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霞 丁 葳 石新華
(1.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漯河 462000;2.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
近年來,河南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絕大部分地區成果顯著,但是與河南省之外的其他省市相比,在工作的展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引起關注,并加強引導。
在教育扶貧這塊大蛋糕上,扶貧資源更多的是傾向于基礎教育的扶貧工作,無論是對職業教育學校的硬件設施的配備,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基礎教育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職業教育的扶貧工作,在形式和內容上也大多是照搬基礎教育的做法,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是資金支持不到位,貧困學生的在物質上、精神上都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河南省的職業教育扶貧工作仍然處于水平不高、方法簡單的境地,距離“精準”二字還有一定的差距。[1]
一方面,河南省地方經濟疲軟發展,使得學校無法根據當地經濟的發展需求來設定課程、變動課程,導致社會需求與學校專業設置出現“脫節”,“延時”,“不精”,不能對教育進行精準定位,另一方面河南省人們的主流思想并不認可職業教育,一般只有孩子不能接受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時,才會被迫選擇職業教育。社會崇拜學歷,輕視技能型人才的風氣,讓人們對河南省職業學校里學生誤解頗深,總認為所有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或者混文憑的學生。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工作很難精準的開展。[2]
目前河南省部分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缺乏專門的機構,缺乏明確的計劃和實踐可行性,并未細化職業教育扶貧的任務,沒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自身優勢,把精準扶貧工作沒有真正融入到職業教育的課程學習中,因此部分地方的精準扶貧工作成效不高。[3]
受基礎教育扶貧工作的影響,職業教育的幫扶重心側重于對貧困學生的物質幫扶上,對加強學生的技能幫扶、智力幫扶方面,工作開展的不盡人意。此外精準扶貧工作沒有發揮學校、教師的作用,沒有對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師隊伍的素質進行強化建設,使得精準扶貧未深入到職業教育的內在,沒有把將教育在精準扶貧方面的作用發揮出來。
職業教育是以培訓專業技術人才為主的教育,受教育的對象包括未成年人和適齡勞動力。相比較北京、上海、浙江的職業教育,人們高度重視職業培訓的長遠收益,把職業教育放在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位置上,因此很多家庭除了應付繁重的經濟負擔之外,對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可以改變貧困處境這條“捷徑”往往投入很大的心力,使得職業教育在這些地區發展迅速。比如在天津市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里,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學生初高中畢業后,在家長的支持下會自愿選擇職業教育。
相比較河南省的職業教育,廣東省、遼寧省等多個省份的職業教育始終以“就業為導向”作為辦學的第一要務,定位明確,精準扶貧的政策落實也積極融入到課程的設置、學生的實踐學習中把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當地的經濟、企業的發展相掛鉤的,能夠不斷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對口人才,這既利于地方企業的發展,也利于貧困家庭受益與職業教育,逐漸擺脫貧困走上富裕之路。如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平均每隔三年就會根據當地企業和經濟的發展,對學校設置的學科進行一次調整,并且為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較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江蘇省、湖南省、廣東省、遼寧省等職業教育高度重視教育資源的運用,不僅對多媒體設備、圖書資料、儀器用具等必備的硬件設施給與充足的配備,而且也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水平。以此來為貧困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認識到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愿意學習、主動學習。同時對學校的貧困學生,分配幫扶教師,幫“智”和幫“志”工作同時進行,讓貧困生充分的享受教育資源,在這種硬件軟件都充足的環境中,扶貧工作要向“精準”二字看齊,讓學生通過一技之長來達到家庭精準脫貧的目標。比如遼寧省的職業院校在開展幫扶工作時,許多學校實行“一對二” 幫扶政策,一個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上幫扶兩個學生。同時黨員教師要對非黨員教師進行幫扶,骨干教師和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定期幫扶。
北京、上海、廣東等其他省份的職業教育,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通常會設置專門的職業教育扶貧機構,明確扶貧機構的監管職能,避免了多個部門一起統管,減少多頭管制、政令不一的事情的發生,把教育扶貧的資源集中一起調用,提高扶貧對象的識別、幫扶、退出,讓精準扶貧的“精準”二字落到實處。比如陜西省很多職業學校根據上級要求,專門成立精準扶貧幫扶委員會,對貧困學生實行“建檔立卡”政策,安排老師定期家訪、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根據致貧原因、幫扶需要,來對貧困家庭開展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地幫扶。
根據省外其他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可行做法,結合河南省的實際情況,特此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策略:
1.加強宣傳力度。①要加強宣傳力度,充分的發揮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宣傳形式的作用,讓大眾理性地看待職業教育,轉變傳統的思想,接受職業教育;②要發揮學校的作用,矯正學生和家長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盲目比較,減少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宣傳,讓學生和家長正確科學的認識職業教育;③要扭轉唯學歷至上的趨勢,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人才招聘觀,以專業、技能為標準來招聘人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只有強化多維度的宣傳渠道,才能從根本上來扭轉社會、企業、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工作能夠順利實施。
2.設立專項教育基金,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國其他地方職業教育面對這些問題時,通常的做法就是申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聯合設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專項基金,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完善職業教育的硬件設施。此種做法對河南省的職業教育發展同樣也很有效果,可以增加河南省的職業教育財政支出,通過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來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3.加強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結合河南省的實際情況,除了和省外其他地方一樣,重視硬件設施的投資,軟件設施的投資也不能放松。這就要對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進行強化建設,加強與域外優質職業學校的學習和交流,實現師資共享、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打破職業學校之間的壁壘,不斷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的薪資福利待遇,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讓人才留的住、愿意留。
4.加強企業和學校的交流合作,根據地方經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課程,以企業作為課堂實踐的大舞臺,鼓勵一線工人走進課堂傳授經驗,的讓學生掌握社會需要的技能,實現“畢業即就業”的教育目標,提高學校的就業率,縮短職業教育的回報周期,讓貧困地區通過教育來脫貧,走上一條富裕之路。
5.健全精準扶貧的管理機構。為提高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力度,河南省可以借鑒其他省市成立專門的精準扶貧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對地方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統一指揮,明確各個機構能夠按照規定履行職責,合理使用資源,完善職業教育扶貧對象的識別、評價等級、退出機制等工作,讓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不會因為家庭負擔重、管理不當錯失求學的機會。
近年來,河南省重視與省外其他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交流合作次數不斷增多,在精準扶貧工作的落實過程中,河南省也借鑒了不少可取之處,如從職業教育的定位、師資隊伍的建設、專項資金的撥發、扶貧機構的完善等方面,發揮職業教育門檻低、投資少、見效快的作用,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受益于精準扶貧,通過技術培訓來增加家庭收入,從而讓貧困地區、貧困家庭逐漸走上小康的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