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靜海區新聞中心,天津 301600)
基層電視臺是為了滿足特定區域內人們的觀看需求建立的媒體。隨著社會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各類基層電視臺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但在基層電視臺的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技術缺乏及經費不足的問題。隨著社會基礎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我國多數基層電視臺順利渡過難關。整體來看,基層電視臺的發展地位不斷提升,是我國當下整體數量較多的電視媒體,同時也是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電視群體,在電視媒體界活躍性較強。
但從資金、技術等方面來看,我國基層電視臺依舊沒有脫離弱勢電視群體的范疇,綜合分析現階段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狀況,其行業競爭對手較多。有些基層電視臺缺乏足夠的資金及技術支持,發展之路艱辛而坎坷,面臨重重困難,其內容受到嚴格的限制,整體內容范圍較為狹窄,新聞節目的形式有些過時,難以適應現階段電視媒體的發展要求。
電視臺存在的目的是服務社會大眾,為社會大眾提供便利及服務,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反映了一個區域的風俗人情,優秀的新聞節目必然遵循“三貼近”原則,其扎根于實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基層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既是宣傳政府政策的重要陣地,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宣傳載體?,F階段,在基層電視臺播放的新聞節目的題材及設計模式要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獨立性,使新聞節目真正成為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的節目。
新聞內容問題是制約新聞節目質量提升的重要問題,有些基層電視臺缺乏健全的工作業績考評機制,導致有些記者工作態度散漫,不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比較被動,等新聞內容主動送到自己手中,缺乏實際深入的調查,難以了解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些新聞內容以領導講話或者會議為主,比較枯燥、呆板,久而久之觀眾會產生厭煩情緒。我國基層電視臺可報道的新聞數量有限,導致有些內容相同的新聞在相應欄目中反復播放。基層電視臺記者是聯系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記者沒有真正深入基層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導致新聞節目內容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脫節。
電視媒體節目間的競爭亦是新聞媒體人才的競爭,其中人是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新聞節目的性質決定了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媒體素質,他們的綜合素質與節目內容效果、收視率等密切相關,這涉及新聞工作者的表達能力、綜合素質、個人形象等。基層電視臺工作環境比較穩定,新聞工作者缺乏工作積極性。有些新聞工作者缺乏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其工作積極性較低,缺乏干勁。受到新聞媒體工作環境的影響,不同機構的職能比較復雜,有些崗位的工作內容缺乏明確的分工,這種低效率的工作狀態不利于提高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質量。
我國有些基層電視臺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很多人并非正規新聞專業出身,屬于半路出家,缺乏專業的知識體系與新聞素養,難以保證新聞節目的質量。在有些基層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記者的采訪鏡頭較小,部分會議新聞節目的畫面清晰度不高,出現畫面抖動、銜接不正確等問題。
新聞信息能讓社會大眾了解客觀事實,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是貼近大眾的節目,其內容來源范圍較小。為了深入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基層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需要深入挖掘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從社會民生現象中找出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但實際上節目播放的內容是離群眾日常生活較遠的會議新聞。保證新聞內容的時效性是新聞工作者的主要職責之一,但在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過程中,新聞時效性強的節目內容少之又少。
為了適應現階段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要求,必須突破傳統的節目策劃思想,應用新型節目理念及設計方案。這需要優化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環境,應用全新的新聞制作理念,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對此引起重視,不斷樹立新型的節目策劃理念。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預見性的眼光,增強自身的信息收集及使用意識,提升節目內容的時效性及服務水平,把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圍繞群眾的日常生活展開新聞采編活動。同時,這也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堅持新聞內容貼近民生的原則,從基層群眾中收集材料,反映群眾心聲,真正貼近群眾的日常生活。
在新聞節目的內容策劃中進行內容題材的創新是必要的,節目的內容題材直接影響電視節目的服務水平。當下,國民經濟的發展問題之一是“三農”問題,農村經濟是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其給新聞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挑戰。為了適應當下的工作要求,必須優化新聞節目策劃模式,可以將新聞欄目劃分為時政新聞、民生新聞、專題新聞等形式,以時政新聞為發展核心,增加涉及民生的內容,確保節目內容真正受到人民群眾的青睞。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優化時政新聞的報道方式。有些新聞報道內容浮躁且膚淺,如一些會議報道及領導活動報道,這類內容和受眾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時政新聞要貼近人民群眾,迎合社會大眾的心理需求,如會議報道要從群眾想要了解的情況入手,創新現階段時政新聞的報道模式,這也需要突出報道內容的深度,增強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在優化報道方式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發揮新聞輿論的功能,正確引導輿論,及時曝光社會上的違法犯罪行為,弘揚社會正氣。針對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要做好科學性、及時性解讀,讓人民群眾了解相應的社會熱點。
主題新聞的設計要突出時代性特征,反映當下的社會熱點事件,體現新聞報道的價值。這需要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在主題新聞報道中遵循新穎、快速、準確、深刻等原則。主題新聞報道內容需要涉及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反映基層政府的工作狀態。這需要制定新聞宣傳方案,針對重大事件展開連續性報道,落實好相關的策劃計劃。在民生新聞報道中,要圍繞“三農”問題進行內容設計,真正關注農民的衣食住行,創新新聞采編視角,使新聞題材更具震撼力和影響力,真正急群眾所急,滿足群眾所需。
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反映了不同區域的風土民情,幾乎每一個縣區都具備獨特的地區風采。新聞節目內容要貼近現實,要求電視臺欄目實現準確定位。例如,報道事關百姓生活的實事,農民是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重要受眾,因此節目內容需要突出農作物、畜牧產業等特色,充分體現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亮點。
基層電視臺是反映社會民生、政府各項政策等的重要平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基層電視臺理應創新新聞節目策劃模式,以適應現階段的社會生活及發展要求。這需要相關人員引起重視并認真分析現階段基層電視臺的發展情況,以解決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的常見問題,提高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工作效益。
[1]王峰.基層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的編導與策劃[J].西部廣播電視,2015(02):150-151.
[2]任維亞.怎樣做好基層電視臺的新聞策劃[J].中國傳媒科技,2013(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