢。從而把電商平臺和用戶之間的關系,從物到人,進化成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了解了電子商務階段性發展特點及消費心理后,針對人們消費心理從看價格、看廣告到看品質的理性回歸,商家們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自我改革和完善,逐步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這一變化,適應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
電子商務中的商品或者服務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因此消費者想要通過網絡對商品進行全面客觀的識別和評判,幾乎是無法實現的,而只有在消費者收到商品或者對購買的服務,進行使用或親身體會后才能有客觀的認知。因此,在電商消費中,商家應該樹立品牌意識,滿足消費心理中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從產品研發、設計、包裝、生產、營銷、物流等各環節都要關注品質的塑造,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自身的信譽度,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當前網民年齡普遍年輕化,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高收入網民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在高收入條件下,人們更愿意從個性心理及愿望出發去挑選商品,渴望變化,喜歡創新與眾不同,崇尚個性化的消費理念,而電子商務較容易達到個性化消費的要求。個性化消費者可直接通過互聯網的互動功能參與產品設計和生產,向商家主動表達自己對某種產品的需求,定制化生產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商家要提升自身研發實力,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加立體及多元化的數據,讓個性化的顧客溝通體系——精準營銷成為可能。商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自身營銷所需的信息。商家可以充分運用各種用戶信息,或加大信息化投入,分析目標群體,并不斷改進營銷策略,努力挖掘出新的盈利空間。例如,商家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社交平臺,隨時掌握用戶的動態信息,并從中分析用戶的潛在需求,設計生產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商品及服務,實現企業的盈利目標。另外,充分運用好各種銷售數據信息,從中挖掘出一些實用性強、針對性強、可分析、能度量的精準數據信息,幫助企業更好地劃分目標群體,進行營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