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 要:幼兒園家長會是家園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次成功的家長會不僅僅能夠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家園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一直以來,我們家長會的模式一直采用“發布會”的形式,教師一直說,家長一直聽,家長會中缺乏互動,沒有讓家長成為家長會的主體。本文作者就自己的工作實踐組織了一些有特色的家長會,讓家長成為了會議的主人,也讓家長會成為了家園雙方交流的平臺,成為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關鍵詞:主題式家長會;設計;組織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從中不難看出,家庭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而家長會顯然是幼兒園和家庭溝通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它在家園合作中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幼兒園一般一個學期將會召開1-2次家長會,傳統的班級家長會通常是由班級教師講解學期重點、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或者是聽講座的形式開展。這樣的家長會的特點是:1.教師說教多,家長發表意見的機會少;2.主題不夠突出,家長會氛圍不夠熱烈;3.家長會環節設置較為單一,沒有多方位調動家長參與會議的積極性,使得家長會成為了教師一個人的會議,而家長只是被動的聽,實際上聽進去多少也成為了一個未知數,讓家長會的意義大打折扣。
為了改變班級家長會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我們進行了專題研討活動,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們確定了主題式的家長會形式,活動中我們打破傳統的家長會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確定會議主題,并圍繞主題創設條件讓家長成為會議的主動參與者,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家長會中全身心投入。
一、充分了解家長實際需求,結合幼兒園、班級情況確立家長會的主題
家長會的主體是家長,教師在家長會中應該充當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并在整個班級家長會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為此在召開班級家長會之前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了解家長需求,為確立班級家長會主題提供素材。
(一)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
每個班級在新生入園不久都會成立班級家委會,我們要保持與家委會的密切聯系,密切關注這些家長代表們的話題,尋找家長會的內容。同時,多運用面談、電訪等方式搜集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另外,我們也要特別關注平時班上參與活動不夠積極的的家長,以他們為突破口,找出家園合作中不足的地方,力求解決實際問題。
(二)發放調查問卷收集信息
發放調查問卷就是教師在召開家長會之前,針對性設計一些問卷,向家長征集一些問題。如:中班就幼兒習慣培養從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社會交往、禮儀習慣、學習習慣四個設計了相關問卷,以此了解家長在習慣培養方面的不足;大班將針對幼小銜接設計相關的問卷,以便通過這些問卷的情況進行結果的統計、分析,從而幫助教師直觀了解家長存在的困惑,為家長會進行研討內容提供依據。
因此了解了家長的需求后,班級教師要結合幼兒園、班級的工作重點進行整合,從而確立出本班家長會的主題。如:小班第一學期主要解決入園時的焦慮問題,同時要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親密度,可設立的主題親親一家人或者快樂一家人;第二學期根據我們幼兒園讀書月親子活動較多的工作重點,可設立主題家園因你而精彩;中班為了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習慣,可設立主題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等。而這些主題的設立能夠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讓家長更樂于參與班級家長會。
二、發揮家長在班級家長會中的主體性,搭建家長之間的交流平臺
(一)了解家長特長,充分挖掘家長資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該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在新生入園時,我們就會讓家長填寫一張比較詳細的情況表,以此了解各位家長的特長,為三年的幼兒園生活提供資源。如:有的家長是小學老師,那我們在大班即將畢業時,就會在學期初與相關家長進行交流,請他們為班級家長會上進行相關問題的講解,讓其他家長能夠更加了解孩子上小學容易出現的問題,家長如何去配合?而這樣的講座是針對實際情況開展的,家長們會認真聽取。同時針對孩子現在在學習習慣方面一些不好的方面進行研討,讓家長相互學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為入小學做好準備。
(二)取長補短,提供家長相互交流的機會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家長們的遇到的問題都會不一樣,有時候教師們也是比較難解決的,那不如交給其他家長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從而讓家長們表現自己所長并相互交流。如:我們班在大班的第一個學期中調查發現家長們對如何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方面有很多困惑。而科學方面的培養對我們老師而言也是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對班上家長的調查,發現謙謙的家長是小學的數學老師,而孩子在邏輯思維方面、數學興趣度方面都表現較強,因此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讓孩子的家長講了相關的育兒知識分享,而她提出的多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接觸數學知識,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難題的做法,讓很多家長都眼前一亮,紛紛效仿起來。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家長會形式,營造熱烈的家長會氛圍
(一)以游戲為基本形式組織家長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家長會也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在組織時也應該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僅可以活躍會場的氣氛,還能為家長提供適宜的親子游戲。
每年的4月份是我園的讀書月的開展之際,小班的家長由于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第二個學期的家長會以此為家長會主題。家長會中我們設計了游戲:心有靈犀一點通。(規則:每組派出一名代表抽出四字字卡進行動作表演,由其他成員猜出。看看在三分鐘內哪個組猜出的多為勝。此游戲主要考察家長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動作表現力。)起初玩游戲的時候,家長們都有些約束,動作的幅度都很小。隨著游戲的深入家長們也越來越認真,為了讓自己的組員能夠猜對,將全身上下都用上了,有的還借用一些同音字的表示方法來表現。經過這樣的一個游戲,讓家長會的動起來了,而且讓家長的親身體驗來感受閱讀帶來的魅力。
(二)設計目的明確的會議環節,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傳統的家長會的環節都比較單一,在經過研討后我們針對主題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環節達到不同的目的。如:小班下學期主題家長會“家園因你而精彩”的環節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第一個環節:回顧點滴,我們挑選了孩子們第一學期入園時和適應幼兒園生活的照片進行對比,讓家長感受孩子們的成長,然后再播放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的照片,再次重申家園合作讓孩子們、班級變得越來越棒。第二個環節:我閱讀,我快樂,通過現場家長問答、小組游戲、小組童話劇排演的方式讓家長們提前感受我們讀書月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在游戲、體會中懂得與幼兒親子閱讀的方式,參與親子表演的樂趣,進一步體現家園合作中家長參與的重要性。第三個環節:播放一些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或家園互動表演的視頻,讓家長感受到以前家長為孩子們的付出,以此來鼓勵家長們積極參與我們的各項活動。
(三)充分尊重家長會的決議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不能通過會議強迫成員或執行個人決議。如:中班某班進行生活習慣培養時,家長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大膽在集體面前進行了發言,并梳理得出了一些在班級、家庭可實行的策略,并要求教師一同進行監督。教師表示先試行一周,然后對實行后的結果進行小結,再由家長給出是否繼續的建議。以此,當家長會通過討論等方式達成了一定的共識時,教師要抱著切實可行的態度表示支持,也要讓家長們不要期望過高,以免在執行中達不到一定要求時出現挫敗感。
四、廣泛吸納家長的反饋意見,注重家長會后教師的反思
家長會結束后,教師可以請家長說說或者寫寫自己在會上的收獲及對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議,從而了解此次主題式家長會是否成功,家長是否有所收獲。另外,教師們要根據家長給的反饋、現場的情況進行小結、反思,逐步改進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使主題式家長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主題式家長會能夠讓家長成為幼兒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讓家長充分感受幼兒園的生活。在不同主題家長會的熏陶下,讓家長真誠地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工作,成為幼兒園的一分子,從而讓家長會真正為家長服務、讓孩子受益,搭建更加穩固的家園合作之橋。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2]《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晏紅,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1-1
[3]幼兒園班級家長會的設計與組織,馬蓉,飛(素質教育版),2013,(7)
[4]幼兒園新型家長會模式初探,房小妹,山東教育,山東,2014年第17期.