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第十一中學通濟校區 安徽宿州 234000)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多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它以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 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的一種教育技術。[1]
親和的人際情景可以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習在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生動的學習情境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情景化學習是當前盛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2]
“情景化”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建或模擬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典型場景,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和表象,從而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數學家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3]
(1)設計教學情境
“情景化”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創設“情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要點,善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以學生生活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虛擬數學情景,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誘發主動性,把被動的學習變成像數學家探索數學奧秘那樣的主動過程,自己親自去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
(2)創設“懸念”,激發學生主動思維
懸念,是一種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懸念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可以激發發起學生強烈、急切的思維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懸念的設置方法很多,若把懸念設在課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學生感到回味無窮,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學習、思考的熱情。同時,對學生的課外預習起了指導作用,使下一節課的教學水到渠成。
(3)創設“趣味”情境,引導學生樂于思維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游戲活動、模擬游戲活動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融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寓學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鍛煉學生分析信息、制定決策和對各種資源做出統籌安排拍的能力。
(4)創設“喜悅”情境,激勵學生有效思維
創設“喜悅”情境,,教師首先要運用心理學理論對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認真分析。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有準確的預見性,一是創設的問題教學情境既要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結構;二是要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三是要合理適度地把握問題的梯度。
(5)創設爭論性情境
爭論是一種學生積極思維的情境,表現為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墨守成規,追求標新立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不受成規的約束,通過變換命題、變換解法、變換圖形等方式,提出新見解和異議,探索解題的捷徑,這種情境創設策落多用于解題策略中。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要給予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敢于對新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想。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準備充足的“素材”,做到有效調控,適時提出新問題,以提高學生提出猜想的水平。同時,要突出創造性,鼓勵求異,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計算機素材進行推理或演示,直至證實自己的猜想正確與否為止。學生提出的猜想也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直接德爾或間接的通過計算機為學生設置“啟發誘導”,“啟發誘導”應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給不同情況、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置不同程度的內容,如點撥、提示、分析等,使學生及時地廢棄錯誤的猜想,確立正確的猜想。
在教學情境中,要善于誘發學生的主動性、強化感受性飛、滲透教育性,突出創造性,發揮數學的理性美。特別是重視極富啟發性的數學家探索數學奧秘的過程、方式和事跡,以及趣味性問題對學生的啟示性,增強學生的趣味性,將教育與教學統一起來。
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數學教學手段的疊加,而是通過現代教育手段的介入,使數學教學中的各要素豐富和諧、協調共振,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益,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和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從數學教學的整體觀出發,立足于學生能力的發展,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增強獲取知識的技能,滿足興趣、情趣等方面的需要,實現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