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楊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廣州 510623)
隨著電網規模的快速發展,檢修作業出現點多面廣、環境復雜多變等情況,對供電企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深層系統化的管控要求。深入分析檢修作業,發現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總是客觀存在的,一旦失控,就有可能發生安全事件或事故。
供電企業所安排的年度、月度停電計劃大多為綜合停電計劃,計劃中包含技改、消缺等多項作業內容,僅針對某一作業開展的風險評估已經不適用,必須綜合考慮作業本身和設備、人身、環境之間的影響,才能真正反映某一作業存在的安全風險。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綜合作業風險評估方法。
通過對現行作業風險評估現狀的調研和資料分析,針對風險辨識階段,找到危害綜合作業的4類因素:
(1) 辨識作業過程對人身的風險,包括墜落風險、外力外物致傷風險、觸電風險、燒燙傷風險、中毒風險、窒息風險;
(2) 辨識作業期間電網風險對作業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檢修時間因素、控制措施因素、操作風險因素、天氣影響因素、現場施工因素;
(3) 辨識作業期間關聯設備狀態評價對作業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關聯設備狀態評級為嚴重、注意、異常、正常;
(4) 辨識作業期間環境對作業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作業區域因素、作業空間因素、作業時間因素、作業時長因素、技能等級因素、精神狀態因素。
評估方法主要依據為《南方電網公司作業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技術標準》。從檢修作業任務本身出發,將風險管理思維劃分為風險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并將現有風險水平與規定的標準、目標風險水平進行比較,確定風險是否可以容忍。
但是,現有風險評估方法涉及面不全,只是簡單地從作業風險本身出發,利用PES法計算作業風險概率,忽略電網、設備、環境對作業的影響。
綜合作業風險評估方法利用事故樹分析模型,在考慮電網、設備、作業、環境等綜合概率的基礎上,計算風險等級,構建作業綜合風險評估模型,如圖1所示。
1.2.1 計算方法
(1) 風險評估應分析風險的危害(損失)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綜合評估風險的大小,確定風險等級。繼續延用風險的計算方法:綜合作業風險=綜合作業風險概率×危害后果。
(2) 在原有PES法的基礎上,風險概率計算方法通過事故樹分析模型,綜合考慮作業任務帶來的電網、設備、作業、環境與職業健康的風險發生概率,從而計算頂上事件的發生概率,見圖1。
1.2.2 風險等級劃分
綜合作業風險等級按照從高到低分為5級,即:Ⅰ級風險(特高)、Ⅱ級風險(高)、Ⅲ級風險(中)、Ⅳ級風險(低)和Ⅴ級風險(可接受)。

圖1 綜合作業風險評估
(1) Ⅰ級風險(特高):風險值>2 000;(2) Ⅱ級風險(高):1 200<風險值≤2 000;(3) Ⅲ級風險(中):900<風險值≤1 200或者綜合概率值≥0.7;
(4) Ⅳ級風險(低):300<風險值≤900;(5) Ⅴ級風險(可接受):風險值≤300。
綜合風險管控模式體現為:綜合風險等級設計、綜合風險具體取值、綜合風險發布方式和分層分級的現場督導模式。推行該模式可加強對現場作業的安全管理,提升對人身安全危害和電網安全危害的防范水平。
(1) 當單項風險概率值超過0.7時,需引起注意,并由負責部門進行專項分析和管控;
(2) 當總體風險概率值超過0.7,或風險等級達到III級時,應發布綜合作業風險分析書。
綜合作業風險管控流程如圖2所示。
施工項目小組負責針對工程項目的作業任務,組織啟動綜合作業風險評估。
針對該現場作業中作業步驟的危害,確認電網、設備、作業、環境的概率值,綜合考慮各因素,計算風險等級。
針對大型或綜合檢修作業,提前3天開展綜合風險評估并上報部門運行專責審核;復核評估結果,按照綜合風險評估方法確認風險等級。若風險等級在III級以上,則發布綜合作業風險分析書,要求重點防范現場工作的人身安全危害和現場工作帶來的電網安全危害,防止作業過程出現人身傷害或設備傷害。
依據綜合風險等級及相關因素的風險概率值,安監部通知相關部門人員實施現場監督,及時指出和制止違章,執行違章考核;工作負責人、專責監護人切實履行職責,及時協調和解決現場工作出現的情況和問題;依據管控方案,開展安全交底,嚴格執行“兩票三制”。
分層分級的現場督導模式是按照該作業的綜合風險值,通過設定人員到位標準而實現的,人員到位標準如表1所示。
評估現場檢修作業的綜合風險值后,再確定現場督查的到位人員,從而對作業過程中帶來的4類風險加以管控。

圖2 綜合作業風險管控流程(大型、復雜施工作業項目)

表1 綜合風險管控人員到位標準表
現行作業風險評估多數是從人身風險角度出發,涉及對電網、設備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評估結果較少考慮作業風險等級;同時,編制作業風險評估的人員對電網、設備造成的風險認識不專業、評估結果不準確,造成制定的管控措施難以落地和執行。
綜合作業風險管控機制以南方電網公司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實踐經驗為基礎,充分考慮檢修現場作業帶來的人身傷害、設備的實時狀態、電網安全后果、現場環境因素,督促各級管理人員有效到崗到位,做到事前控制,排除事故隱患,將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監督現場執行情況,切實提高檢修作業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