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貴州貴陽 550001)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了生物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認知策略,對提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有很大幫助,因而在英國、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國家思維導圖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思維導圖是從一個中心主題發散出來的自然結構,它依據人類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律進行思考,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開發,從而極大地發掘人的記憶、創造、身體、語言、精神等各方面潛能,逐步建立的一個有序的發散的樹狀圖,它是對思維過程的導向和記錄。思維導圖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更是記憶知識的有效輔助工具。[2]
思維導圖方式根據發散性思維所具有的特征,把學習注意的焦點能夠清晰地集中在一個中央圖形上,并且使主題的主干可以從中央向周圍放射,分支則是由一個較為關鍵的圖形或者是由寫在能夠產生聯想的某個線條上的一些關鍵詞構成,同時次級的話題也以分支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附著在較高的層次的分支上,各個分支之間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并且末端是開放的。因此,思維導圖在這種表現形式上來看是樹狀發散的結構,能夠利于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思維導圖可以改變過去的學生總是單線思維的模式,激發學生的聯想力以及創造力,自主建構生成知識的網絡,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效率。將思維導圖這種方法應用于生物的教學中,能夠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講述復雜的知識,有效的呈現出知識之間的各種聯系,可以將教師隱形的思維過程可視化、顯視化,從而可以有助于引導學生快樂的學習。[3]
由于目前教育的形勢和教育的環境開始不斷的變化,對教師的要求不再是僅僅要求能解讀相關教材,而是開始要求能夠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一些必要的重組、刪減、調整、補充等工作,從而可以使教材能夠更好地為實際課堂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所授課本教材中的知識點之間的某些內在聯系以及學生們能夠掌握的程度具有很清楚的認識,從而可以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時做到有條不紊。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生物課程的教學設計,能夠建立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加強對所學和所教內容的整體把握,從而對學習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重組,使整個教學任務和流程設計更加系統、科學有效,而且可以根據教學過程和需要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合理的調整。借助思維導圖將所有單元內容進行逐層分解,直到具體的每一個知識點,然后以每一個具體知識點的理解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課程實踐,提高教學有效性。
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本質上將原來儲存在教師頭腦中隱性的教學內容、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以顯性的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既能直觀地觀察到知識點,又能感悟到教師的思維過程。而且用計算機制作的思維導圖能夠和相關多媒體信息進行超鏈接,這樣使得平面的教學內容立體化了,從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就達到了教學設計的最優化。
在培養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思維導圖的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學時就開始讓學生充分的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逐步的引導他們學習了解思維導圖這種先進的學習和思維工具的好處和優點,學會養成使用思維導圖的良好習慣。[4]
生物學的知識點具有繁雜瑣碎的特點,因此就決定了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復習決對不能是單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有效的運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生物的復習將能夠大大提高復習的效率。思維導圖可以高效的幫助學生們在面對教材中大量的知識點時,能夠準確的把握該部分知識的要點,對所學知識進行不斷地加工整合,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能夠有效掌握的知識體系,進而很快的幫助學生從容應對繁雜的知識點,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理解和記憶能力。[5]
思維導圖方式作為一種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思維方式和教學工具,它有效的改變了教育系統中傳統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生物的學習中,思維導圖模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將分散的生物知識點進行結構化、條理化和結構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教學中若恰當地運用到思維導圖教學,將會有利于培養現在學生們對知識的建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極大地提高他們具有的綜合學習素質。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不斷信息化的環境下,思維導圖開始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教學模式,它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以及其他的學科上還有更深層次、更多價值的應用,這就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做出更為積極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