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女子職業中專 遼寧大連 116000)
涉及對象系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高三年級實習生4人與某呼叫中心。事件發生的時間是2013年末,距離學生跟崗實習已經半年,學生適應企業文化,勝任工作崗位。經教師數次回訪,用人單位均對學生的業務能力予以肯定,并且對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企業團建等活動的表現大力表揚。
2013年11 月某日晚,我懷著非常輕松的心態接聽學生的電話,她們有什么新鮮事要和我分享?沒想到,聽到的卻是比較低沉的聲音,那種期期艾艾、欲言又止讓我的心一下沉了下去。我馬上問是不是實習的事;她說是,語氣馬上激動起來。我最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聽聞學生都已到家,我稍稍放心。因出差在外,我要求她們不要擅自做主,等我通知。
當晚,我跟學生了解她們口中的“事情原委”。用人單位從10月開始就沒有給學生按時足額發放工資。正式員工對此反映不一:有果斷離職的;有舉棋不定的;大部分員工表示理解企業困境,對企業充滿信心。學生們受到了某些員工不止一次的“啟示”,覺得企業發展沒有前途,企業對她們缺乏“誠信”,總是“哄騙”她們安心工作,“榨取”她們的勞動力。所以,她們也想離職。我給出這樣幾個意見:第一,這是她們的一家之言,我必須了解用人單位的意見,綜合得出結論。第二,我很感謝她們能在我出差過程中沒有打擾我,讓我安心工作,這說明她們是懂事、有心的孩子。我希望她們稍安勿躁,要對事件有一個全面了解再作區處。第三,作為企業員工,她們有義務在未離職期間履行應盡義務,讓企業正常運轉。第四,我希望學生能仔細考慮一下老員工的話,想想她的去向是什么,她反復地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不以小人之心度人,但需遇事三思而后行。
第二天,我和實習單位經理進行面談,了解了事情原委。實習單位的某筆訂單回款環節發生了延誤,導致員工近兩個月的工資沒有按時足額發放。單位屬政府扶持企業,因此訂單、回款一向有保障,這次事件屬于特例,很快就會解決。單位已經向員工說明了事情經過,并且做出保證,確定了發放工資的最后期限。大部分員工表示理解,并且愿意和公司共度難關。單位請老師和學生放心,她們肯定會優先解決實習生工資的問題。我把這些話轉達給學生,讓她們耐心等待,稍安勿躁。然而,學生的心里長了草,再也坐不住了,才過幾天,就天天打電話給我,要求討薪、辭職;我幾番安撫、擺事實、講道理,無奈學生已經鐵了心。最終,我只能和實習單位交涉,把薪水補齊,辦了離職手續。經理很遺憾,也很出乎意料,不無惋惜的同時,她說:“其實每個單位都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也許是資金流轉的問題,也許是其他的難關。但是任何企業都希望有一批有企業忠誠度的員工,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她們確實是初入職場,沒有經驗;但是一遇到問題,二話不說,馬上置企業于不顧,很令人寒心。”出了單位大門,學生有些茫然,她們面臨著再次實習分配,等待她們的是什么。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但我一直在反思。學生做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一向懂事乖巧的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我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忽視了什么?今后需要如何改進?思考再三,我得出以下結論:
我校物流專業地學生中考成績較高,家長對學生的未來有所期待,平時對學生的保護太過,學生沒有機會分析、解決問題,一般都由家長代勞,學生只需接受結果。這導致學生大都沒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自然人,她們遵紀守法,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遇事知道替老師、家人考慮。從這次學生給我打電話的時機,可以看出她們刻意回避了我出差忙碌的幾天,等我回到大連才提出問題,就是不想讓老師在外地干著急。她們不啻為懂事的孩子。在單位,為人友善、不斤斤計較,頗得好評。是懂事的員工。可是,就是她們,在單位遇到資金問題的時候,把欠薪、討薪掛在了嘴邊,而且刻不容緩,要立時“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確實兒戲。
學生的態度如此激烈、堅決,我認為和周圍同事的消極影響是分不開的。學生沒有獨立分辨是非的能力,經我提醒,才想到內在關系;但是離職念頭在先,任何事情均已無瑕顧及,何況深入思考。再者,學生沒有具備相應的比較能力,沒有想到此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在企業文化、工資待遇、勞動強度等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綜合、比較、思考、總結。總之,在此次事件的處理上,學生的反應很是幼稚,思路單一,而且自我意識過強,不能聽取他人意見,最終導致事件未能圓滿解決。
可見,教師應該將基本的思維方式訓練,例如觀察、分析、比較、綜合、總結等等納入到課堂教育,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鑒于學生以就業為目的,即將踏入社會,建議家長多為學生創造機會,令其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家長諸事包辦。
學生的乖巧、懂事體現在善待周邊個人身上,沒有從單位角度完成職業人的思考。所謂的道德,更多的體現在公民道德上;學生對職業道德缺乏系統的了解,更未能使之合乎標準。這是職業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上的缺失。
學校教育中,我們或者提到愛崗敬業等籠統的說法,或者將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掛在嘴邊。事實上,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涌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意味著要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企業、對待工作、對待客人。
可見,我們更多提及的是個人與工作、個人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會忽視個人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而此次案例恰恰說明學生沒有處理好這一層關系,導致用人單位認為員工沒有企業忠誠度,不無惋惜也決不錄用。教師個人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就不甚明確,學校教育中有所偏差在所難免。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對職業道德的系統化認識,輔以現實案例,完善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