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瑞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現階段,我國新媒體蓬勃發展,內容付費發展勢頭強勁,但仍然處于摸索階段。隨著內容付費平臺的逐漸增多、形式的逐漸多樣化,用戶數量的逐漸增多,內容付費的傳播模式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內容付費傳播模式的分析,加強對內容付費的管理,以維護我國良好的網絡環境。
會員付費的方式主要依托平臺的內容和服務,網民只有通過付費才能成為會員,才能享受平臺的內容和服務。例如,受眾只有開通了會員,才能看到愛奇藝獨家的視頻資源,得到免廣告的服務;同樣QQ音樂只有開通會員,才能下載音樂,還能聽到無損音質。
很多平臺都設置了打賞功能,網友可以根據自己的訴求和體驗,支付一定的金額支持自己喜歡的內容。例如,微信公眾號在文章推送的下面設置了打賞功能,從1元到100元不等,內容發布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開通打賞功能。微博上也有打賞功能,內容發布者能夠收到粉絲的打賞。
隨著直播文化的發展,直播APP異常火爆,如斗魚、一直播、微博直播等。很多網絡主播依賴粉絲的禮物,實現營收。這也是一種內容付費,平臺再根據比例和主播分成,獲取收益。
很多平臺銷售產品,以獲得收益。例如,喜馬拉雅APP售賣音頻《好好說話》,僅一天就售出25731套,銷售金額達到了500萬元。其將優質內容設置為付費精品區,吸引用戶付費收聽。目前已有超過3.5億的用戶,還隨之發布了穿戴設備等,成了中國首個音頻APP。
目前,國內在線教育付費平臺比較典型的代表是滬江教育、新東方,其用戶數量連年增加,特別是中小學生用戶,通過在平臺上購買課程,進行在線學習。這也是常見的內容付費形式。越來越多的平臺開拓出付費在線教育的板塊,如騰訊科技推出了“騰訊課堂”等。
這種方式起初是“羅輯思維”創建的,后來被越來越多的平臺借鑒。通過收取粉絲費用,將粉絲拉進社群中,這種形式主要是對某一領域的粉絲,擁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目的,形成了內容付費的方式。[1]
從內容付費的現狀來看,內容付費以流量為導向進行傳播,主要需要流量的導入,或者依賴名人的影響力,屬于一種粉絲效應。通過公眾人物的影響力,讓內容付費成為爆點,產生持續的影響力。例如,“羅輯思維”依托其創始人羅振宇作為公眾人物的效應,使得“羅輯思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力,這是一種社群傳播方式。又如,從2015年起,以愛奇藝為代表的視頻網站,逐漸設置了視頻付費的模式,推出了月度會員、年度會員等制度。這種大視頻網站本身就具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自然也就帶動了龐大的流量。隨后,優酷、騰訊、PPTV也逐漸完善了付費模式,直至2017年,我國已有近億名付費用戶。
由此可見,早期發展起來的大型付費平臺已經占據了大部分流量,剩余的小型生產者只能占有小份額的流量,這樣就會導致付費內容變得更加碎片化,受眾在面臨信息選擇的時候,選項將逐漸增多,差異性也將逐漸縮小。在流量支持下的平臺具備天然的優勢,使IP價值不斷增加,不會存在某一付費平臺占有主導權的情況,用戶的選擇將放在內容的質量上,優質內容更易實現跨平臺遷移,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將會分割平臺的流量,還有可能將流量導入大平臺,讓互聯網領域發生變更。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傳播是一種新興的傳播模式。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型機構無法產生社群傳播;而對于中小型創業者來講,社群傳播是一種最佳的方式。在社群傳播模式中,內容發布者的地位逐漸下降,而內容創作者的地位逐漸上升,受眾逐漸被分割,朝著碎片化方向發展。在這種社群文化逐漸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公眾對媒體的使用習慣逐漸發生變化,這對媒體平臺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另外,很多已經比較成熟的付費平臺推出了針對專業群體的付費內容,如五分鐘創業課、硅谷早知道等。平臺根據不同的社群群體,開辟出專業領域的付費內容,發布專業性更強的內容,設立的知識門檻也就更高。這樣,付費內容針對某一特定群體,讓其專業價值得到提高,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傳播特性。[2]
在內容付費傳播中,最重要的還是加強內容版權保護。在互聯網時代,很多付費內容被復制傳播,內容的價值也就不斷下降,這樣的情況不僅使平臺受到損失,還會導致用戶流失。侵權現象層出不窮,侵權問題成了當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例如,“羅輯思維”發布的《李翔商業內參》,盜版商以更低廉的價格售出,這樣不僅讓平臺遭受了損失,而且導致用戶的體驗感下降。
2017年初,國務院發布了產權保護規劃,強調對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的保護,加強訴訟建設,加大賠償力度,杜絕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例如,騰訊視頻也有受到黑客攻擊的情況,一些不法黑客盜取平臺資源,或者盜取平臺會員賬號,將資源和賬號販賣出去。目前存在很多版權界限不清晰,維權困難的情況,導致付費平臺在舉證、維權上難度很大,更難以實施內容維權。因此,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加強對內容版權的保護,增強付費平臺以及內容創作者的維權意識,為內容付費營造健康的環境。
用戶訂閱付費的關鍵在于內容的價值和特殊性,內容也是付費平臺競爭的關鍵。付費內容的質量是付費平臺的核心,要想加強內容付費傳播,需要重視提高內容的質量;在行業內,需要樹立內容競爭的積極風氣,讓各個平臺爭相提高內容質量,讓內容成為平臺發展的核心,這樣才能在良好的氛圍中提高付費內容的質量。
目前,我國很多付費內容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內容的多渠道發布,現階段還沒有一個健全的體系對內容付費進行管理。同質化的內容會讓用戶反感。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對付費內容進行管理的體系,管理內容發布渠道,避免內容同質化的現象,提高內容的質量,增強用戶的體驗感。
同時管理體系也要對付費內容的營銷進行管理,避免過度營銷,擾亂市場秩序。[3]我國內容付費正處于迅猛發展的摸索階段,市場體系并不健全,因此應構建管理體系對市場營銷進行管理,重視用戶的體驗,維護市場秩序。例如,運用大數據技術掃描付費內容,將一些煽動公眾情緒、庸俗、存在“標題黨”現象的信息攔截下來;同時也可以將優質的內容傳播開來,以便大家互相學習。
本文首先分析了內容付費的形式和特征,包括會員付費、打賞、直播、銷售產品、在線教育付費以及付費社群等。然后分析了內容付費平臺的傳播模式,即流量導向模式和社群關系傳播。最后分析了加強內容付費傳播管理的策略,需要加強版權保護,杜絕侵權行為的出現;不斷提高內容質量,避免內容同質化現象;還要建立管理體系,加強對內容付費的監管。
[1]饒愛萍.網絡付費新聞在中國的可行性分析——基于財新網付費模式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09):178.
[2]蔣廣學,王志杰,楊夢茹.“內容付費”的本質探析與教育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92-93+96.
[3]王佳航,余媛.信息過載視域下的內容付費——以喜馬拉雅與得到APP的付費專欄為例[J].新聞論壇,2017(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