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藉口鎮藉口中心小學 甘肅天水 741014 )
學生學好小學數學知識,對于他們今后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索、思考和主動學習。[1]
當今,受社會發展及發展中帶了的不利因素的影響,社會就業環境不理想等等影響,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目標,渾渾噩噩學習積極性極其低下。還有學習目標大多帶上了濃濃的功利色彩。不可否認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學習目標的偏離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四有人才不符。所以,在教育普及當中學生缺乏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其學習積極性水平普遍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2]
學習態度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較抽象、較綜合、較宏觀的精神現象,是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景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如對學習的喜歡或厭惡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是學習的核心。情緒和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認知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基礎,需要是引發情緒和情感的中介。期中情緒和情感的動機功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有著名教育學家曾表達這樣的觀點——人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某一事件的第一個發現者,并且這種想法在內心深處根深蒂固,尤其對于兒童而言,這種期望更加強烈。小學生對外界陌生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引導其積極思考和探索,通過之前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去找出正確答案。這些蘊含的在情境中的問題,和教師接下來要講解的課堂內容相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課前預習內容。學生在通過思考得出結論之后教師不要急于想學生公布正確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帶著疑惑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然后再學習完相關知識以后再討論之前結論的正確與否。[4]
比如在學習《分數》這一板塊時,教師可以帶三個蘋果到課堂中,把其中的兩個蘋果分別分給兩個學生,再把剩下的一個也分給兩個學生,然后向學生提問,這四個學生分別分到了幾個蘋果?在這一情境中,學生會根據之前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很快的給出前兩個學生每人分得一個蘋果的結論,但是對剩下兩個同學分得的蘋果數該如何表達陷入了困惑。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迫切知道答案的心理,會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努力聽講,從而保證了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
小學生年紀還小,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外界環境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如果教師還是按照之前傳統的教學,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十分厭倦,教師講授的知識越多,學生學到的知識反而越少。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重視對課堂練習形式的多樣化探索。
比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枯燥而又重復性的背誦乘法口訣表,那么學生不僅會對乘法練習產生抵觸情緒,而且已經學會的乘法口訣也會因為疏忽于練習而容易被遺忘。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由第一個大組的學生提出問題:幾乘幾等于20?然后再由第二組的學生進行搶答并給出數個答案——4x5=20、5x4=20、2x10=20、10x2=20。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乘法口訣表上的內容,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了對于乘法的理解。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將應用數學在生活中,因此教師要重視知識和生活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時,能夠憑借已經掌握的內容進行生活活動,比如購買零食和玩具等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一根鉛筆2元,一塊橡皮一元,一個本子三元,那么兩根鉛筆、一塊橡皮和三個本子需要多少錢?在學生得出2x2+1+3x3=11元的答案以后,教師進一步要求學生放學之后前往文具店真實的購買鉛筆、橡皮和本子,從而達到將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的教學目的。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狀態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反之,教師的教學水平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甚至受到挫傷。凡是符合認識興趣的學習材料,在探索活動中能體驗到最大的情緒滿足的學習內容,均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新異性強的作業形式,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寄予殷切的期望,會有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學校的學習風氣,課堂氣氛和他人評價的影響。一所學校或一個班級如果形成了勤奮好學之風,就會產生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和影響,并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與校風班風都是學校心理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客觀因素。良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情緒感染,產生高昂的學習熱情。他人評價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是同中學生想成為成年人并希望得到別人承認的需要相聯系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并得到他人肯定性的評價,不僅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能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產生愉快的情緒,而且在學習上能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不是課堂知識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積極、自覺的參與者。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成長和年齡特點,創造符合其學習的課堂環境,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自覺完成數學技能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