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勤
(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研究所,大連 116011)
隨著大連全域城市化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小汽車分擔率逐年上升,道路交通擁堵、城市環境污染等各類城市問題日益突顯。同時,受城市用地緊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道路資源的無限擴容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城市交通發展必須走集約化道路,必須努力發展既與城市土地資源、交通基礎設施及環境容量相適應,又能在經濟社會活動中起全局性、先導性作用的公共交通方式[1]。
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戰略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城市發展理念,要求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在新的歷史時期,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結合大連城市特征和公共交通自身發展規律,謀劃大連常規公共交通發展戰略,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向更加舒適、更加高效、更加智慧、更加綠色的方向健康快速發展,全方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近年來,大連市公共交通事業蓬勃發展,常規公交線路網絡不斷完善,核心區現有常規公交線路186條,總長約2700公里,幾乎覆蓋了市區所有居民區、商業網點、旅游景點、碼頭、機場、火車站等,為居民及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乘車條件,基本滿足了市民當前公交出行需求。公交優先政策不斷落實,公交專用道總長達260公里,基本形成網絡化運營。公交運營水平不斷提高,出行總量日益增加,日均客運量達到230萬人次,占全方式出行比例達了43.2%,公共交通出行的主導地位日益凸顯。
在公共交通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新要求、新情況、新問題也隨之不斷出現,如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充電設施建設的新要求;老城區公交首末站、回車場、停車場緊缺造成公交車輛進場率低下,占道停車現象嚴重;城市外圍新建組團公交線路網絡少、站點覆蓋率低、居民乘車不便等。為有效改善城市常規公交發展的不足,促進常規公交健康發展,需要結合城市發展實際,統籌城市資源,科學謀劃常規公交發展。
(1)總體定位。常規公交是基本的機動化出行方式;是軌道交通重要的接駁換乘方式;與軌道交通共同組成大連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主體部分[2]。
(2)系統架構。按照常規公交在大連市城市公共交通網絡中的作用,可分為快線、干線、支線三個層級。
公交快線:依托骨干道路和公交優先系統,承擔軌道交通走廊外其他客流走廊的公共客運服務,與軌道交通共同組成城市公共交通的核心。
公交干線:連接次級客流集散點、大型住宅區與大型公交樞紐(或軌道交通站點)的常規公共交通系統,局部運營于公交優先路段。
公交支線:在城市一定區域內運行,聯系公交樞紐、站點和居住點之間,提高公交覆蓋率和居民出行便捷性,承擔高等級公交線路的集散功能。
至2020年:增強公共交通主體地位,強調公共交通的優先權,更好地促進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的密切協作,初步建成多模式、一體化的公交都市;
至2035年:繼續貫徹“公交優先”戰略,全面促進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努力建成綠色生態、智慧運行、品質引領的現代化公交都市;
至2049年:提供更便捷、更豐富、更優質的出行服務,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的易達性、可信賴性、可持續性,打造包容、宜居、活力的國際水準公交都市。
為實現大連市常規公交發展目標,未來公共交通體系需要完成以下轉變:由相對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高效的發展模式,由自身獨立發展轉變為各種方式銜接與整合,由服務配套發展轉變為引領空間優化發展,由注重交通功能本身轉變為兼顧公平、環境友好、可持續與協調發展。具體發展目標指標體系見附表。

附表 大連城市常規公交發展指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大連常規公交發展應當更加注重交通與土地利用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統籌協調,更加注重差異化的服務供給,更加注重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更加注重環境品質與社會公平。
戰略一:多模式融合發展。按照公交快線、公交主干線、公交次干線、公交支線等分層分級組織常規公交網絡,突出不同層級公交線路的功能和優勢,疏密有序,各司其職[3]。公交快線沿城市發展主軸、公交主要客流走廊布設,強化大客流的快速化運營;公交主干線沿城市發展次軸、次級客流走廊布設,屬城市常規公交的主骨架,強調線路網絡的運營可靠性;公交次干線沿片區中心、組團中心間布設,加強常規公交線網密度,擴大常規公交線網服務范圍;公交支線便捷靈活,起超短途接駁作用。常規公交線網模式布局如附圖所示。

附圖 常規公交線網模式布局示意
戰略二:走廊集聚化發展。注重公共交通走廊的重塑與構建,強化走廊內公交線路網絡的快速化、高效化。以再開發的適度集聚實現有控制的增長,積極引導新增人口與就業崗位在公共交通走廊帶內的高度集聚,并保持職住的相對平衡性,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對城市發展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切實提高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
戰略三:差別化協同發展。建立與土地開發模式、強度相協調的城市客運交通系統,著力構建差別化的常規公交線路網絡與設施供給及運營管理政策措施。在一些土地開發強度大、用地資源緊張的中心區,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常規公交積極作好配合,承擔軌道交通的延伸、喂給和有效補充,全面統籌兩者之間的利弊優缺,避免資源浪費。在一些外圍區,道路資源相對充余,積極對常規公交升級、提速、加密、掃盲,依托公交走廊發展具有專用路權的高等級、高服務水平的常規公交,全面提升常規公交系統的服務范圍和覆蓋率。
戰略四:高效化樞紐引領。注重常規公交樞紐建設,完善樞紐周邊慢行交通系統,強化常規公交樞紐與周邊商業、辦公、居住等大型建筑的便捷聯系,完善樞紐內部站廳、站棚、綠化等硬件設施,提升樞紐乘車環境。注重樞紐內部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改善樞紐軟環境,提升樞紐服務水平,增強樞紐換乘效率,強化常規公交樞紐吸引能力。
戰略五:生態化環境倒逼。以交通出行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為綱,通過生態環境、機動車出行污染排放的控制等來約束倒逼城市交通轉型,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努力推動常規公交車輛轉型升級,完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全面實現常規公交污染零排放。合理有序控制小汽車出行,通過票價優惠、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等有效措施吸引廣大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減少小汽車出行比例,降低城市環境污染。
戰略六:智慧化系統支持。以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提高常規公交系統的人性化、多樣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務,以精明、精細、精準化管理支持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長效管控和調節,作為支持大連城市公共交通及城市客運交通系統供給與需求基本平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常規公交是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常規公交是化解城市交通問題,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選擇[4]。大連常規公交發展戰略研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利于城市交通系統構建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全方位、多視角制訂戰略目標及戰略措施,強化常規公交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常規公交的服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增強常規公交吸引能力,促進城市交通系統向更高層級發展,全方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