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霖峰
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上出現的問題已經對我國的市場經濟有了一定的影響,而且他們的不良資產的總額還在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上升,形成金融上的隱患,需要采取正確的處置方法和策略去解決。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
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和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這是兩種不容的概念,也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定義和描述,但是兩者之間一定有聯系。因此,在銀行經營管理的業務中,如何對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管理和改善是銀行的一大問題之一。
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時,最大的問題是社會信用條件還未成熟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在的經商環境較以往有了比較大的改變,而我國的社會信用程度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在商業信用方面上存在較大的問題。比如,有部分人缺乏法律和道德約束,一切向金錢看齊,借助處在空殼狀態的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經營表象,以此來騙取銀行為自己貸款,最后拿著款項跑路的現象在我國經常發生。還有的直接挪用銀行的貸款另作他用,在逃避銀行的債務上充分發揮了智慧,想盡一切辦法不還銀行的債務,如更改制度或者讓企業直接進行破產處理等等。
一部分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加重了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負擔
由于我們的企業改革保障制度還處于逐步建設和探索中,在一些制度性的約束和運行上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矛盾。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因為本身存在不少的問題,使得企業在新的發展時代,被企業歷史問題所拖累。企業在當今的創新和創造的能力跟不上消費者的消費觀和總體趨勢,他們在經營管理上落后,技術水平落后先進企業一代甚至幾代,而且在產品研發的投入上嚴重不足,致使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占有率,從而導致產品積壓嚴重。企業因此在資金上出現問題,導致經營狀態一天不如一天,使得企業的經營在停工或者半停工之間來回徘徊。這樣的企業把銀行的貸款拖進了泥潭,由于產品變現能力低,銀行在處理企業的資產時困難重重,銀行的不良資產業務進一步加重了。
企業間的資本關系復雜,致使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產時技術要求較高
我們參照發達國家在經濟歷史的進程中的經驗,人均GDP到達3000美元后,這個國家在之后的經濟發展進程中,國內的產業加快了更新換代的速度和進度。按照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經驗,我國在21世紀初就達到了人均3000美元,這個時候我國的產業融合及整合是整個經濟社會的主要內容。在產業融合和整合的過程中,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和地方性的企業相互爭斗、相互兼并、相互推動。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地方性企業,在當今的法規和監管還不是非常完善的狀態下,一些有著明顯缺陷的企業進入了資本市場,然后由于先天的不足,面臨著債務上的危機,迫不得已對企業的債務進行重組。
銀行采取法律手段處置企業的資產,加大了銀行運營的成本
企業在銀行貸款因到期未償還銀行的本金,銀行對此采取的做法通常是采取法律的手段來進行處置,通常的做法還是采取訴訟的方式。現在有些企業鉆我國法律上的漏洞,用盡一切手段來逃避債務,使得銀行在訴訟案例上勝訴執結率非常低。而且在司法上對企業的破產和企業職工的下崗等一系列處理造成的社會影響有所顧忌,難以保證在法律上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處置的對策
在評估不良資產時采取規范性手段和技術
商業銀行在評估不良資產時利用的規范性技術和手段,需要有以下三個操作硬性要求。
第一,在評估方法上,如果沒有特定的處置方式,那么合作就沒必要進行下去了,一定要滿足特定的處置要求;第二,商業銀行在評估的方法上要有完整的評價體系,這一點比較重要,因為銀行在評價時具備嚴格規定和要求,這些規定和要求的增加就會形成一個體系,而這個體系是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更改的。第三,評估的最后結果要顯示出這些不良資產的具體市場價值。這就需要銀行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考慮全面且周到,避免了銀行的損失且又減少了銀行的收益。
改善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的環境
如果商業銀行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中,那么在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時候會非常便利,而且還會減少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的開支,增加銀行的盈利狀況,為國家增加財政上的收入。所以,政府在對待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態度上,要持積極的態度,發布相關政策,給商業銀行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消除金融監管和防范的風險
在金融監管和防范上,應該協調各個監管部門,約束他們的監管行為,對資產公司嚴格地進行監管。商業銀行要形成一套現行且合格的監管體系,形成一套硬性的商業銀行制度。以消除金融監管的違規操作現象,防止內部員工在監管上發生嚴重的道德行為問題,違反商業銀行的內部規定,甚至違法。
結語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問題與難題接連出現,這是在所難免的,縱觀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每個國家在發展和壯大的過程都遇到過一些難題和困境。本文從規范化手段和技術等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對策,以期我國的商業銀行能夠更好地處置不良資產,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姚金樓,盧建明,劉圣進,楊冰.商業銀行打包轉讓不良資產的流程、影響與政策建議[J].金融縱橫,2015(01).
[2]柳建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理問題探究[J].經濟師,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