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宏偉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56)
近幾年來,小學數學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內容正在發生著變化,因此,在數學課程設計方面也應做出相應的變化。本文從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及其變革、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及其安排、小學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有益的幫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教育的關注與投入也越來越多,不斷對基礎教育進行改革,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同時,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在教育觀念與目標上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將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改寫為”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數學確實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但是,新課改要求同時培養學生多種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所以除了邏輯思維能力之外,還應重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其次,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改為”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而這種改變更加注重”探索”的過程,通過將知識與實際進行融合,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數學興趣。[1]
在進行數學課程內容安排之前,相關人員不僅要結合課程標準進行安排,還要結合數學自身的發展特點,因為時代在不斷的變化,每個學科與時代之間都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所以也會隨著變化,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更要時刻關注著數學這一學科的變化,使學生不僅能用所學的知識應付考試,還要解決實際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而且,在時代的變化之下,數學課程的內容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一方面,數學課程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聯系越來越日漸密切,另一方面,人們對數學課程的認識以及設計理念也在發生變化,以往人們只重視教學結果,以人數來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而現在,人們更加注重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思考以及數學思維的培養。[2]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門不斷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全面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因材施教”,畢竟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以同一個標準對待所有學生。這樣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他們產生厭煩情緒,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數學課程設計為兩個部分,一是基礎課程,適合所有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二是單純面向理科方向發展的學生。
1.必修基礎課程。在必修基礎課程中,數學內容包括代數、幾何和分析,在這之中,代數又分成了兩部分,包括抽象代數和高等代數,抽象代數是后發展起來的一項數學成果,較高等代數晚將近兩個世紀,不過具有同樣的數學價值。幾何學同樣是一個重要研究路線,包括不同的部分。數學分析就是將微積分、極限以及級數進行結合,這些內容較為枯燥,小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出現溜號、走神的情況,甚至對這些內容的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為此,教師必須做好數學課程設計環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微積分的過程中,還可以將數學家的一些名人軼事、傳記等內容引進課堂中來,為枯燥無味的課堂增添一些樂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課堂學習中來。
2.必修應用類課程。這類課程主要包括概率論、數理統計、數學建模、最優化理論及應用以及模糊數學應用等。在這些內容中,概率與統計占據的比重較大,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應對這兩方面多加重視,他們講解的內容都是有關數據的,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用到概率知識,還要精心收集并處理數據,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最終根據預測計算出結果。數學建模是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現象的過程,這種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態,內在機制的描述,也包括預測、試驗和解釋現實現象等內容。它能夠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對數學方式進行全面的介紹,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數學,對學習數學有一個更好的幫助。
3.小學數學教育類課程。這類課程包括小學數學問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論、數學文化。新課標要求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中也應該遵循這兩個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了,各方面的學習才能相應提升,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才能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所學數學的知識,有助于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兩個要求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此外,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還應該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
小學教育專業是一項比較有特色的專業,這些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直接為小學教育服務,所承擔的責任很重大。因此,教育界對其越來越重視。雖然小學數學教育的課程設計剛剛起步,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設計出更多、更優秀的方案,并培養出更出眾的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