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在2014年國家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專業教師每兩年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于兩個月。各地市也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教師實踐和企業鍛煉的制度和政策。從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實踐能力備受教育主管部門關注,也成為職業院校師資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各院校也為之做出了努力和嘗試。但是,部分院校在此項工作中開展的并不順利,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1]
大部分職業院校對教師企業實踐重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也制定了相應的制度,鼓勵教師去進行企業實踐。但是這些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還是不完善,可行性差,效果甚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激勵政策上,有的職業院校只是制度上的鼓勵,沒有制定獎勵措施,從而造成教師的積極性不高;②在保障政策上,沒有設置教師企業實踐的專門管理機構或對教師實踐鍛煉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實踐鍛煉平臺的搭建、實踐鍛煉過程監管及實踐鍛煉效果評價工作力度不夠,教師實踐鍛煉缺乏保障。有的院校或政府對合作企業及其提供的工作崗位進行有效的評估,還有的院校教師企業鍛煉只能自行尋找,這導致實踐鍛煉與教師專業不匹配,鍛煉效果不理想。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也缺乏安全保障,出了安全事故也難以認定責任。③在監管政策上,對教師的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缺乏監管,有的教師對實踐鍛煉只是應付了事,沒有深入到崗位中,只是參觀一下就草草結束,最后蓋個章證明一下,實踐鍛煉有名無實。
大部分教師對企業鍛煉往往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政策認識程度不夠,部分教師的工作重點還是課堂教學,認為能備好課,講好課就行;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緊迫感,能拖便拖,或者認為這只是學校的一項任務,沒有認真對待,消極的應付了事,沒有重視起來。②部分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平時沒有時間進行企業鍛煉,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行,時間短,實踐鍛煉效果差,還占用休息時間,所以積極性不高。③企業對員工的管理往往比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要嚴格,規章制度和要求也會更多,部分教師難以適應或融入到企業的工作中。④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夠,不能獨立工作,怕丟面子。⑤實踐鍛煉沒有補貼,甚至影響課時費收入。[2]
大部分校企合作企業對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口頭上都表示歡迎,但是實際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企業不愿意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企業往往安排的實踐崗位不重要,甚至有的企業什么工作都不安排,使得教師難以融入工作,鍛煉效果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①部分企業認為沒有義務或者政策要求,而教師企業實踐對企業來說往往沒有收益或對企業的幫助甚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②企業擔心教師的工作對企業的生產有負面影響,例如掌握或泄露企業的生產機密,影響員工正常的工作秩序,甚至不熟練或誤操作而帶來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等。③對教師實踐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問題也是影響企業積極性。
部門地方政府沒有出臺切實有效的相關政策,地方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沒有積極的參與實踐平臺的搭建,在學校或企業上的政策補貼、稅收減免等力度不夠,對企業的宣傳和引導還需加強。
國家及地方政府應完善現有政策,明確細化相關政策,加強對合作企業的優惠及補貼,多渠道籌集經費對教師企業鍛煉中涉及的培訓、交通及食宿等相關費用進行補助,對實際參加企業鍛煉的教師制定相應獎勵措施。
行業主管部門選擇和引導優秀的企業參與,學校、企業及行業主管部門三方實現對接,共同建立教師實訓基地。制定符合學校和企業情況的教師企業鍛煉方案,明確教師實踐鍛煉的目的、方法、時間、內容以及工作崗位,有計劃的組織教師進行企業鍛煉。
學院應建立教師企業鍛煉管理機構,做好校企溝通工作,實時掌握教師實踐狀態。對實踐教師進行充分了解,制定教師個人發展計劃,為其安排符合專業和發展的工作崗位。對實踐鍛煉教師進行的有效的崗前培訓,使其快速的進行工作狀態。建立教師實踐鍛煉的激勵制度,對實訓教師安排一定的補貼。建立多方聯動的教師實踐鍛煉的考核評價制度,對實踐鍛煉的工作表現、學習內容、工作能力等進行量化評價。
校企雙方應深化合作,幫助企業解決人員、技術、培訓等難題,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受益提高企業積極性。可以將企業工作人員與實踐教師進行身份互換,既不影響企業人資資源,還能提升互換雙方的職業能力。也可以把教師實踐鍛煉與學生實習實訓結合起來,讓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習實訓,在提高教師的同時也便于對實訓學生進行有效教學與管理。
總之,職業院校教師企業鍛煉是提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一環,是職業教育與時俱進的保障手段。當前教師實踐鍛煉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和企業的積極配合,不斷攻克解決這些難題,使教師企業鍛煉變得更方便、更有效、更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