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沈陽 110000)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學是他們走向社會前最后一次集中的、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學會的不僅僅是品德、知識,還有能力,特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目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來引導他們對自己負責,明確自己處理并解決問題的責任,并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既是大學生求學期間實際需要的,也是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生存發展所必須的。大學期間解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業、生活及社交等方面能否順利,進而直接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而步入社會后的工作中無論學生從事哪一行業,從政、經商或是做學問等等,關鍵之處還是發現并解決問題。[1]
大學生是解決自己面臨問題的主體,思想政治教育要影響到大學生,改變多年形成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他們發現并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這是改變當前大學生問題的關鍵所在。
考入大學的學生很多無論家庭貧富,都是備受呵護中長大的,大學期間給大學生創造了解、幫助弱勢群體的機會,讓他們在了解他人的同時去體會自己生活的美好,讓他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學會成長。[2]
通過“18歲成人典禮”、“我的成長我作主”主題教育儀式、相關承諾書簽訂等形式使大學生明確成長中的問題解決人和受益人都是學生本人。同時,在大學這樣一個相對寬容和友愛的環境中,他可以主動尋找得到老師和同學某些方面的幫助,來達到解決問題這個目的。
發現問題后要正確理解問題,特別是學生本人在這個問題中的位置,正確評價學生本人的做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以自我這中心,片面強調自己的感受,不想付出,只重利益,不懂得換位思考,那么什么問題都無法解決的。
對于才離開父母羽翼的獨立生活的大學生來說,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所以盡管知道這些只能靠自己去解決,也容易出現畏難情緒或是等靠心理,這就需要激活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我們可以運用管理學中著名的西格瑪定律,將一個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量化,和細節化,寫在紙上,然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完成,按照步驟來,先完成10%然后再完成20%,適時調整修正,直到解決。
從時間過程上細化為大學整體、各學年學期、各月各日,事件上細化為各步驟,通過入學時“大學,我將這樣度過”、“暢想四年后的我”、每學期的成長導航記錄、每天的“今天我做成功的事情”記錄、期末總結答辯等規范化的活動,讓大學生主動規劃設計自己的生活,找出實際存在的問題,并制訂實施解決的辦法。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大多數的大學生想要去解決,但是很多問題是他們沒遇見過的,比如與人相處的問題,要換位思考,要磨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辦理事務性的程序,要各個部門,各種材料,不會有人代辦包辦。所以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出引導和指導作用。
通過學習導航、事務中心程序公開等創設載體讓大學生有渠道了解,通過高年級學長擔任助理班主任、寢室小導等為學生,特別是剛入學的新生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利于他們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中學生與上課教師的溝通很大程度局限于課堂,而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學生工作者實施,由于工作繁瑣,學生眾多等客觀原因,還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3]
由于認知等層次不同,同樣的問題學生工作者自己很容易理解,但是大學生認識不上去,所以要注意細致地做人的工作,不能簡單的通知,要投入感情和精力,積極地引導大學生,讓他們真正認識到,理解到獨立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在大學期間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步入社會時才能更好的適應。
有的學生工作者很認真負責,總是不放心,怕學生解決不了,對學生的事情包攬包辦,如同接下了學生家長的接力棒,使大學生不能正常的經歷,導致大學真的成了象牙塔,造成學生成長的缺失。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對自己的工作有合理的定位,要能理解學生的成長從問題開始,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它,要相信學生有能力去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不能奢望學生的成長一片坦途。
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多時候也是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指正,但要考慮到學生成長的心理。當他們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問題時需要方法,也需要責任心,需要勇氣,所以在指導學生時,特別要注意及時肯定他們的成功之處,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有技巧引導他們克服不足,讓學生理解這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的,只要克服就能解決的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