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稷峰鎮管堡村支村委組織革命圣地延安行,共同感受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
2018年4月8日,陽光明媚,春風拂面。當天,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稷峰鎮管堡村支村委組織全村黨員干部以及60歲以上老年人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傳統教育,感受延安精神。該村黨員干部和60歲以上老人共計100余人,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楊家嶺、中共中央所在地舊址、棗園、延安革命紀念館等重要黨史發生地,在中央七大會址重溫了入黨誓詞。
該村支村委組織和開展此次延安之行教育活動,一是面對新形勢下,對全村黨員干部進行一次生動的黨性教育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為民服務意識;二是帶領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去走走,一方面能強身健體,另一方面能出來散散心,使他們晚年能有一個愉悅的心情,感受新時代農村新福利。
巍巍寶塔山下,綿綿延河水旁,中國革命那段激昂的歷史歷歷在目。鳳凰山上,毛主席窯洞里的那盞昏暗的油燈,就是指引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的燈塔。白求恩在紛飛的戰火中忘我地救治傷員,為我們詮釋了共產黨人“最講認真”的真諦。張思德那一件件塵封的往事,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源頭。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每個人都肅立在大刀、長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戰火硝煙,仿佛聽到了當年的戰火聲,仿佛感受到了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情景……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使在場的人深刻體會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歷史,感受到了那時期延安的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深刻領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培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的精華和結晶,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高舉抗日救國大旗,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軍政干部,把艱苦奮斗與崇高的革命理想、科學的理論、自力更生的方針結合起來,成為開拓創新的革命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延安精神研究會成立20周年會員代表大會賀信中指出,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
一次簡單的出行,不僅豐富了管堡村老人的業余生活,同時也為村里的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