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道中心小學 江西高安 330800)
每個學校都有具備自身校園文化的特色,校園文化引領著辛勤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優質的學校教學,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活力之源。因此,小學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校園文化特色的建設。小學應當創建屬于自己的辦學特色,建立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因地制宜,審時度勢鑄就校園文化情懷,借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為學生營造舒適溫馨,文化底蘊濃厚的良好校園環境,為學校的招生提供助力。[1]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應當與國家的社會政策相統一,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心理素質,文化水平都較低,同時又處于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階段,因此正確的校園文化引導,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非常重要。所以,小學特色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文化為基礎,對廣泛的社會主義文化進行選擇,制定符合小學校園道德標準,行為規范的文化內容,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2]
小學校園的教育主體是六到十一歲兒童,他們的心理,生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識的認知,社會經驗閱歷等都十分有限。因此,學校的特設文化建設應當關注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文化傳播途徑,將校園文化有針對性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小學生能夠充分受益。[3]
學校應當根據校園所處的地域,民族等各方面的文化環境建設具有獨特性格的校園文化。同時學校也要尊重普遍校園文化的共性特征,使校園文化既有普遍小學校園文化的特點,又具有符合民族特點和地域風俗習慣的特色,增加校園文化教育的內涵,有效調動學生踐行校園文化的積極性,促進校園特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因此,小學的特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點應當是關注特色文化的建立,保持優秀的校園共性文化。
小學要實現特色文化的建設,首先應當營造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校園環境往往對師生的精神,行為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好的校園環境是教師與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學和學習中的重要保證。因此,學校應當做好校園環境的優化工作,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比如學??梢宰⒁庑@內部的景觀構造,進行合理的園林學景觀設計,并且呼吁學生保護花草,愛護公物,使學生在具有優秀藝術景觀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梢詫⒕哂刑厣男@文化與課堂教育聯系在一起,以課程知識作為文化學習與傳播的載體,進而實現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積極利用課堂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蘊含在其中的文化知識,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比如小學學習的課文《論語十則》是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論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言論所表達的文化態度在這節課中進行講解和傳播,使學生能夠學會腳踏實地的學習知識,培養學生對待事物不焦不燥,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的培養。
學校應當大力號召全校師生進行閱讀,倡導師生閱讀名著,閱讀經典,做到多讀書,讀好書,有效的豐富師生的文化知識,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因此,學校應當進行特色化辦學,對教師提出相應的閱讀建議,要求學生在相應的時限內完成固定的閱讀量,保障師生的閱讀。比如,學??梢砸M紙質以及電子的課外書籍,這些書籍盡量涵蓋歷史,地理,人物,社會,自然等各個方面,在豐富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的同時保證師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滿足。學校將這些書籍進行合理化的分類,一部分主要供教師閱讀,并提倡教師每天抽出一小時進行閱讀。另一部分則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需要進行書籍的推薦,并要求學生每個學期都應當閱讀一到兩本書籍,這樣通過學校的閱讀要求可以保證學生與教師都可以實現有效地閱讀。此外,學校應當組織每學期一次的讀書交流會,學生以及教師將本學期的閱讀書籍所獲得的心得與體會在會上進行交流,使閱讀的知識獲取量達到最大。同時,于都可以提升師生的文化素質,豐富師生的知識面,滿足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師生養成積極閱讀的好習慣。[4]
文化是指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向導,因此,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也是社會生活中的重點。小學作為培養國家未來人才的搖籃,作為學生德,智,體,美,勞以及身心發展的重要奠基階段,進行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是小學校園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教育的未來。因此,小學特色文化建設應當在遵守以社會主義文化為特色文化建設的基礎,以尊重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及堅持特色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優化小學校園生活環境,在課堂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以及積極倡導全校師生進行健康閱讀的途徑來達到有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