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師范學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小學教育專業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高等教育機制新成立的學科專業,是一個具有十多年發展歷史的新型教育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新世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專業教學素養及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小學教師。專業教育目標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要具有現代化教育思想與專業化藝術素質;具有為小學生服務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意識;具有從事小學教育的專業能力及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職業技能。
其中音樂課程作為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形成藝術教育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規劃、完善、健全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機制已成為當前高校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1]
由于小學教育專業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課程內容機制、教學模式、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政府層面和教育行政部門至今未就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制定專業化的課程指導方案,由于各高校在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方面的教學資源投入也存在一定差距,導致音樂課程設置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距離。[2]
我國很多師范類院校都開設了小學教育專業,并設置了相應課程,但眾多學校主要以小學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學教育理科方向為主,專業課程設置上都只偏重于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以及必要的專業知識,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處于次要地位,導致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同時,單一課程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專業畢業生,只是單純的語文或數學老師,并不具備相應的藝術教育能力,缺乏必要的藝術教學素養。
我國很多高校的小學教育專業,都通過引入其他教學理論豐富了專業課程機制,但是各種專業課程只是介紹了各學科的基本知識以及對學生必要的知識要求,除了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實習外,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甚至有一些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只重視學科教學,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特別是音樂素養和音樂實踐技能的指導,導致學生在音樂綜合能力方面有所不足。
教育專業課程是培養小學老師形成專業教育能力的必要途徑,不僅要求小學老師要具備專門的教育教學知識,而且要求小學老師要樹立為小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要清晰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具備一定的藝術教育與指導能力、文化課教學能力、教育心理學理解能力。但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缺乏必要的音樂課程,比如《樂理和視唱練耳》、《音樂基礎》等課程,這門音樂基礎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技能。為此,推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就要在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音樂教學思想,以音樂作為信息傳遞媒介引導學生形成音樂認知思維,要讓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意識到音樂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掌握必要的教學技能,形成與自身職業發展匹配的音樂藝術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觀念。
教學實踐理論研究表明:“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要想教育好小學生就要注重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通過教學實踐讓小學生形成音樂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未來的小學教師要有過硬的音樂素質和音樂技能。在音樂課程學習中掌握的知識絕不能是僅僅由事實理論、概念方法、認知規律所組成的靜態知識系統,還應包與音樂知識有關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人格力量。這種音樂教學模式應是學生音樂知識、教學能力、學習態度的集成體,既要掌握音樂學科的理論、方法、內容,也要具備與音樂教育相關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理念。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學習和掌握音樂藝術教育的知識技能是至關重要的,學習和掌握知識是培養自身藝術素養的基礎,只有深入了解音樂教學相關理論及方法并構建自身的認知系統才能學以致用。所以在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方面要健全相應的知識體系,從基本技能、科研方法、教學方法、科學態度與教育價值觀等方面構建音樂課程教學目標,完善相應的知識組織架構,指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用科學化的音樂知識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既要融入與音樂藝術教學有關課程的設置,也要突出音樂課程的教學示范作用,以全面滿足學生的音樂核心培養為基礎,健全學生的音樂認知模式。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而言,音樂課程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掌握知識,學習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將所學到的音樂知識運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不能將所有的課程按照同等比例組織,要劃分出不同科目的重點內容,突出音樂課程的示范性,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形成與音樂教學適應的創新能力,以此培養學生形成音樂核心素養,具備較強的音樂藝術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及建設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課程機制、內容、方法理論尚未完善。因此小學教育專業系統化設置音樂課程,合理安排音樂課程所占課時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突出音樂課程教學的示范作用,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培養學生形成與自身發展適應的音樂素養,幫助其形成音樂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