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東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 200051)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全面到來,媒介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對于圖書產業而言,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雙重滲透作用更加明顯,推動出版領域呈現出新的業態,促進了產業轉型和升級。在圖書出版的不同領域,媒介融合的影響力正在擴大,無論是渠道、平臺還是自身的營銷管理,都體現了媒介融合的助推作用。可以說,媒介融合為圖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國家文化產業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
傳統媒介環境下,媒介之間相互獨立,在編輯出版中有各自的領域,以滿足目標受眾的圖書需求。譬如電視臺負責視頻、音頻信息的傳輸,報紙、雜志則以紙質圖文信息傳播為主,這些媒體各自獨立,很少出現交叉運行狀態。而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媒介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無論是圖文還是音頻、視頻,都能夠通過網絡傳輸,都可以轉化為數字產品,這就使媒介之間的協調合作更加廣泛,從而實現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內容極其廣泛,不但涵蓋了產品、技術、終端等服務,而且還實現了不同層次的媒介融合。對于圖書產業的發展來說,媒介融合有利于促進出版技術的長足發展,提高出版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出版業深入發掘自身的資源優勢,并拓展資源傳播的新平臺,實現文化與經濟雙贏。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圖書也是大眾傳媒的一種,其中涵蓋了圖書符號等不同內容,是記錄和傳播知識文化的載體,有大眾傳媒的基本特征和屬性。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環境下,大眾媒體與圖書產業的融合逐漸形成,主要體現在圖書選題、策劃等方面受傳媒影響較大,以傳媒風向確定策劃選題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大眾傳媒的焦點、熱點事件,更成為圖書策劃出版的重要參考。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圖書媒介與大眾媒體的距離逐步縮小。“圖書傳媒化”是新環境下出現的新特征。通常來說,圖書出版會通過大眾傳媒搜集更多有價值的素材,與大眾媒體的互動更加頻繁,成為反映社會熱點、公眾需求的一個平臺,因此,出版周期較之以往明顯縮短,效率更高,時效性更強。
媒介融合環境下,圖書出版從業者要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出版社要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媒介素養培訓機會,通過專業培訓和自學的方式,增加媒介知識儲備。從業者要多閱讀媒介融合理論方面的書籍,平時注意搜集相關資料,關注相關的新聞信息等。在媒介素養培訓中,出版社可以聘請專家進行現場授課,也可以采取深入媒體一線的形式,到報社、電視臺等媒體單位學習,了解大眾媒體的運作特點。在出版社內部則需要建立專業的學習交流平臺,通過學習分享促進員工之間溝通和交流經驗,增強全員的媒介融合意識。
在此基礎上,出版社還要強化與其他媒體的合作和溝通,樹立科學的傳媒融合導向,能夠在媒體融合中發掘圖書出版契機,提高出版工作能效。只有讀者認可出版價值,才有可能使圖書暢銷。這就需要在圖書選題、策劃、出版過程中通過媒體擴大宣傳,提高出版的影響力。只有圖書選題熱門、有廣泛的受眾基礎,才能引發媒體關注并主動報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報道作用,也能夠使媒體主動參與到圖書選題策劃過程中。此外,出版社要注重引進媒介素養較高的新型人才,通過人才結構的優化促進圖書出版產業參與到媒介融合中。
客觀來講,媒介融合如同一把雙刃劍,科學地運用它有助于拓展圖書出版產業鏈,提高其產業價值;如果應用不當,只是對媒介融合進行機械的復制、全盤照搬,就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導致出版跟風問題嚴重。在傳統出版環境下,出版社在選題、策劃、編輯中要精心設計、反復修飾。而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圖書出版的時效性要求不斷提高,在內容策劃方面與社會熱點的聯系愈加密切,出版周期也在不斷縮短,快餐文化較為流行,這就造成不少圖書為了追趕時尚而粗制濫造。其中較為典型的問題是名人圖書低水平出版,內容簡單老套,模式互相抄襲。尤其是以熱播影視作品為基礎的圖書出版,更是力求迎合市場,在圖書制作上生搬硬套,這樣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讀者,但是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則是弊大于利。
針對這一問題,提高圖書策劃水平和出版質量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在圖書選題策劃中要進行充分調研,對讀者需求有所了解,才能進一步提高策劃水平。出版社要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征集讀者意見,讓讀者參與選題策劃等,保證圖書內容健康、新穎,這些都是衡量出版質量的硬標準。出版社要有精品意識,在媒體融合中有操守、有責任、有擔當,力爭推出更多的精品讀物,促進圖書出版水平的真正提高。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圖書出版的宣傳推廣不再僅依靠傳統渠道,宣傳形式更加多樣,如可以通過電視、期刊、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媒介形式不同,其傳播特色就各有不同,這就需要出版社在圖書出版中精心選擇媒介平臺,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宣傳推廣效果。在媒介選擇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在傳統媒介中選擇權威載體。電視是受眾面廣泛的大眾媒介,宣傳靈活、圖文聲像并茂,因此在新書首發、出版宣傳、新聞發布等環節可以將電視傳播作為宣傳首選。二是充分發揮廣播傳媒優勢。通過圖書介紹、作者訪談等形式加大新書宣傳力度,中央電視臺播出大型歷史劇《雍正王朝》,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同時也對該書出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就是出版與廣播傳媒成功融合的一個范例。三是將期刊等作為圖書宣傳載體。雖然期刊的時效性較差,但其優勢在于讀者群定位精準,信息能夠長期保存,讀者可以反復閱讀。當前,不少少兒、青少年讀物的發行都是以期刊宣傳為主,針對不同層次的受眾,其宣傳效果也會更好。四是通過新興網絡媒體進行宣傳。網絡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和時效性,通過網絡能夠對新書的封面、內容等進行簡單展示,從而吸引受眾關注。截至2017年底,國內網絡用戶已經超過7.51億人次,如此龐大的受眾基數為圖書產業宣傳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注重媒介的融合作用,并通過發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功能提高圖書產業發展質量,才能切實增加出版業的經濟活力,促進圖書產業更快更好發展。
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圖書出版業要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在媒體融合中尋求新的發展契機,以謀求更好的發展土壤;積極引入新型出版人才,將出版與影視、網絡、自媒體等多種形式相融合,依托媒介融合拓展圖書出版渠道,擴大受眾范圍,為圖書出版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歐陽志榮.堅守與突圍——略論媒介融合時代傳統圖書的出版[J].江西社會科學,2011(01):230-233.
[2]邵會婷,田哲文.論“全媒體”背景下的圖書出版[J].時代文學(上),2015(12):231.
[3]李馨馨.我國傳統圖書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7(12):91-92.
[4]王皓.新時期下圖書出版編輯的創新與改革[J].報刊薈萃,2018(05):86-87.
[5]顧麗萍.試析“互聯網+”時代的圖書出版[J].傳播力研究,2018(0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