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大眾化,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多,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畢業就面臨失業的現象已經非常常見,這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極為不利。面對日益嚴峻的局面,高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來促進就業指導工作創新。
“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載體整合各種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每一個環節推進互聯網思維,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發展。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重要環節,“互聯網+”推動了傳統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和互聯網有關的產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例如線上交易就衍生了游戲開發師、網點職業經理人、產品設計師、數據運營師和網絡工程師等很多新的職業,我國的電商企業越來越多,電商企業需要的人才數量也越來越多,這樣就帶動了就業人數,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網站,改變了傳統就業指導的工作方式,讓就業指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整個就業指導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學校建立就業指導網站,可以在網站上提供各種求職技能和就業信息,并為學生提供在線服務和指導,對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都能夠及時、有效解決,幫助學生更好就業[1]。另外,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來建立就業數據庫,結合就業數據庫來對授課的內容進行更改,以此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我國近年來提出了“互聯網+”戰略,國務院明確提出要加強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基地建設,加強政策扶持,鼓勵大學生創業,以此來緩解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并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各種創業服務,包括項目開發、創業指導和融資等[2]。因此,各大高校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建立了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完善機制和政策,并加強創業基金的扶持,以此來增加大學生的創業機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門檻有效降低,通過大學生創業門檻低的優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積極嘗試創業,在淘寶平臺、微信平臺很多大學生創業取得了成功。
“互聯網+”時代學生就業指導同樣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我國的互聯網產業在不斷增加,這雖然給社會帶來了正面的就業效應,增加了就業機會,但是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負面效應,電子商業產業等新興產業雖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但是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很多傳統的行業也在慢慢沒落,互聯網時代下很多傳統行業都面臨著倒閉的危機,一些成本高的實體店逐漸被網店所取代,傳統家電零售店也受到嚴重的威脅,這些同樣也導致了崗位減少,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極為不利,互聯網有正向就業效應也有負面效應[3]。
另外,“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就業心理危機更為突出,一些來自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標題黨創造了很多大學生就業難、畢業即失業的字眼,讓大學生對畢業和就業產生了恐懼、害怕的心理,很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進而產生自卑、焦慮等不良的情緒,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并且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就業信心[4]。因此,高校一定要對大學生的就業危機心理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健康指導,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加強對就業心理危機的干預,以此來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面對就業。
“互聯網+”時代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就業的大數據庫,收集大學生就業的相關信息,并加強對各種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以此來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更明確的方向。高校可以建立勞動力供求關系、離職率、失業率、勞動力緊缺度以及不同職業的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數據庫,了解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并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從而結合市場導向來進行人才培養,適當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科學的就業指導。互聯網能夠幫助高校做好人才市場調研工作,準確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并針對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來設置專業和學科,加強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并針對性鍛煉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專業技能高、知識面廣的復合型人才。總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建立大學生就業的大數據庫,為學生提供更有科學和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互聯網+”時代,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來建設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絡平臺,積極應用微信、微博和移動客戶端來為大學生提供遠程視頻面試、網絡職業測評和網絡招聘就讓服務,還可以收集大學生的就業信息,查看大學生報名招聘各個環節的數據,以此來更清晰了解大學生的求職過程,整合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了解大學生求職的特點,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大學生的求職行為,并進行準確預測,以此為基礎來為大學生提供更科學的就業指導工作。完成就業指導服務之后,學校還可以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進行調查問卷,以電子問卷來進行反饋,對問卷內容進行數據分析,為以后的就業服務工作提供依據。此外,還可以建立可靠的就業信息推送平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大學生在步入職場時容易遇到各種網絡騙局,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很容易上當受騙,大學生缺乏真實、可靠的就業信息推送平臺。因此,高校的相關部門應該主動和相關的部門建立聯系,整合資源,加強學生和企業單位的對接,建立真實可靠的信息化就業推送平臺。學校可以建立就業指導部門的微信公眾賬號和APP,開展真實、及時的信息推送,讓用人單位及時了解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同時也讓學生及時了解相關的招聘單位,做好校園招聘工作。
“互聯網+”時代高校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聯網+”就業和創業,互聯網具有實時性、虛擬性和強滲透性,并且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已經變得非常普及,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網民,具有一定的互聯網應用能力。因此,高校應該結合這一特點來搭建互聯網平臺,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干預學生的就業心理危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等教育的普及性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的實際形式都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很多大學生都有就業心理危機,而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幫助大學生緩解和克服就業心理危機是一個重點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個人健康成長,同時對于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也非常重要。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下、線上結合的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模式,一些學生不好意思和就業指導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那么就可以選擇線上交流的方式來進行傾訴和交流,以此幫助高校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動態,干預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危機,為大學生提供更針對的就業技能和求職技能。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就業指導就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做好就業指導的創新工作,建立大數據庫來提供更科學的就業指導,通過移動互聯網來打造就業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干預學生的就業心理危機,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