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實驗學校 安徽蚌埠 233000)
早在1996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亦稱《德洛爾報告》),被認為是世界教育和學習思想領域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文獻,終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2016年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九大素養、二十五個要點),這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是社會發展價值和個人發展價值的統一,是未來課改的核心突破口,是探討語文教育問題的新焦點和新坐標。
在2016年全國第二次語文教學研討會上,陳先云理事長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即“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核心素養的形成,是習得、悟得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是多次培養、反復訓練的結果。閱讀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活動,應成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的主陣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徑。
“小古文”一詞,最初是2006年由原《小學語文教師》主編李振村先生提出的。小古文,即適合兒童閱讀的,淺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當代教育家》執行主編朱文君是小古文教學的倡導者和先行者。朱文君老師首創小學”小古文課程”, 2010年編著《小學生小古文一百課》獨創”文白對讀,文白對寫”的教學策略,主張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培養學生語感,激發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
但是,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和宗旨的“小古文”教學研究,目前則寥寥無幾。
為什么要研究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古文教學研究呢?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教學不但承載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重任,更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平臺。
但實際教學中小學文言文的教學處于怎樣的地位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階段目標中這樣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對小學文言文教學要求卻沒有提及。這樣,小學文言文教學就顯得很尷尬:要求不明確,難以把握教學目標。同時小學文言文的內容較少,人教版教材中只有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楊氏之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伯牙絕弦》,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在小學階段的課文中猶如鳳毛麟角,而到了第四學段,文言文的篇目占比則達到了20%。僅靠區區四篇文言文,如何承擔得起中小學古文學習的銜接過渡作用?
研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古文教學”,不但可以填補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與“小古文教學”相聯系的研究空白,更可以通過自編更貼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小古文校本教材,彌補小學階段文言文篇目過少的缺憾,豐富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探索在小古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模式和方法,使這種凝練含蓄、充滿韻律的語言感覺烙印于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內化為一種無意識,但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的能力,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切實提高!
以《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基礎,結合現行語文教材,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和宗旨,開發出編排科學,體現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段遞進需要的,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校本教材,可以讓小古文教學有本可依,有的放矢;同時,閱讀活潑有趣又富于內涵的小古文讀本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根植民族精神于心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語言文化,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小古文閱讀課并非是空中樓閣,而應該遵循著古文閱讀課與語文課相結合,現行語文教材和校本小古文閱讀校本教材相結合的原則,將現行教材中古詩文教學方法向小古文教學中遷移,從而尋找出符合教育教學規律,適應學生身心發展,便于模仿和操作的科學合理的小古文教學模式,例如,通過“讀——問——析——思——寫”感受古文精美深邃的語言文字,發展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感悟古今語言形式的異同,對比閱讀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感知小古文語言優美,韻律工整,音調和諧的特點,于誦讀中增強語感,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激發審美創造精神,提高“審美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古文的學習,關鍵是動之以趣,曉之以情,踐之以行。除了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形式,課外還可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通過組織班級、學校的各類競賽、評比、展示和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以活動促發展,有效提升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通過一套編排科學合理、符合小學中高學段學生認知水平的小古文閱讀校本教材,尋找出有效的小古文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小古文閱讀課程和特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像這樣三管齊下,以小古文為抓手,必定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