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學 福建泉州 362141)
泉州傳統文化是指泉州人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泉州人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區域文化。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泉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衣、食、住、行等方面),制度文化(禮俗、民俗、信仰信俗等),精神文化(俗語、諺語、掌故,傳說)等口傳文化及價值觀、審美觀和思維方式等深層心態的文化等。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在具體化學教學中可以結合泉州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具體課例的設計和內容的滲透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型可從四個方面著手:教學本職從文化傳承走向人的發展;教學內容從學科知識中心走向核心素養中心;教學方法從講授主導型走向發展主導型;教學評價從單一的考試標準走向綜合的評價系統。
在化學教學中可以結合現當代泉州主要化學家,如在介紹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反應機理的時候可以結合泉州化學家莊長恭院士的主要科學成就,他確證了麥甾烷結構,推測了麥角甾醇的結構,設計了帶有角甲基雙環1111111-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了甾族邊鏈的氧化斷裂,對有機合成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與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講解蛋白質與氨基酸結構的時候可以結合泉州化學家趙玉芬院士,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生命有機磷化學、生物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和生命起源,發現了磷酰氨基酸能同時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質體,提出了磷酰氨基酸是生命進化的最小系統。從鄉土科學家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化學學科素養。
在化學反應速率和甲烷性質的教學的教學中,可以結合泉州化學家蔡錙生院士的科研成就,他開展了與能源開發有關的光化學與反應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同時為研究綜合利用甲烷,他研究了甲基過氧化氫的產生與分解反應動力學。對光解水制氫、光催化合成氨、激光引發反應及光化學合成、LB功能單分子膜、稀土離子的發光與能量轉移等課題都進行過開創性研究工作。在膠體的教學中可以結合泉州港的發展歷程,從膠體的沉降角度介紹河口化學,河口化學是研究各種物質在河口區的河水和海水不斷交匯過程中的通量、相互作用、物質變化及其過程的學科。通過以上的事例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在教學中講述配合物物質的時候可以結合泉州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吳新濤院士,吳院士主要從事結構化學和簇化學研究。在過渡金屬硫化學及簇化學領域總結出硫原子配位構型與元件組裝的關系表,闡明了硫原子的孤對電子數與配位數對合成的重要作用,為設計合成新原子簇化合物提供了理論依據,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作為首例的新構型原子簇化合物。在講述成石油分餾的時候可以結合新興的石化基地——泉港區和泉州重油催化基地相關的圖形、圖表等模型實現對學生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的培養。
在具體教學中可以結合泉州化學家李龍土功能陶瓷材料專家他領導課題組研制成功一系列具有優異性能的壓電鐵電陶瓷材料,首次提出了對產業化有指導意義的新技術路線,開拓了高性能鐵電壓陶瓷實現低燒的途徑,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課題組在獨立壓電變壓器、馳豫鐵電陶瓷、V型復合熱敏電阻、鐵電壓材料與器件的疲勞機制及壓電超聲馬達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同時也可結合泉州企業中的化學高科技如1.恒安紙巾—— 神六太空人都用2. 利用污泥、淤泥生產陶粒建材.由由泉州市豐澤三角洲陶粒有限公司開發的利用污泥、淤泥生產陶粒新技術,是目我國較解先進的環保型新工藝。3. 環保型高檔針織彈力布等。
在具體化學教學中結合我校開展的鄉土環保站建設,同時我校在高一年下學期每年開設《泉州化學》校本教材,主要內容有:泉州化學概述、泉州化學發展簡史、工農業生產中的化學、泉州海洋化學、泉州企業中的化學高科技、瓷都——德化、 新興的化工城市——泉港區、泉州環境質量、生活中的化學、泉州化學小實驗、小制作、研究性學習課題,從鄉土情結出發,培養學生對鄉土的認知感和歸屬感,讓學生在生動的事例中形成愛國愛鄉情懷,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建構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已經成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和基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必然要求。應該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構建中的定位,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梳理和分析中華文化中能夠融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優秀基因。
因此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應當在潛移默化中加以培養而不是單純的說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悟”,因此在具體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學生感知的鄉土情結,在具體化學教學內容中有意識加以滲透,就能讓學生體驗到“悟”的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而升華化學學科價值,真正讓學生體驗化學的學科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